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交叉

錐體交叉

錐體交叉:在延髓的下部、錐體尾側的中線處,行於錐體中的皮質脊髓束大部分纖維經此越邊 至對側,形成交叉纖維,稱錐體交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錐體交叉
  • 外文名:Decussation of pyramid
  • 位置:在延髓的下部
  • 特點:大部分皮質脊髓束纖維左右交叉
  • 屬性:醫學術語
概述,解剖結構,錐體交叉形態學結構,

概述

1、錐體:指下行纖維在延髓腹面因交叉集中而呈錐狀隆起,這也是錐體系統名稱的由來。位於延髓腹側面正中裂兩側的一對縱行隆起。由粗大的下行纖維束構成,稱錐體束。在後部因大部分纖維(75%左右)向背內側行越過中線交叉至對側,形成錐體交叉。
2、延髓:腦幹的一部分,形似倒置的圓錐體,其上界與腦橋相接,下界平齊枕骨大孔與脊髓直接連線。背面為小腦所覆蓋。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的室腔為第四腦室。錐體束和上行的薄束、楔束的第二級神經纖維均在延髓進行交叉。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等四對腦神經均由此發出。延髓內有呼吸、心血管重要的調節中樞。因此延髓受到損傷可引起多種臨床症候群及猝死。
3、錐體束:錐體束是下行運動傳導束,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因其神經纖維主要起源於大腦皮質的錐體細胞,故稱為錐體束。
其中部分纖維下行到脊髓,直接或經中繼後間接止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稱為皮質脊髓束;另一部分纖維止於腦幹內軀體運動核和特殊內臟運動核,稱為皮質核束。錐體束在離開大腦皮質後,經內囊和大腦腳至延髓(大部分神經纖維在延髓下段交叉到對側,而進入脊髓側柱),終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病損時常出現上運動神經元麻痹(亦稱中樞性麻痹或強直性麻痹)及錐體束征等。

解剖結構

1、錐體交叉:延髓腹側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其兩側的縱行隆起稱錐體,由大腦皮質發出的錐體束(主要為皮質脊髓束)纖維構成。在錐體的下端,大部分皮質脊髓束纖維左右交叉,形成髮辮狀的錐體交叉。
2、錐體:指下行纖維在延髓腹面因交叉集中而呈錐狀隆起。
3、延髓:延髓如倒置的圓錐形,其下界在平齊枕骨大孔處與脊髓連線,上界的腹側面以一橫溝與腦橋相隔,背側面構成菱形窩的下半部。延髓的外形與脊髓相類似,其溝裂都為脊髓同各溝裂的延續,在腹側面,前正中裂的兩側各有一縱行隆起,稱錐體,它系由皮質脊髓束的纖維構成。在錐體下方,70~90%的纖維左、右交叉,稱錐體交叉。在錐體外側又有一對卵圓形的隆起,稱橄欖體,兩者之間隔以前外側溝,有舌下神經根自此溝出腦。在橄欖體外側的縱溝內,從上往下有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根出腦。在背側面,後正中溝的兩側有一對突起,稱薄束結節(棒狀體),是薄束向上延續的擴大部,其深面有薄束核。在薄束結節的外側又有另一對突起,稱楔束結節,是楔束向上延續的擴大部,其深面有楔束核。在楔束結節的外上方.有一對小腦下腳或繩狀體,是粗大的纖維束,由進入小腦的纖維組成
延髓的內部結構與脊髓相似,有連線脊髓和大腦的纖維束通過,還有舌咽、迷走、副、舌下四對腦神經的運動核和終止核。延髓的灰質和白質關係,自脊髓向上逐漸出現改變。首先在延髓下端出現錐體交叉,切斷了灰質前角;其次在延髓閉鎖段的上部,出現丘系交叉:其三在延髓的開放部,出現橄欖體和繩狀體的形成;其四中央管敞開,脊髓的中央灰質形成第四腦室底的灰質,其中含有腦神經核;最後第四腦室底的灰質與下橄欖核之間的部分,由於縱橫纖維把灰質分隔,形成網狀結構。
延髓的主要機能是調節內臟活動,許多維持生命所必要的基本中樞(如呼吸、循環、消化等)都集中在延髓,這些部位一旦受到損傷,常引起迅速死亡,所以延髓有“生命中樞”之稱。延髓如保持完整,即使上位部分損傷,呼吸、循環等功能仍能暫時維持,不致立即死亡。

錐體交叉形態學結構

錐體交叉階段橫切面此平面經延髓下端,與頸髓相比,最明顯的變化為:在延髓腹側部,左右錐體束纖維經中央管腹側,越邊至對側中部,形成錐體交叉。致使前正中裂傾斜,前角被沖斷。前角的外側部,有自頸髓.上延的副神經核。在後正中溝兩側的薄束和楔束深面,分別出現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的外側為三叉神經脊束,其內側貼鄰三叉神經脊束核。中央管周圍為中央灰質。前角的背外方為網狀結構。脊髓丘腦束、脊髓小腦前、後束和紅核脊髓束仍在相當於原外側索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