錯金幾何雲紋劍

錯金幾何雲紋劍

台北古越閣藏,1995年在古越閣來京展覽珍品中用它作簡介封面。

劍通長36.6厘米,身寬5厘米,格寬5.7厘米,莖長8.8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錯金幾何雲紋劍
  • 館藏地點:台北古越閣
  • 所屬年代:戰國中期
描述,古越閣簡介,錯金工藝,類似古劍,

描述

劍通長36.6公分 身寬5公分 格寬5.7公分 莖長8.8公分 重量580公克。劍作斜寬從厚格式,劍身寬闊,雙刃前聚成鋒尖,中脊隆起,兩從斜弧,厚格作倒凹字形,飾錯金獸面紋,圓莖,有兩道凸箍,圓盤形首,劍身通體裝飾錯金幾何雲紋,自鋒端有三角形雲紋,下接一小三大菱形紋,內飾十字形捲雲紋,織細捲曲的線狀雲紋交錯其間。而在一小三大菱形粗框線邊,輔以細線,再以交錯線條貫穿連線菱框之間,在精確的構圖和對稱上,令人難以想像和仿效,幾近完美的藝術創造,雖古猶今,均使得這金光燦爛的紋飾,線條,仿佛將跳躍於平面上而呈現視覺立體效果,堪稱青銅工藝之極品。
錯金幾何雲紋劍是藝術價值極高的青銅兵器,十分罕見,迄今中國大陸未出土類似器物。本劍劍身特寬,在戰國劍中殊不多見。

古越閣簡介

據資料介紹:古越閣主人王振華先生、王淑華女士伉儷,可謂是集藏古兵器的大家,在他們精選一百餘件藏品出版的《商周青銅兵器》(1993年)一書中,不乏稀世珍品、絕品。該書圖片印製精美,卷首有李學勤、馬承源、張光裕、鐘柏生等大陸和港台學者12人所寫序文及題詩。圖錄中收錄的兵器,以戈、劍、矛三類為主,其中尤以青銅劍最精。
吳王夫差劍、越王州勾劍和錯金幾何雲紋劍,被譽為古越閣藏商周青銅兵器“三寶”

錯金工藝

錯金,猶金銀錯。金屬絲鑲嵌工藝的一種。用金銀絲在器物的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文字。《文物》1973年第6期:“金錯工藝近世多稱錯金,加銀則稱錯金銀。”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工藝,但它出現比較晚,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它是青銅工藝發展了一千多年以後,即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它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它一出現,很快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考古發現戰國漢代的金銀錯青銅器以千百計。但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中國的青銅時代來說,它只不過是一抹絢麗的晚霞。
金銀錯的裝飾手法目前只有鏤金裝飾法和錯彩裝飾法兩種。

類似古劍

無論是年代還是外觀形制,劍身顏色,錯金幾何雲紋劍都與歷史上傳說中的名劍——湛盧極為相似。
湛盧:湛湛然而黑色也。(一作“冗盧”)盧在古意里也有黑色的意思。
疑似湛盧寶劍疑似湛盧寶劍
這把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
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懇求天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己鑄劍。歐冶子奉命之後,帶著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盧山,這裡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歐冶子在這裡住下後,闢地設爐,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煉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