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胡同

針線胡同

針線胡同位於東城區東北部,呈南北走向,南端西折,北起北官廳胡同,西至東直門北小街,東鄰民安西巷,屬北新橋街道辦事處管轄。針線胡同,明朝屬北居賢坊,稱針匠胡同。清朝屬鑲黃旗,稱針線胡同。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四爺府、真武廟東部併入。今19號為明朝通教寺,1984年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線胡同
  • 文物級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朝代:明朝
  • 位於:東城區東北部
歷史沿革,歷史意義,

歷史沿革

胡同內的通教寺,為北京現存惟一的尼僧寺廟。明時,這裡原是太監所建的寺廟,清代改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原廟山門坐北朝南,占地約七百平方米,民國三十年(1941),尼僧印和為主持。此時廟宇破敗。次年,從福建來京的尼僧開慧、勝雨師徒二人接管了“通教禪林”。開慧、勝雨接管後,四處化緣,廣集資金,對寺廟進行了擴建。將山門改為坐西朝東,遷移寺廟周圍居民,廟擴大到占地近三千平方米。擴建後寺更名通教寺。

歷史意義

開慧、勝雨還加強對寺內尼僧的管理,規定每年從農曆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全寺尼眾要“結夏安居”、專修“戒、定、慧”三字。在這段時間內,有不少尼僧還要做“私功課”,如燃香、燃燈、刺血寫經等。燃香,即每逢菩薩聖誕日,跪在佛前,先備好十八棵粗定香的“香炭”,然後敞胸露臂,用棗泥在正胸和臂上以火點燃,一燃到底,有的形成犁字。燃燈,是將二十一棵燈草捆在一起,放在袒露的兩臂上,澆以香油,用火縱燃,燒完為止。刺血寫經,是跪在佛前,將舌頭伸出,用利刀劃破,鮮血流出,用茶杯接血,流到半杯時,才用冷水漱口止血,再用此血去寫經。為培育僧才,勝雨還組織成立尼眾八敬學苑,專事研究戒律及大乘佛典。解放後,通教寺的比丘尼(尼姑)先後組織了紡麻小組和縫紉小組等,大多數尼僧參加勞動。一些殘害人的規定取消。1981年至1985年,政府撥款對寺進行了修繕,使之成為一幽雅清靜的佛門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