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葉竹節樹(紅樹科​竹節樹屬植物)

鋸葉竹節樹(紅樹科​竹節樹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鋸葉竹節樹(學名: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是紅樹科竹節樹屬植物,常綠喬木,樹高8-10米,少數可達13米;樹皮灰色,有明顯皮孔,無毛;枝和小枝有明顯而不規則的木栓質的皮孔。單葉對生,紙質,葉矩圓形,長8.5-11厘米,寬2.5-3厘米。花兩性,花序二歧分枝,有粗壯而長5毫米的總花梗。漿果,橢圓形,長0.8-1厘米,徑0.5-0.8厘米,革質,不開裂,每果有種子1-3粒。種子腎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花期秋末冬初。

分布於中國廣西南部;生長於海拔730米的山地,極少見。

該種為中國廣西特有種是紅樹科少有的陸生種,對研究中國的熱帶植被及紅樹科的植物區系,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花的結構奇特,雄蕊為花瓣和萼片的倍數,對研究竹節樹屬的分類和發育進化也有一定意義。木材堅實,為室內裝修、家具、貼面等的優質材。根、葉可入藥,主治感冒、發熱、中暑、婦女血崩及跌打損傷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高8-10米,少數可達13米;樹皮灰色,有明顯皮孔,無毛;枝和小枝有明顯而不規則的木栓質的皮孔。單葉對生,紙質,葉矩圓形,長8.5-11厘米,寬2.5-3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部具篦狀鋸齒,齒端有腺點,背面有紅褐色小點;有托葉;葉柄長3-4毫米,帶褐色。
花兩性,花序二歧分枝,有粗壯而長5毫米的總花梗;苞片褐色,闊卵形,微小;花蕾時無梗,有樹脂;花萼圓形,7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玫瑰紅色,為花萼裂片的2倍,2輪排列,外輪與花萼裂片互生,芽時短於萼,近四方狀卵形,基部近心形,有極短而細小的柄,內輪著生於萼片上,比外輪小;雄蕊14或7,生於花瓣上,如僅7枚時則內輪花瓣上無雄蕊,花葯矩圓形,兩端鈍形;花柱短於花萼,枉頭盤狀,4淺裂,每室有胚珠2顆,柱頭縱裂。漿果,橢圓形,長0.8-1厘米,徑0.5-0.8厘米,革質,不開裂,每果有種子1-3粒。種子腎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花期秋末冬初。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南部;僅分布於廣西十萬大山的季雨林內。分布區地處北熱帶,地理位置約為北緯21.8°,東經107.6°-108°。生長於海拔730米的山地。年平均溫22℃,最冷月平均溫14℃,極端最低溫約為1℃,最熱月平均溫約28℃,極端最高溫38℃,無霜。年降雨量高達2400-2800毫米,長年空氣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喜蔭,幼齡樹及成齡樹,均能在庇蔭條件下生長,常為季雨林的下層組成,但也較耐強光,引移至南寧市郊光照較強的低丘地,能安全越夏。適生土壤為頁岩、花崗岩等發育的赤紅壤,pH值為4.5-5.5,喜肥沃濕潤土。粘重土生長較差,乾燥地不宜生長。

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9-10月開花,翌年2-3月果實成熟,當果皮由淺綠色變為淺黃色至淡紅色時,即示成熟,採集的果實,可堆放於室內數日,待充分成熟,果皮呈軟狀時,可裝筐置水中搓洗,漂淘去果皮等雜質,即得種子,種子忌失水,不能日曬或裸露存放,運輸宜帶果包裝,運抵後再行調製。宜隨采隨播,種子千粒重約50克,新鮮種與存放的種子,發芽率的差異較大,一般新鮮種子的發芽率,多在50%以上,稍加存放的種子,發芽率降至30%以下。幼苗需搭棚遮蔭並防霜凍,苗期生長緩慢,一需培育2-3年生苗,方宜出圃混交種植。

主要價值

研究:該種為中國廣西特有種,是紅樹科少有的陸生種,對研究中國的熱帶植被及紅樹科的植物區系,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花的結構奇特,雄蕊為花瓣和萼片的倍數,對研究竹節樹屬的分類和發育進化也有一定意義。
經濟:木材堅實,強度大,切面有花紋,為室內裝修、家具、貼面等的優質材。
藥用:根、葉可入藥,性微甘、澀、涼,可清熱、涼血、利尿、消腫、接筋骨等,主治感冒、發熱、中暑、婦女血崩及跌打損傷等。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鋸葉竹節樹為瀕危種,中國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保護措施:該種的分布區狹小,資源極稀少,為廣西特有種,也是中國以至世界所特有,保護的意義極重大。尚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當地民眾只知採挖供藥用,不知其為珍稀樹種,破壞現象嚴重,隨著農墾種果等事業的日益發展,該種將日趨滅絕。應開展調查研究,普及科學知識,對現有母樹,實行封山育林,並適當砍去四周雜木,促進天然更新,同時開展人工造林,實行異地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