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瀚

錢志瀚

人物簡介 錢志瀚,射電天文學家。對我國VLBI系統的建立及其技術在天文地球動力學、大地測量和空間科學等方面的套用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作了開拓性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志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35年1月26日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解放軍測繪學院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社會評價,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錢志瀚,生於上海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錢志瀚從小樹立志向,在讀國小、中學及大學時學習成績在班級中均名列前茅。上海1949年解放時,他在上海原大同大學附中二院讀國中。那時,想長大了當工程師、科學家的理想,還只是為了個人的成名成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接受了新的教育,也看了很多前蘇聯小說,特別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影響最大,在思想上開始認識到不能只為個人,要為國家,開始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了嚮往,有了進步的要求。因此,於1950年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改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高中就讀於有名的上海市格致中學,“格物致知”的辦校精神對錢志瀚是很好的教育。
高中畢業前,在同學中議論最多的話題是報考大學的志願。錢志瀚當時的志願是報考北京航空學院,想到新中國還不能製造飛機,國家的強大必需有航空工業,所以立志當一名航空工業工程師。但後為在北京的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系錄取,於1953年10月入學和參軍,1958年10月畢業。解放軍測繪學院是一所新建的高等軍事技術院校,除了進行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育外,在組織紀律性和事業性教育方面要比普通高校嚴格,學生過的是軍隊生活。五年軍事院校生活,特別是軍事測繪的嚴格、細緻的作風教育,對於錢志瀚對事業和工作的認真、細緻作風的養成有很大影響。
1958年10月錢志瀚在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為了獲得軍事測繪的實際作業經驗,被安排到總參測繪局第一地形測量隊進行實習鍛鍊,1960年初返回測繪學院。通過這一年多的軍事測繪野外作業,收穫很大。測繪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實際作業,才能對所學的理論透徹深入地理解,才能生產出符合標準的測繪成果。這堂“理論聯繫實際”課,對於錢志瀚以後在工作中比較重視實踐的作風的養成有較大影響。
從1960年初至1968年,錢志瀚一直在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系擔任助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院教學工作處於停頓狀態。1968年學院撤銷,同年8月,分配至在河南省確山市明港的總參五七學校進行勞動鍛鍊。1971年初分配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師五團任工程股副股長,但實際上主持了該團落實政策辦公室的工作,直至1975年9月調回在河南鄭州重建的解放軍測繪學院,同年12月復員回原籍上海市,1976年1月安排至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966~1976 年這10年是在動盪的“文化大革命”中度過的,對於專業來說是一個荒廢,但也有收穫的一面。概括起來說,就是“學會了一些農業勞動技能,了解了中國社會當時最底層的狀況”,這些是在原來的高等學校中所學不到的,對於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也有好處。
從1976年1月起,錢志瀚一直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射電天文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待遇。1997年2月退休,退休後回聘繼續工作。他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主要專業工作為甚長基線射電干涉測量系統的建立,VLBI 技術套用於天文地球動力學、大量測量學和空間科學。除上述工作外,自1997年至今,還負責亞太地區空間地球動力學(APSG)計畫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另外,還曾任兩屆上海市測繪學會理事。
曾獲獎項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名列第二),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名列第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名列第二),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名列第一),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1項名列第一;2項名列第二),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1項名列第一;1項名列第二)。

技術成就

VLBI是射電天文的一項高新技術。該項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和加拿大的射電天文學家所創建的,它的特點是高解析度和高測量精度,所以是研究射電天體核心的精細結構(千分之一角秒量級)、測量射電天體(包括人造射電天體,如深空太空飛行器)的精確位置,以及測量地球的整體運動和局部運動的一項新的、有力的工具。在70年代初,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葉叔華提出了在中國建立VLBI系統的建議。為了開展預研工作,上海天文台於1973年成立了一個射電天文研究小組,錢志瀚於1976年1月到天文台工作後,即成為該課題組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1979年,上海天文台建立射電天文研究室,錢志瀚在該研究室任課題組長,1987年任研究室主任。
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射電天文研究室成立前,射電天文研究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中國VLBI系統的總體方案的研究。1979年1月在上海由中科院原數理學部和原四機部十院聯合召開了“中國VLBI系統總體方案論證會”。總體方案的要點是“三站一中心”,即建設上海、烏魯木齊、昆明三個VLBI觀測站和一個上海VLBI數據處理中心(在後來的實行中,由於經費問題,方案修改為“兩站一中心”,即建設上海、烏魯木齊兩個VLBI觀測站)。錢志瀚負責總體方案論證會主報告的撰寫和報告,在“中國VLBI系統總體方案”的設計和論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評價

錢志瀚給人們的印象是工作上認真細緻、踏實苦幹。他在職期間基本上每天加班加點,節假日也經常加班。就是在退休後回聘期間,仍堅持來台上班,而且還經常加班。
1984~1985年在哈雷彗星回歸期間,他領導的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天體物理教研室合作,在上海25m天線還在生產單位的陝西眉縣測試場調試期間,進行哈雷彗星OH譜線觀測。哈雷彗星OH譜線強度僅幾個流量單位,當時的25m天線在18cm波段的系統噪聲溫度較高,譜線接收機也是初次研製,性能較差,在測試場的工作條件也較差,所以用25m天線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哈雷彗星OH譜線觀測是非常困難和臨界的。但錢志瀚能團結全體參加人員,克服各種技術難點,並忍受了當時的身體不適,堅持近一星期的在可視時間內的連續觀測,最終檢測到了哈雷彗星OH譜線。這是我國首次成功的彗星譜線觀測,是今後在我國開展天體的射電譜線觀測的一個很好的開端。
1993~1994年期間,烏魯木齊25m天線正在南山站安裝、調試,為了保證天線的質量,錢志瀚不考慮個人已年近60,仍經常爬上二三十米高的天線,參加各項測試工作。在一次天線主面測試時,時為秋天,但南山站海拔2000m,夜間的溫度已降至近零度,為了減小溫度影響,大型天線主面測量必須在夜間進行’。錢志瀚考慮到天線主面指標是關鍵指標之一,所以他仍爬上25m天線的主面,堅持參加整整一個晚上的測量,保證了該台天線方面的性能指標。
錢志瀚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他一直在努力實踐他的格言。

簡歷

1935年1月26日 出生於上海市。
1948~1951年 在上海市大同大學附中二院國中學習。
1951~1953年 在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中學習。
1953~1958年 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系任學員。
1958~1960年 在總參測繪局第一地形測量隊任實習測量員。
1960~1968年 在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系任助教。
1968~1971年 在河南確山明港的總參五七學校進行勞動鍛鍊。
1971~1975年 在新疆烏魯木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師五團任工程股副股長。
1976~1997年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檯曆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射電天文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等職。
1997年至今 1997年2月退休。退休後由原單位回聘,繼續工作。

主要論著

1 錢志瀚(合著).甚長基線射電干涉測量.測繪出版社,1986
2 錢志瀚.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空間天文大地測量新技術之一.天文地球動力學(葉叔華等主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2~90
3錢志瀚(合著).1979~1999年全球天測與測地VLBI觀測資料處理結果與討論.天文學報,2000,41(3):320~3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