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陽

史記·六國年表》: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徙於鉅陽”;二十二年(前241)“王東徙壽春(今壽縣),命曰。”

關於楚都鉅陽,根據當代考古研究,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莊行政村(清谷堆)是戰國時代楚國曾經遷都的鉅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鉅陽
  • 外文名:Ju Yang
  • 記載:《史記·六國年表》
  • 時間:前253
  • 發現地址: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莊行政村
背景,發現經過,證據,結論,

背景

或曰:戰國時,楚考烈王鉅陽,此即鉅陽城。後訛為細陽。漢代的細陽縣在太和縣原牆鎮,但距潁州(今阜陽)不止四十里,顧祖禹是把今太和縣城當作漢代的細陽縣了(實際上太和縣距潁州也不止40里,實際在阜陽市伍明鎮原蘇集鄉,當地人由於本地在工程時出現過春秋時期的文物,許多商店、浴池等店鋪命名為鉅陽。傳說,今日蘇集鄉西邊宋莊寨即為鉅陽宮殿,在宋莊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一公里見方的河道,宋莊寨位居正中,傳說河道即為當時的護城河。80年代興修河道時,曾出土古代磚頭與銅器,現流落在民間。
細陽(原牆鎮)在太和東北,因在細水(今茨河)之陽而得名,漢代始見。一說在今太和縣宮集鎮東殿頂(殿頂,地名),顧觀光《七國地理考》卷三以為在今安徽省太和縣宮集鎮,即漢之汝南郡細陽縣,但是宮集鎮所處地理位置與《水經注·潁水》關於漢細陽縣與細水的對應位置不合,所以不是細陽縣。而且宮集鎮所謂鉅陽都城遺址是漢代遺址,與楚都遺址有很大的差距。
一說在今阜陽市潁泉區蘇集附近。後兩說均以遺址為證,但兩處遺址都是漢代遺址,不具戰國時代特徵,而且規模很小,不似楚國宮殿。由於《楚世家》沒有楚徙都鉅陽的記載,所以就有人懷疑甚至否認楚國曾徙都鉅陽。但《史記》有許多事件在《年表》和《世家》中互見,不一定全記入《世家》,所以楚徙都鉅陽應該是確有其事。不過鉅陽不在以上諸處,而是另有地方,很可能就在今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莊行政村。

發現經過

1993年12月,原縣級阜陽市建委請京九鐵路工程兵機築隊取土,填魚池(古慧湖遺址)建阜陽中心廣場。取土處在現在的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莊行政村,是一個大土堆,高約5米,長寬各約100餘米,當地人稱清谷堆,已知是一處古遺址。當即有人報告阜陽市文管所,市文管所報請主管部門批准,由安徽省考古所、阜陽地區博物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試掘。1994年元月12日,在約4000平方米的遺址表面掘探方3個,一處經清理確認為建築遺址,另一處為磚鋪甬道,第三處未見遺物。省考古所領隊高一龍等專家考察後,認定此處屬於戰國時代一處毀於大火的宮殿遺址。據目擊者稱,遺址是一座大型宮殿,並且有被焚燒的痕跡,其狀極為慘烈。但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沒人制止繼續挖掘,所以遺址很快就被挖平,至今思之,令人扼腕嘆息!!!
筆者懷疑此地應該就是楚都鉅陽遺址。一,“鉅陽”者,大陽也。寬闊而高敞的地方始可稱鉅陽。阜陽地勢低洼,洪澇災害嚴重,許多遺址深埋地下,此處遺址獨高於地表,據知情人回憶,2號探方所見磚鋪甬道高於地表約2米,可見其基址之高。遺址處於一片寬闊的高地上,符合“鉅陽”的特徵;二,省市專家都認定此處是戰國時期的宮殿遺址。而戰國時阜陽境內沒有其他建都的記載,只有楚曾徙都於此,這裡應該就是楚國王宮;三,此地處於楚國曾經的都城陳(今河南淮陽)和後來徙都的壽春(今安徽壽縣)之間,符合楚國遷都的路線;四,楚都南遷為避秦鋒芒,自然應該選擇一個有天然屏障的地方。清谷堆在潁河以南,潁水、泉河(古汝水)在這裡交匯,自古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而且這裡在楚國胡縣(今阜陽老城)、宗胡(在今阜陽市潁泉區白廟村,春秋鬍子國舊址)以南約10至20里,有一個較大的緩衝地帶。而其他三處沒有如此的地利,難擋秦虎狼之師。
至於整個遺址表面厚達5米(除掉原路基2米,還有3米)的封土,我懷疑是古代戰爭中仿“武軍”和“京觀”所築。據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戰勝方將敵方的屍體收攏在一起,上面封土,築成高台,是為武軍;又在其上立柱為門,寫上警示性的文字,是為京觀。看來古人在戰爭勝利後總喜歡不惜民力,築上一個大土堆以示慶賀。清谷堆是一個大土堆,符合武軍的特徵;至於上面有沒有立柱為京觀,由於年代久遠,即使有也不可能保存下來,我們也就不可能看到。但是,土堆下的宮殿遺址僅有火燒灰痕而沒有屍骸,確實與武軍有異。古代戰爭中攻破敵方國都即為滅國,攻破楚都是個不小的勝利,所以我們推測,清谷堆可能是秦軍攻破鉅陽,焚燒了宮殿後,為慶賀滅楚的勝利,仿武軍的規制,築土為台,而不是收集屍骸所築的武軍,所以其下沒有屍骨。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會在這裡有這么一個高大的土堆。再說,秦破鉅陽前有可能楚軍已經撤退到淮南的壽春,秦軍未必真正捕捉到楚軍的主力,這次戰役很可能沒有殺死敵軍多少將士。

證據

能夠佐證清谷堆是戰國時代楚國王宮的,還有在阜陽市建材總廠出土的大量文物。
建材總廠在七里舖,距清谷堆遺址不遠。1989年以來,該廠燒磚取土時發現多處戰國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僅阜陽市文物管理所幾次收繳的文物就有幾十件。據阜陽市博物館楊玉彬先生回憶,這些出土文物包括兩大類:1、青銅器:銅鼎6件,銅劍2件,銅權一組6個,銅洗1件,銅壺2件,其中銅壺通體細膩紋飾,鑄造精美,極罕見。2、陶器:陶鼎,陶罐,陶缽,陶響盒,陶壺,陶俑,陶豆等。這些文物表明,這一區域有一個較大的戰國墓葬群,目前發現的部分已經不小於10000平方米,而且墓葬出土文物規格等級較高,尤其是兩隻銅壺,絕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甚至普通貴族所能享用的,這裡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屬於楚國,這裡的戰國墓葬只能是楚國王公大臣的墓葬。如果附近沒有楚國的王都,這么多的高級墓葬不可能出現在這裡。而這個王都只能是戰國時代的楚都鉅陽。另外,阜陽境內的臨泉、阜南、潁上等地都先後發現了許多楚郢爰、陳爰金版,是楚國鑄造金幣的模具,也可以印證這裡曾經是楚國的王都,否則不會有這么多的金版流落此地。

結論

結合《史記》的記載、專家對清谷堆為戰國時期大型宮殿遺址的認定,和七里舖戰國墓葬群等文物的時代考證,可以確證清谷堆就是戰國時代楚國曾經遷都的鉅陽。楚“徙於鉅陽”確有其事。(安徽省阜陽市檔案局胡天生提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