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屬

鉤藤屬

鉤藤屬(學名:Uncaria Schreber nom. cons.)茜草目茜草科具鉤刺植物。葉對生,側脈脈腋常有窩陷;托葉在葉柄間,頭狀花序頂生於側枝,常單生,稀花序軸分枝呈聚傘狀;萼筒短;花冠高腳碟狀或近漏斗狀,雄蕊著生花冠筒近喉部,伸出;子房2室,胚珠多數。蒴果外果皮厚,內果皮厚骨質。種子小,多數。是一種開花的攀援狀灌木,常以鉤狀的花序柄攀登於其他植物之上。約70種,分布於熱帶地區,中國有13種以上,產西南部至台灣,其中鉤藤和華鉤藤等數種均入藥,為小兒的鎮痙劑。亦可作天然染料之用。

基本介紹

特徵描述,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經濟價值,栽培技術,選地整地,定植,栽後管理,病蟲害防治,

特徵描述

木質藤本,嫩枝方柱形或圓柱形,無毛或有短柔毛,營養側枚常變態成鉤刺。葉對生;側脈脈腋通常有窩陷;托葉全緣或有缺刻,淺2裂至深2裂,有時略具龍骨,承托頭狀花序的托葉有時近葉狀,腹面基部或整個表面具粘液毛。頭狀花序頂生於側枝上,決不生於直出枝上,通常單生,稀分枝為復聚傘圓錐花序狀。花5數,近無梗時有小苞片,有梗時無小苞片;總花梗具稀疏或稠密的毛;小苞片線狀或線狀匙形;花萼管短,無毛或有稠密的毛,萼裂片三角形至窄三角形或線形,橢圓形或近圓形至卵狀長圓形,無毛或有稠密的毛;花冠高腳碟狀或近漏斗狀,外面無毛或有稠密的毛,花冠裂片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在芽內鑷合狀排列,但在頂部近覆瓦狀,外面無毛,或具短柔毛以至稠密的毛,裡面無毛或具短柔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近喉部,伸出,花絲短,無毛;花柱伸出,柱頭球形或長棒形,頂部有疣,子房2室,胎座至少貼生於隔膜上部1/3處;胚珠多數。小蒴果2室,外果皮厚,縱裂,內果皮厚骨質,室背開裂;種子小,多數,中央具網狀紋飾,兩端有長翅,下端的翅深2裂。

生長環境

本屬物種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或樹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臘縣勐侖鎮曼邊。
生於次生林中,常攀援於林冠之上。
生於中等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濕潤次生林下。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生於密林下或林谷灌叢中。
生於林中。
生於林中或林緣。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雲浮。
常生於山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
生於山谷林下溪畔成灌叢中。
生於山地疏林下,在西藏墨脫生於海拔1300米的山坡闊葉林內。

地理分布

該屬有34種,其中2種分布於熱帶美洲,3種分布於非洲及馬達加斯加,29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澳大利亞等地。我國有11種、1變型,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福建、江西、陝西、甘肅、西藏及台灣等省、區。

經濟價值

該屬植物的帶鉤藤莖均作鉤藤入藥,其中尤以鉤藤(U. rhynchophylla)、華鉤藤(U. sinensis)產量大,質量佳。鉤藤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痛、降血壓等功效。歸肝、心包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正品鉤藤包括: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華鉤藤和無柄果鉤藤。臨床藥理研究表明,中藥鉤藤對高血壓、頭痛、眩暈等有確切的療效。該屬植物含有吲哚類生物鹼、三萜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吲哚類生物鹼為主要的有效部位。研究表明,鉤藤不僅其傳統藥用部位——帶鉤莖枝是一種藥用資源,鉤藤的葉、藤莖(不帶鉤莖枝)也有作為藥用資源的潛力,其來源更為豐富,藥用價值及綜合利用潛力都很大。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
種植地一般選擇在100~800米海拔的荒山荒地或疏林地。根據鉤藤的生長習性,宜選擇在半陰半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而無污染的微酸性砂質壤土陰坡地種植。也可與密度稀、樹冠還不很大的中幼松杉或核桃等林木間套種植。
整地
在種植前一個月先放火煉山,翻土1次,進行曬或凍,撿淨雜物和細碎土塊。按株行距1.5米×2米或2米×2米挖植苗穴,穴長、寬、深均為30厘米。每畝222穴或167穴左右,每穴施入土雜肥或腐熟農家肥2千克,三元複合肥0.15千克,並用表層土與肥料混合拌勻施入穴中,然後覆土稍高於原地面,整成龜背形。

定植

定植時間為每年的3~5月或10~12月,選擇陰天或雨後進行,當幼苗高50~100厘米時即可定植。定植前把太長的苗木根系進行修剪,在苗高40厘米處剪截定乾。必須保持苗木根系完整新鮮,無機械損傷,苗芽鮮活。定植時先在原來的穴中間挖小穴,穴長、寬、深以苗根系能在穴中自然舒展為度,栽時每穴1株,將苗木扶正,用熟土覆蓋根系。當填土至穴深1/2時,把苗木輕輕往上提一下,以利根系舒展,然後再填土滿穴,踏實土壤,澆定根水。

栽後管理

⑴補苗。移栽後及時檢查,發現缺苗或死苗應及時補栽。
⑵撫育追肥。定植返青後,每株施尿素0.05千克,以後每年結合撫育,在春秋季再分別追施少量有機生態肥和每株0.1千克三元複合肥。撫育時,將植株四周的雜草用鋤頭除去後抖盡泥土,覆蓋於鉤藤的根部,以保持水分,並在植株根旁挖施肥溝,放入肥料後蓋土。撫育時間一般在5~6月和9~11月。
⑶修剪打頂。第一年鉤藤長至1.5米時及時打頂,使鉤藤多分枝。第三年產鉤後,每年在採收時對莖蔓短截約留60厘米長,促使剪口萌發更多的健壯新梢,以提高產量。

病蟲害防治

鉤藤病蟲害很少,一般無需使用藥劑防治。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蚜蟲、蛀心蟲、毛蟲等。
⑴根腐病。多發生在苗期,受害後幼苗根部皮層和側根腐爛,莖葉枯死。防治方法:開溝排漬,防止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銷毀,對病穴用石灰消毒,或用50%多菌靈1500倍液全面澆灑,以防蔓延。
⑵蚜蟲。4月份在幼苗長出嫩葉時發生,7~8月份為害植株頂部嫩莖葉。可用10%吡蟲啉3000倍液防治。
⑶蛀心蟲。幼蟲蛀入莖內咬壞組織,截斷水分和養料的運輸,致使頂部逐漸萎蔫下垂。防治方法:發現植株頂部有萎蔫現象,應及時剪除,從蛀孔中找出幼蟲滅之;發現心葉變黑或成蟲盛發期,可用95%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⑷毛蟲。6月份成蟲開始為害,能將新發莖枝葉片吃光,影響產量。發生時可人工捕殺,嚴重時用50%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