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草(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

鋸齒草(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年生草本。葉對生;無柄或有極短而抱莖的葉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總狀花序頂生;花對生,具短梗;苞片披針形,花梗有條紋,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刺,邊緣膜質;花冠小,淺紫色或白色,上唇卵形,下唇3裂,與上唇等長,中裂片大,向前凸出;雄蕊4,2枚退化在下唇基部凸起為褶襞;花柱與可育雄蕊等長。蒴果長莢狀圓柱形,先端有短尖頭,長約為宿存萼的3倍。種子多數,不整齊的三棱形。花、果期夏季至冬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鋸齒草
  • 拉丁學名:PennellGratiolaciliataColsm.
  • 別稱:五月蓮、齒葉泥花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玄參科
  • :母草屬
  • :齒葉母草
簡要信息,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形態與環境,原形態,生境分布,功用,醫書記載,

簡要信息

【別名】五月蓮、齒葉泥花草
鋸齒草
【又名】:蚰蜓草 .蓍草
【簡介】玄參科母草屬植物齒葉母草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 [Ilysanthes serrata (Roxb.) Urban],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多鮮用。

性味與歸經

淡,平。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消腫,止痛。用於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產後瘀血腹痛;外用治瘡癤腫痛。

用法與用量

1~2兩,水煎服,或鮮草搗汁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分布】傳說蓍草為稀有植物,中國僅三處生長此草:一為山東曲阜;一為山西晉祠;再就是太昊伏羲陵。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刺齒泥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ciliata(Colsm.)Pennell[GratiolaciliataColsm.;Ilysanthesserrata(Roxb.)Urba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形態與環境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0-20cm.多分枝,披散,下部常伏地,最下一節有不定根。葉對生;無柄或有極短而抱莖的葉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1.5-4.5cm,寬0.3-1cm,先端急尖或鈍,邊緣有密而帶芒的鋸齒,齒緣略角質化而稍彎稍變厚,兩面均無毛。總狀花序頂生,長3-6cm;花對生,具短梗;苞片披針形,花梗有條紋,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刺,邊緣膜質;花冠小,淺紫色或白色,長0.7cm,管細,向上稍擴大,上唇卵形,下唇3裂,與上唇等長,中裂片大,向前凸出;雄蕊4,2枚退化在下唇基部凸起為褶襞;花柱與可育雄蕊等長。蒴果長莢狀圓柱形,先端有短尖頭,長約為宿存萼的3倍。種子多數,不整齊的三棱形。花、果期夏季至冬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稻田、草地、荒地和路旁等低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功用

【性味】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主毒蛇咬傷;瘡癤腫毒;跌打損傷;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鮮草搗汁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醫書記載

【摘錄】《中華本草》
《淮陽縣誌》記載:“太昊陵後有蓍草園,牆高九尺,方廣八十步。”《辭海》解釋“蓍”字說:“植物名,別稱‘蓍草’、‘鋸齒草’、‘蚰蜒草’。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篦狀羽裂,裂片邊緣有銳鋸齒。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於枝頂成復傘房花叢,夏秋間開白色花。……用分根或種子繁殖。全草供藥用,民間用治風濕疼痛,外用治毒蛇咬傷。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庭院內有栽培供觀賞的。”
蓍草”不僅可以供藥用、香料和有觀賞價值,且來歷不凡,所以太昊陵蓍草園,被列為淮陽八景之一??“蓍草春榮”。相傳,太昊伏羲氏曾用此草“揲蓍畫卦”,不少典籍中多有論述:《易?說卦》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卦先說蓍,蓍是由於聖人的幽贊才變成神明了。《易?繫辭》上說;“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德,性質;圓,運轉不定。神謂“陰陽不測”;“卦之德”謂卦的性質。“方以知”:方謂“止而有兮”。圓是動,方是不動。其大意是說:它能反映事物的變化,並根據變化報告吉與凶。同書更進一步地說:“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整壹者,莫大乎蓍龜。”《史記?電策列傳》上也說:“王者決定諸疑,參以下筮,斷以蓍龜。”《弔古文》說:“書余言於子紳,亦何勞乎蓍蔡?”《三國名臣序贊》云:“公達潛郎,思同蓍蔡。”“蔡”指的是大龜。從上面這些記載看,古人用作卜筮的工具,多是採用“蓍草”和“龜甲”。關於它的作用,《易?繫辭》說的很清楚:能夠把世界無論遠近隱顯的一切問題都能探索出來,解決人們的疑難,指出人們行動的方向,鼓舞人們勉勉前進。
至於古人卜筮為什麼不用其他器物,而偏用“蓍龜”呢?這個問題早在春秋時,子路就問過孔子。《論衡?卜筮篇》中有這段記載,其大意是“豬骨頭、羊骨頭鑽、灼之後均可得兆,何必用龜。萑葦藁筆皆可得數,何必用蓍?孔子答曰:蓍,耆也;龜,舊也。好像人有狐疑不決之事問耆舊老人一樣。故《埤雅》上解釋“蓍”字說:“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博物志》也說:“蓍千歲而三百莖,故知吉凶。”由此看來,當年太昊伏羲氏用“蓍草”揲卦,也是經過“中觀萬物”認真加以“篩選”,而不是信手拈來的
又傳說蓍草為稀有植物,全國僅有三處生長此草:一為山東曲阜;一為山西晉祠;再就是太昊伏羲陵了。晉祠是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北宋追封叔虞為汾東王,為其母建“聖母殿”;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和墓地;太昊陵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類始祖太昊伏羲氏長眠之處,都是“聖人”之地。無怪乎清貢生錢廷文在《蓍草賦》中寫道:“……太昊伏羲氏陵,蓍草周阿而生,聖神之域,靈物斯榮……。”他把太昊伏羲氏陵讚譽為“聖神之域”,把“蓍草”頌之為“靈物”。清雷方曉也為其作詩曰:“晴日春郊暢暖煙,羲陵蓍草正芊芊;條柔秀拙得宵雨,根老靈盤太古年。一畫鴻?開道脈,千秋精蘊渲心傳;由來神物殊凡卉,奕葉榮敷二月天。”宋著名詩人王禹?偶在他的《太昊遺墟》長詩中不無感慨地寫道:“……茲焉拜古陵,聊以酬素志,願求五十蓍,決彼天下事。
古往今來都把“蓍草”譽為“神蓍”、“靈物”、“神物”……。就連自命為“真成天子”的歷代帝王,也要刮目相看,每年春秋二季派大員來太昊伏羲陵祭拜時,返京也都要取回一束“蓍草”,以作信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