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單葉雙蓋蕨

錫蘭單葉雙蓋蕨是蹄蓋蕨科、雙蓋蕨屬植物羽裂葉雙蓋蕨(學名:Diplazium tomitaroanum Masamune)的別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蘭單葉雙蓋蕨
  • 拉丁學名:Diplazium tomitaroanum Masamune
  • :蹄蓋蕨科
  • :雙蓋蕨屬
  • :羽裂葉雙蓋蕨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2-3毫米,黑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2-3毫米,寬約0.5毫米,質厚,黑褐色或黃褐色,邊緣有稀疏小齒或近全緣;葉疏生。葉柄長5-35厘米,直徑1-2毫米,禾稈色或灰禾稈色,基部黑褐色,幼嫩時通體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其後中部以上的鱗片漸脫落而變稀疏或光滑,上面有淺縱溝;葉片披針形或狹長線狀披針形,長10-50厘米,中部寬1.5-5.5厘米,頂部長漸尖或漸尖,其邊緣全緣或淺波狀,基部稍縮狹或寬不及中部的一半,平截或心形,對稱或不對稱,兩側自上而下羽狀淺裂至深裂,基部常裂達中肋,形成1-4對基部貼生的分離裂片;裂片可達30對,全緣或先端略呈波狀,中下部的最大,長可達3厘米,寬達1厘米,向兩端的漸變小,少見下部的不變小,基部的與中部的等長,通常上下部裂片均為距圓形,兩側對稱,先端鈍圓,少見裂片略向上彎呈鐮形,先端急尖;葉脈兩面明顯或略可見,在裂片上羽狀,小脈單一或二叉,纖細,斜向上,直達邊緣,每裂片3-13對。葉草質,乾後綠色,上面色較深,中肋禾稈色或灰禾稈色,上面有淺縱溝,下面在葉片頂部以下明顯隆起,疏生黑色線形小鱗片,幼嫩時還疏生灰白色單行細胞的細小節毛,後漸脫落。孢子囊群短線形,褐色,沿小脈斜向上,單生於小脈上側或雙生於一條小脈上下兩側(雙生的兩條孢子囊群等長或不等長),在裂片上最多達13對;囊群蓋與孢子囊群同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孢子腎形,裂縫不明顯;周壁透明,表面具不規則的棒狀及大刺狀突起,突起先端疏生少數小刺。染色體數目n=123。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浙江(蒼南)、江西(石城、安遠、尋烏、全南)、福建(南平、南靖)、台灣、湖南(宜章)、廣東(翁源)、香港、海南(白沙)、四川(峨眉山、樂山)、重慶(縉雲山)、雲南(廣南)。也分布於日本(本州南部、四國、九州、琉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四國高知縣及琉球群島沖繩縣)。

近種區別

本種采自中國的標本被許多學者誤認為斯里蘭卡的 Diplazium zeylanicum (Hook.)Moore; 後者葉片頂部羽裂,明顯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