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壺刻漏

銅壺刻漏

銅壺刻漏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óng hú kè lòu,解釋為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時光正在流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壺刻漏
  • 拼音:tóng hú kè lòu
  • 出處:《雞鳴埭歌》
  • 意思: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解釋,出處,故事,

解釋

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時光正在流逝。

出處

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故事

器物名。古代計時之器。在清宮交泰殿內有置於亭中之刻漏,為乾隆年間所制。亭通高一丈八尺余。其結構為:有銅製播水壺三,承以木架,最上名曰日天壺,面寬一尺九寸,底寬一尺三寸,高一尺七寸,水常滿;次名夜天壺,再次名平水壺,各壺之形制遞減一寸。在平水壺後稍下有分水壺,形制如平水壺。又有受水壺,圓形,置於架前。地平上有萬水壺,徑一尺四寸,高三尺一寸。壺皆有蓋。播水壺前面近下皆龍口,水滴以次漏於受水壺。又平水壺後面近上穿孔,泄於分水壺,以均水平漏。受水壺上為銅人抱箭, 長三尺一寸,鐫兩晝夜時刻。上起午正,下盡午初。壺中安箭舟如銅鼓形,水漲舟浮,則箭上出;水盈箭盡,則泄之於地。此器在乾隆後即廢置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