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第2版)》第1版名為《針灸治療學》,自2005年6月發行,已使用4年,由全國高等醫學教材建設研究會、衛生部教材辦公室、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修訂編寫和審定,供全國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針灸推拿專業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針灸治療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323頁
  • 開本:16
  • 定價:33.00
  • 作者:劉寶林
  • 出版日期:2005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7124326, 9787117124324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針灸治療(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全國中醫花高職高專院校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針灸治療作用
一、疏通經絡
二、扶正祛邪
三、調和陰陽
第二節 針灸治療原則
一、補虛與瀉實
二、清熱與溫寒
三、局部與整體
四、治標與治本
五、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六、三因制宜
第三節 針灸辨證論治綱要
一、八綱證治
二、臟腑證治
三、氣血證治
四、經絡證治
第四節 針灸配穴處方
一、選穴原則
二、配穴方法
三、處方的組成
四、特定穴的套用
第二章 急症
第一節 高熱
第二節 中暑
第三節 痙證
第四節 厥證
第五節 脫證
第六節 劇痛證
一、心絞痛
二、胃腸絞痛
三、膽絞痛
四、泌尿系絞痛
第三章 內科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病
第五節 胃痛
第六節 呃逆
第七節 嘔吐
第八節 腹痛
第九節 泄瀉
第十節 痢疾
第十一節 便秘
第十二節 脫肛
第十三節 脅痛
第十四節 消渴
第十五節 胸痹
第十六節 心悸
第十七節 不寐(附:嗜睡)
第十八節 癲病
第十九節 狂病
第二十節 癇病
第二十一 節癔症
第二十二 節痴呆
第二十三 節郁證
第二十四 節頭痛
第二十五 節眩暈(附:原發性高血壓)
第二十六 節面痛
第二十七 節面癱(附:面肌痙攣)
第二十八 節中風
第二十九 節痿證(附:多發性神經炎)
第三十節 痹證
第三十一節 腰痛(附:坐骨神經痛)
第三十二節 淋證(附:前列腺炎)
第三十三節 癃閉
第三十四 節水腫
第三十五 節陽痿(附:男性不育症)
第四章 婦科病證
第一節 月經不調
第二節 痛經
第三節 閉經
第四節 崩漏
第五節 絕經前後諸證
第六節 帶下病(附:盆腔炎)
第七節 妊娠惡阻
第八節 胎位不正
第九節 滯產
第十節 產後缺乳
第十一節 陰挺
第十二節 不孕症
第五章 兒科病證
第一節 急驚風(附:慢驚風)
第二節 痄腮
第三節 頓咳
第四節 疳疾
第五節 小兒食積
第六節 小兒泄瀉
第七節 小兒遺尿
第八節 小兒腦性癱瘓
第九節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第六章 皮外骨傷科病證
第一節 蛇丹
第二節 濕疹
第三節 風疹
第四節 痤瘡
第五節 疔瘡
第六節 丹毒
第七節 扁平疣v
第八節 神經性皮炎
第九節 斑禿
第十節 乳癰
第十一節 乳癖
第十二節 腸癰
第十三節 痔瘡
第十四節 腱鞘囊腫(附:腱鞘炎)
第十五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十六節 網球肘
第十七節 漏肩風
第十八節 扭傷
第十九節 落枕(附:頸椎病)
第二十節 外傷性截癱
第二十一節 足跟痛
第二十二節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
第七章 五官科病證
第一節 瞼腺炎
第二節 眼瞼下垂
第三節 目
第四節 迎風流淚
第五節 目赤腫痛
第六節 青盲(附:視神經萎縮)
第七節 暴盲
第八節 近視
第九節 斜視
第十節 耳鳴、耳聾
第十一節 膿耳
第十二節 鼻淵
第十三節 咽喉腫痛
第十四節 牙痛
第十五節 口瘡
第八章 其他病證
第一節 減肥
第二節 抗衰老
第三節 戒斷綜合徵
一、戒菸綜合徵
二、戒酒綜合徵
三、戒毒綜合徵
第四節 慢性疲勞綜合徵
第五節 競技緊張綜合徵
附錄一 參考資料
古代針灸治療歌賦輯要
一、《標幽賦》
二、《肘後歌》
三、《玉龍歌》
四、《百症賦》
五、《通玄指要賦》
六、《治病十一證歌》
七、《四(六)總穴歌》
子午流注針法
一、子午流注的含義
二、子午流注針法的源流
三、子午流注針法的基本組成
四、月日乾支推算法
五、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套用
靈龜八法(附:飛騰八法)
一、靈龜八法的源流
二、八脈交會八穴
三、八脈八穴與八卦九宮
四、靈龜八法的運用
針灸治療作用原理研究和現代臨床研究進展概況
一、針灸治療作用原理研究概況
二、現代臨床研究進展概況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三 《針灸治療》教學大綱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二、課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四、實踐教學環節與要求
五、教學時數分配與安排
六、使用說明

文摘

插圖:


標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表示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以及病變過程中正邪矛盾雙方的主次關係。如從機體組織和部位而言,臟腑為本,頭面、軀幹為標。從機體和疾病而言,機體為本,疾病為標;正氣為本,邪氣為標。從疾病本身而言,病因為本,症狀為標;舊病為本,新病為標;緩症為本,急症為標。針灸治病要分清標本主次、輕重緩急,就是要抓主要矛盾。《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病有盛衰,治有緩急。”對於任何一種病證,是先治標,還是先治本,還是標本同治,要根據病證的輕重緩急而定。一般情況下,本是主要矛盾,治病當先治本;若標急於本,當先治標。故《素問·標本病傳論》說:“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如能靈活運用標本的理論,就不會貽誤病情。
《靈樞·病本》說:“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詳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為獨行。”故標本理論在針灸臨床上的套用有: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和標本兼治。
(一)急貝治標.
在緊急情況下,標病急於本病時,一如不先治其標病,病人會有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故應先治標病,後治本病。如因某些疾病引起大小便不通,則先取氣海、中極、支溝等穴以通其大小便之標急,然後再治其本病0·又如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高熱抽搐者,均應先以大椎、水溝、四關(指合谷、太沖)等穴退熱止痙,然後再從本論治。肺結核咯血者,應取魚際、孔最、中府、膈俞等穴以止血為先,血止後再以多方多法治其本。
治標是在緊急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可以為治本創造有利的條件。治標以後一定要治其本病,它與“治病必求於本”並不矛盾。
(二)綏則治本
在一般病勢不急的情況下,病在內者治其內,病在外者治其外,正氣虛者固其本,邪氣盛者祛其邪。治其病因,症狀可解;治其先病,後病可除。這就是“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病必求於本”的理論。這也是治療疾病的一條根本原則。例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病因風寒為本,症狀咳嗽為標,可針大椎、風池、列缺、合谷以疏風散寒,風寒去而咳嗽自愈。又如女性脾胃虛弱者,伴月經量少、色淡(但 月經周期正常),這種情況脾胃虛弱為本,月經症狀為標,應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公孫以補益脾胃,當脾胃功能恢復,氣血生化之源旺盛,月經症狀可不治而愈。
(三)標本同治
當標病與本病俱急或俱緩時,單治本病而不顧其標病,或單治標病而不顧其本病,都是不適宜的,此時均宜標本同治。標本俱急如本虛標實的臌脹病,單純扶正或一味祛邪都於病情不利,當取陰陵泉、水道、水分以利水消腫,又取脾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以健脾補腎,如此標本同治,攻補兼施,才是理想之策。標本俱緩如肝病引起的脾胃不和,可以在疏肝理氣的同時,調理脾胃,取陽陵泉、中脘、章門、期門、太沖、足三里等穴,以達標本同治之目的。

序言

本書第1版名為《針灸治療學》,自2005年6月發行,已使用4年,由全國高等醫學教材建設研究會、衛生部教材辦公室、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修訂編寫和審定,供全國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針灸推拿專業使用。
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衛生部規劃教材第二版修訂教材編寫要求》、九院校教材編寫委員會《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第二版教材修訂工作報告及編寫原則與要求》,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編寫中遵循“基礎理論夠用、適度、技術套用能力強”的宗旨,堅持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要點,突出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的“五性”原則。在繼承和堅持中醫藥特點的基礎上,立足改革。以新制定的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國家頒布的有關標準化方案為依據,以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第1版《針灸治療學》為藍本,參考本科、中專新教材有關內容,從病種的篩選、病名的確立到體例的制定、內容的取捨等方面,都做了調整和充實,以便於學生學習、掌握和套用。以保障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規範課程設定和教學活動,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技術的良性發展。
在本次修訂工作中,編委會全體成員認真學習了國家教育部關於高職高專教育的最新要求,並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統一規劃,將本版教材更名為《針灸治療》,教材內容也作了相應調整,以期更符合當前教學的需要。
本教材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紹針灸治療作用、針灸治療原則、針灸辨證論治綱要、針灸配穴處方、特定穴的套用等內容。第二章~第八章分別介紹了急症、內科病證、婦科病證、兒科病證、皮外骨傷科病證、五官科病證和其他病證。在每一病症概念上,簡明扼要,表述準確,病因病機內容上儘可能完備;辨證方面,突出了主症,特點或特徵,並以主症為中心辨證分型;在治療方面,根據針灸臨床的實際需要,提出一個或兩個(分虛證、實證)總的治則、處方(主穴),然後根據辨證分型加以配穴,便於學生把握規律性。其他療法中,儘量擴大療法範圍,豐富內容。每一章節上,新加了知識模組(知識連結、案例分析),書後附有參考資料及教學大綱,便於學生自學和教學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