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項齒突蟾

金項齒突蟾

金項齒突蟾(學名:Scutiger chintingensis)又名金項齒突蟾,屬無尾目,鋤足科。雄性長約42mm,雌性約長51mm。背部皮膚表面呈棕紅色、金色或橄欖色,並有斑點,斑點不規則排列,形成交疊的腺;有非常尖的小顆粒。該物種只在四川分布,數量稀少,而且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體形特徵,生物學資料,生命周期,生活習性,種群狀態,分布,

體形特徵

雄性長約42mm,雌性約長51mm。頭部十分扁平,寬度不及長度;鼻子圓形;瞳孔垂直縱向排列。它們沒有外耳上頜的牙齒很長,排列整齊。背部皮膚表面呈棕紅色、金色橄欖色,並有斑點,斑點不規則排列,形成交疊的腺;有非常尖的小顆粒。腹部光滑,並有許多黑褐色的小斑點。後腿不長,四肢有顆粒狀的黑色突起。雄蟾胸部有1對刺團,繁殖季節後多脫落。股部多有股腺。直徑約3.5mm。當蝌蚪長約33mm時,頭部長12mm;蝌蚪長約51mm時,頭部長約20mm,身體透明

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于海拔2 500~3 050 m的山區頂部小溪及其附近。成蟾營陸棲生活,5月底至6月是該蟾的繁殖季節,白天棲於岸上土穴、泥洞、植物根部等潮濕環境中,夜間出外發出“咯、咯”的鳴叫聲。配對時雄蟾前肢抱握在雌蟾的胯部,卵產在石塊底面,卵群呈團狀或環狀,每隻雌蟾產卵130~164粒。蝌蚪棲於小溪水凼或緩流處石下,數量較少。

生命周期

成體生活在洞穴中,到了晚上出現。繁殖季節為每年5月下旬-6月初。交配後,雌蟾把卵產在溪流底部的岩石附近。卵圓形,分幾組。每一隻雌蟾一次約產150枚卵。蝌蚪生活在水中,常藏於岩石下,遊動緩慢。蝌蚪經1-2年完成變態過程。

生活習性

成體以陸棲為主,多生活在樹木叢生的山溪附近。齒蟾白天常隱蔽在溪邊朽木下、有苔蘚腐葉的泥洞或石隙間。夜出活動,多爬行,行動緩慢。繁殖季節進入溪流內。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很少。受脅等級:瀕危EN。

分布

四川(峨眉、洪雅、汶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