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鉤·送春(金鳳鉤(東方玉所著的長篇小說))

金鳳鉤·送春(東方玉所著的長篇小說)

金鳳鉤(東方玉所著的長篇小說)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鳳鉤·送春》是北宋作家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抒寫春恨,上片著力描寫留春無計的遺憾,下片寫尋春而覓得的欣慰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鳳鉤·送春
  • 作品別名:金鳳鉤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晁補之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金鳳鉤·送春
春辭我,向何處?怪草草、夜來風雨。一簪華發,少歡饒恨,無計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尋無路,試向我、小園徐步。一欄紅藥,倚風含露。春自未曾歸去。

作品鑑賞

“春辭我,向何處?”這二句起首便設問,這一方面為下面的感嘆找到一個適當的噴射口,另一方面又為下片尋覓春的歸路設下伏筆。
“怪草草、夜來風雨”與“春辭我”相呼應,詞人說:春啊!你為什麼要辭我而去呢?你為何去得又是那樣草草匆忙呢?既不打招呼,又毫無留戀,便這樣匆匆走了。“夜來風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詰問,實際上只是點明了春歸的緣由和去向:春啊!你是被夜來的橫雨狂風挾持而去了吧!這橫風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來風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風暴。詞人在仕途中並不得意,他曾有過幾度宦海浮沉顛沛的經歷,因而不管是實寫還是虛寫,這“夜來風雨”送春歸的意象,總包含著詩人自己命運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風風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詩人的青春年華。這表達了詞人對“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戀、怨懟與惋惜之情。
“一簪華發”幾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於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華發”。這“一簪華發”不僅意味著年齡的衰老,青絲成雪,而且還包含著飽經滄桑、遍嘗憂患的內涵。由此,下句的“少歡饒恨”則是自然而然的了。春光是留不住的,從而青春也是難以挽回的。這含蓄曲折地表達了詞人對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詞人的情緒心態卻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折,“春回常恨尋無路”是情緒上的過渡,對上片抒寫的情景是一個形象的總括,而“常”“路”二字卻為下文的詞句進行了鋪墊:“常恨”意味著往昔,而今將有一種新的心境產生,往昔的“無路”即暗示著今朝的有路,這樣詞作便極為自然地過渡到下句。
“試向我、小園徐步,”這裡“試”與“無路”緊密相連,正因為“無路”而企求“有路”,才“試”著前去探索。“試向我”中的“我”字,強調了只有在“我”自己慘澹經營的園地里才有永恆的春色,這正是一種象徵性的暗示。
“一欄紅藥,倚風含露”緊承上句,十分形象傳神地顯現了詞人的小園中,春光永駐的景象。一欄鮮艷嬌嫩的芍藥花倚風而立,含露而開,儀態萬方,艷麗異常。這裡“倚風”,寫出了芍藥綽約飄灑的風姿,“含露”畫出了它鮮潤欲滴的嫵媚。那臨風搖曳含露而開的芍藥花,不正是春天的極富情趣的象徵嗎?不也正是詞人理想、希望、事業、追求的寫照嗎?不也正是一個純潔無瑕的美的縮影嗎?
“春自未曾歸去”緊承前兩句,詞人以芍藥花作為不凋的春光的標誌,由“倚風含露”的“一欄紅藥”聯想到“春自未曾歸去”便顯得十分自然,毫無矯飾之處了。

作者簡介

晁補之(1053-1110)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元豐二年進士,曾任禮部郎中、國史編修官、知河中府等職。十餘歲即受蘇軾讚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散文流暢,其論政、論史之作,比較注重“事功”,主張以武力收復幽薊十六州。工詩詞。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作者晁補之作者晁補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