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背艾蛛

銀背艾蛛

銀背艾蛛,Cyclosa argenteoalba (Bösenberg et Strand,1906),蜘蛛目園蛛科艾蛛屬的一種蜘蛛。分布於山東、安徽、河南、浙江、貴州、廣西、四川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背艾蛛
  • 拉丁學名:Cyclosa argenteoalba (Bösenberg et Strand,1906)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蛛形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園蛛科
  • 亞科:園蛛亞科
  • :艾蛛屬
  • :銀背艾蛛
  • 分布區域:山東、安徽、河南、浙江、貴州、廣西、四川等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分類學,形態特徵,雌蛛,雄蛛,國外分布,

分類學

界 Animalia - 動物界 (dòng wù jiè)
門 Arthropoda - 節肢動物門 (jié zhī dòng wù mén)
綱 Arachnida - 蛛形綱 (zhū xíng gāng)
目 Araneae - 蜘蛛目 (zhī zhū mù)
科 Araneidae - 園蛛科 (yuán zhū kē)
屬 Cyclosa - 艾蛛屬 (ài zhū shǔ)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4.50—6.40。體長4.50者,頭胸部長1.50,寬1.20;腹部長3.50,寬2.00,背甲黑色有光澤,頸溝明顯,中窩臍狀,放射溝不明顯。胸甲黑褐色,前緣白色。螯肢、顎葉、下唇赤褐色,觸肢黃色,脛節、跗節褐色。步足黃褐色有褐色環紋,少刺。腹部長卵圓形,前端較狹,圓鈍,後端粗鈍,有3個不明顯突起,左右及尾端各一,黑色。背面有大型銀色鱗斑,幾乎占有整個腹部,僅在前端及腹部兩側前半部呈黑色。腹面正中銀斑方形,斑的中央具有2個黑色紋斑。紡器及其周圍黑色,其後部有3條黑色橫帶與黃褐色相間。外雌器腹面觀僅見垂體,垂體前、中部有環紋,前狹後寬,呈梯形,後部突然狹窄如釘子狀。環紋不甚明顯,側面觀基部短柱形,垂體起始於基部遠端腹面前方。
銀背艾蛛
銀背艾蛛

雄蛛

體長3.40—3.70。體長3.40者,頭胸部長1.20,寬1.00;腹部長2.00,寬1.20。體色、斑紋和雌蛛相同。僅腹部背面銀白色成分更多而已。觸肢器跗舟的背面下方有一個大的延伸部分,狀若三角鏟。中突粗大,遠端鉗狀。

國外分布

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