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盛鈔微論

銀盛鈔微論是中國明清之際的經學家、思想家顧炎武對貨幣問題的認識。顧炎武(公元1613~公元1682年) 主張鑄行足值銅錢,他讚賞明代嘉靖萬曆等朝鑄造的精緻而足值的銅錢,批評封建統治者採取“下而不上” 的態度給貨幣流通帶來兩種惡果: 田賦征銀而不征錢,導致 “泉貨弱,害金興” 的銀通錢滯現象,加重了銀荒;引起私鑄繁興,而使 “偽錢日售”,“制錢日壅” 《亭林文集·錢糧論下》)。

他所謂貨幣,基本上是指銅幣。他混同了以銀為稅與以銀為幣,加上看到當時白銀來源枯竭,所以反對以銀為幣。顧炎武否定紙幣,認為銀、鈔二者 “勢不兩行”,“今日上下皆銀,輕裝易致,而楮幣自無所用”,“銀日盛而鈔日微” (《亭林文集·錢法論》),把作為真實貨幣的白銀和作為貨幣符號的紙幣二者之關係對立起來。他還認為紙幣是“軟熟易敗之物”,發行紙幣是“罔民”之事。顧炎武已指出封建統治者利用發行紙幣來欺騙、搜刮人民,但他並未能區別兌現紙幣與不兌現紙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