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山漢墓帛畫

金雀山漢墓帛畫

《金雀山漢墓帛畫》是一幅西漢彩繪帛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雀山漢墓帛畫
  • 發現時間:1976年5月
  • 發現地點:金雀山九號漢墓
  • 所藏地點:山東省博物館
簡介,發現過程,帛畫解析,價值,

簡介

《金雀山漢墓帛畫》(以下簡稱《金帛》)的繪製以淡墨線和珠砂先起畫稿,再著色繪出畫意,最後以珠砂線和白粉線作部分勾勒而成。兩幅帛畫的主體內容、布局、格式、繪製手法以及線條著色等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同的是,《金帛》呈長條形,《馬帛》為“T”字型。

發現過程

1976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金雀山九號漢墓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幅長約200厘米、寬約42厘米,覆蓋在棺蓋上的彩繪帛畫,這是長江以北地區所發現的唯一一幅西漢帛畫——《金雀山漢墓帛畫》。

帛畫解析

《金帛》全劃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
金雀山漢墓帛畫金雀山漢墓帛畫
《 金帛》的“天上”:即死者靈魂冀求歸宿的“天堂”。上繪:日月並行高懸,四周雲霧縹緲。日呈紅色,內有一向右之烏鴉,月繪白色,蟾酴、雲桂等物位列其中。日月之下,三峰高聳,據考證,此為古代神話傳說中“仙人居之”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三山前面為一華貴建築物,當是墓主人生前嚮往並幻想成仙居住的“瓊閣”。屋頂繪瓦壠和探出屋脊兩端的黑色脊飾,脊飾各以3個三角形連成一串,分別夾於三座仙山之間。檐下懸掛彩色帷幕,系扎部分綴以五彩羽結成垂飾的流蘇。
《金帛》的“人間”,共分五層,計有24人,分別描繪了墓主人及其家人的起居、歌舞、會客、生產、遊戲等生活場面。“
第一層,為一主四仆。主人面向左曲膝跪坐,僕人相對一跪三立,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家庭生活。
第二層,為樂舞場面,右面一人鼓瑟,一人吹竽(瑟與竽均為我國古代樂器),在其伴奏下,左面三人長袖飄曳,輕歌曼舞。
第三層,為迎送賓客場面,右一人與左四人相對而立,拱手施禮,從畫中人物整齊的衣冠和肅穆的神態來看,可能是前來弔唁的親朋故舊,由此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後哀榮及喪葬之儀的莊嚴隆重。
第四層,又分為問醫、紡織兩部分:問醫一組,左者人身鳥首,當為醫生。據考證,鳥圖騰是古代居住在臨沂等地部族的崇拜物之一,加之我國春秋時名醫扁鵲亦以鳥為名,故演化成人身鳥首之形為神醫化身。醫生對面為一雙手捧碗至嘴邊、為主人品嘗藥物的侍者。紡織一組在右面,共四人,一身著短衣黑褲的婦女,左手高舉引線,右手輓車,正在從事紡織工作。紡車旁坐一小童,似為紡織者傳送物品,另有兩人面對紡織者而立。中國是世界上紡織手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帛畫上所用的紡車,與近代農用紡車,其形貌已無大的區別,可以說,這是目前我國紡織手工業方面所發現的最早的寫實紀錄。
第五層,為三個男子正角牴表演。角牴表演,又稱大校獵,表演時多帶假面具,較量時以顯示其兇猛。帛畫上左一人袖手旁立,似裁判,右兩人以面具遮面,正在搏擊。據史料記載,角牴戲始於民間,戰國時已有之, 到了漢代,成為時尚。
《金帛》的“地下”,上有一犀一虎,下為青白二龍,中間是左手執劍、右手張弓、執掌“驅鬼”之職的方相氏。一獸馭兩條升龍。雙龍相背,露出皓齒朱舌,昂首向上,似欲騰飛。傳說海為龍的世界,聯繫上部蓬萊仙山與瓊閣,下部當是東海。

價值

《金雀山漢墓帛畫》,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反映社會生活方面,都有較高的價值,它與先期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畫均屬於西漢前期作品,它們不論在藝術風格上還是在反映的社會內容上,都是比較接近的,這說明當時江南江北在經濟文化方面交流是比較頻繁的,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秦始皇“車同軌,字同文”統一措施的歷史功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