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與養源齋

釣魚台與養源齋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淀區阜成門外三里河玉淵潭公園東側,釣魚台國賓館內,時為耶律隆緒當太子時讀書之所。金代時稱花園村,是京西一處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

基本介紹

養源齋,養源齋考據,釣魚台,地圖信息,

養源齋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淀玉淵潭公園東側,釣魚台國賓館內。遼代曾是蕭太后運糧河邊園林之一,時為耶律隆緒當太子時讀書之所。金代時稱花園村。因金章宗曾於此釣魚,後人遂稱之為金章宗古釣魚台。海陵王時建有同樂園行宮,園內西北隅有瑤光殿。金末文人王郁曾隱居於此,因常有人來此垂釣,故稱釣魚台。元代丁氏建玉淵亭,始有玉淵潭之稱,廉希憲曾於此建萬柳堂。明初為太監居住之所。萬曆年間武清侯李偉於此建有別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於舊址建行宮,賜名養源齋。並引香山水至此,將淺水池變為湖泊,次年在湖邊建城門式釣魚台、望海樓、養源齋、瀟碧軒等,為皇家的遊樂場所。石台西門上方橫額鐫刻乾隆帝御筆題書的“釣魚台”3字。該行宮建成後成為以後歷代帝後自圓明園(見圓明園遺址)至祭天壇中駐蹕之所。道光年間釣魚台敗落,但“養源齋”依舊為御苑禁地之一。光緒年間光緒帝曾下旨修繕行宮。辛亥革命後溥儀將“養源齋”作為私產賜予其老師陳寶琛。1949年後,曾為溥儀作消夏別墅。1958年於舊宮原址興建釣魚台國賓館。1987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為釣魚台東、南、西、北各至距台牆基20米,養源齋以島為界。

養源齋考據

《日下舊聞考》記載:“釣魚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許,乃大金時舊跡也。台前有泉從地湧出,冬夏不竭。”相傳金代著名文學家王郁在此隱居,潛心著述,築台垂釣。金章宗曾來此巡幸,並建行宮。元代丁氏在此建玉淵亭,是當時官僚、文人唱和集會之所。明代稱為太監、皇戚的別墅。乾隆皇帝三十八年(1773年),把水池疏浚成湖,又增引香山、玉泉山之水並使其通阜成門外護城河,擴大疏通了釣魚台的水源,成為京郊著名大湖。並大興土木,修建行宮,次年修建了釣魚台台座、建造望海樓,同時還修建了養源齋、瀟碧軒等建築。清代帝後出行路過時在此休息用膳。自清道光後,一度荒蕪。清末宣統皇帝將此園賜給他的老師陳寶琛,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傅作義將此園作為消夏別墅。50年代初期,除養源齋外,其餘地方多以荒涼。1959年,經過多次修繕建為國賓館,舊園面貌煥然一新,但基本上保留了清代行宮的原貌。

釣魚台

釣魚台是一座青灰磚砌的高台,坐東朝西,西面門額上有乾隆御筆題寫的“釣魚台”三個大字。台東面三門並列,中門與台西門相向。東面正門上方有石匾額,鐫刻清乾隆御筆草書樂府詩一首。台上四周壘砌雉堞,似一座小城堡。釣魚台側建有行宮,名同樂園。園內正殿為養源齋。殿坐北朝南,五楹歇山頂,為現存的主要建築之一。附近還有瀟碧軒、澄漪亭、望海樓等。
1984年釣魚台與養源齋被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三里河路西2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