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釉

【銅紅釉】高溫紅釉。是將氧化銅摻人釉料之中,銅含量在0.3%~0.5%之間,施於器物胎表面,入窯在還原氣氛中燒成。我國制瓷史上,銅紅釉是在銅綠釉的使用中偶然發現的。以氧化銅作著色劑在白釉瓷器上飾以綠色條紋的做法始於北齊,唐代的白瓷常飾以綠色斑點、花草或幾何紋圖案裝飾。山西交城窯遺址出土不少白釉綠斑標本,也發現少量白釉紅斑標本,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了紅色在瓷器上出現,使人知道氧化銅在一般情況下呈綠色,而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呈紅色。唐代元和年間(806—820)的長沙窯也已用銅燒出紅色。宋代鈞窯大量燒制鈞紅釉產品,標誌著氧化銅在適宜的氣氛下可以燒出紫紅色的規律已為禹縣制瓷工匠所掌握。但通體高溫銅紅釉產品則由元代景德鎮窯創燒。因技術要求高,燒制困難,發色往往紫紅色、褐紫色、鮮紅色很少見。高溫紅釉按色澤分別稱“寶石紅”、“霽紅”、“豇豆紅”、“郎窯紅”。如按其發展狀況,則永樂鮮紅、宣德寶石紅、康熙的郎窯紅和豇豆紅較為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