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碼頭

鋼琴碼頭

廈門鼓浪嶼之間,原來沒有專用的輪渡碼頭,全靠舢板、雙槳擺渡來往。1937年,社會賢達倡議修建廈鼓輪渡碼頭,並於當年6月9日開工。廈門一側建在中山路的島美路頭,鼓浪嶼一側建在當年華工出口的‘豬仔碼頭”舊址。 “豬仔”,是西方列強於鴉片戰爭以後,在廈門販賣中國勞工時對“契約華工”的貶稱。據廈門海關資料記載,1886年至1917年間,被當作“豬仔”從這裡出口的“契約華工”每年平均6.5萬人,最多一年達12.5萬人,大多被販賣到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和東南亞諸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鋼琴碼頭
  • 地理位置:鼓浪嶼南部
  • 景點級別:不詳
  • 著名景點:碼頭
簡介,擴建改造,

簡介

1937年10月16日,輪渡碼頭建成,租用“利僑”、 “利通”、 “金再興”汽船為渡輪,每小時4個航班。1938年5月13日廈門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先後購置“廈安”、 “廈禾”、 “廈興”等汽輪。抗戰勝利後,這些汽輪仍沿用。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碼頭已承受不了日益增長的客流量。1976年,市政府決定擴建鼓浪嶼輪渡碼頭,購置能一次載客600人以上的大渡輪。在徵求輪渡碼頭的建築方案時,廈門市設計院林金益工程師的“半拱頂方案”中選,那是一個現代抽象藝術的設計。林金益當時的構思是:碼頭建築與大海渾然一體,以藍白為主色調,使碼頭融入大自然海天景色,成為遊人進入鼓浪嶼的第一景點。
鼓浪嶼鋼琴碼頭鼓浪嶼鋼琴碼頭
碼頭建成後,廈門人說他是“張開的三角鋼琴”,是琴島的象徵,這正符合設計師的初衷:使遊人一踏上鼓浪嶼就感受到“音樂之島”的氣息!

擴建改造

不到鼓浪嶼,就等於沒到廈門。這樣的觀念,讓遊客紛至沓來。去年,這個面積僅有1.87平方公里的鼓浪嶼迎來了上千萬的遊客,其中絕大多數遊客都是通過鼓浪嶼鋼琴碼頭上島,這讓鋼琴碼頭“氣喘吁吁”。
為了讓鼓浪嶼鋼琴碼頭“喘口氣”,島上新建了內厝澳碼頭,擴建了三丘田碼頭和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
2012年鋼琴碼頭、三丘田碼頭的擴建工程開工,8月投用,與內厝澳碼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