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行

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大學士宋濂稱子楩禪師“寄情翰墨,獨露本真。”這首帶有排律味道的七言古體《金陵行》,便充分地反映出子楩禪師詩歌的藝術特色:融情繪景,觸景生情,酣暢淋漓,直抒胸臆,節奏明快,格調雄勁,有如高山泉瀑,一瀉而下,一氣呵成,沒有絲毫滯澀的人為造作,不見絲毫的雕琢痕跡。詩寫得極有氣勢,快人快語,很有力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陵行》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子楩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金陵行
【年代】元末明初
【作者】子楩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金陵行
從古佳麗金陵州,到今城郭枕江流⑴。
埋金忘事墮茫昧,含風老樹長蕭颼⑵。
寒潮喧聲響西浦,碧海渺渺天東頭⑶。
二水三山涵遠景,龍蟠虎踞橫高秋⑷。
黃旗紫蓋化榛莽,庭花玉樹傳商謳⑸。
六帝雲浮幾蒼狗,三國角斗真蝸牛⑹。
青山似洛只復嘆,神器歸隋良可羞⑺!
鳳凰何來棲李樹?漚鷺戲浴彌滄洲。
天塹已知徒恃險,地肺只合從仙遊⑼。
君不見昔人黍離歌宗周,彷徨不去心悠悠⑽!
天荒地老著許愁,日往月來無時休⑾。
霜飛台高柏修修,人謂我歌將何求⑿。

作品注釋

⑴佳麗:美好。一般指女性容貌的娟美,也指土地景物的美好。此處兼指兩者,著重後者。金陵州:指今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之建制先後有邑、府之名,未有州名,此系籠統而稱。此句語意出自南朝齊謝脁(玄暉)《鼓吹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城郭:內城和外城,泛指城邑。江流:指長江。
⑵埋金:金陵地區戰國時屬楚域,相傳楚威王東巡至此,稱此地有王氣,遂掘地埋金,置金陵邑,此為金陵建制之始。金陵者,黃金之陵墓也。忘事:往事,幾乎遺忘的往事。茫昧:幽暗不明。指楚威王埋金置邑的往事已顯得遙遠迷茫,難以記憶了。含風:猶言風中或迎風。蕭颼(sōu):猶蕭騷,象風聲。
⑶喧聲:潮起潮落的喧騰之聲。西浦:城西的水濱。碧海:謂在金陵城東頭渺渺茫茫之處是綠色的大海。長江流至金陵,河道已極寬廣,此處亦有將金陵城東浩大的江流稱作東海的意思。
⑷二水三山:二水指長江及其支流秦淮河。三山指今南京市西南之三山,又名護國山,在長江東岸,突出江中,歷來為江防要地。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州。”即指此。亦有稱三山指南京城外三組群山即紫金山(鐘山)、棲霞山(攝山)、護國山(三山),亦通。龍蟠虎踞:蟠亦作盤,形容地勢雄壯險要。相傳漢末劉備使諸葛亮至金陵,謂孫權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⑸黃旗紫蓋:古時迷信謂帝王應運而生的氣象。此處兼指古代帝王儀仗中使用的黃色旗幡紫色車蓋。榛莽:雜亂叢生的草木。庭花玉樹:即《玉樹後庭花》,樂府吳聲歌曲。南朝陳後主嗜聲樂,於清樂中造《玉樹後庭花》等曲,與幸臣等制其歌詞,歌詞綺艷,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後代常以之代指亡國之音。商謳:亦作商歌,音調低沉,情調悲涼的歌曲。商為樂律中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其音低沉悲涼。
⑹六帝:指歷史上三國吳、東晉、南胡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諸帝王。雲浮:如天空的雲一樣飄浮。蒼狗:白雲蒼狗,謂天上的雲時如白色雲,時如青色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三國:指東漢末年魏、蜀、吳分別建立政權,鼎足而三,稱三國時代。角斗:角逐爭鬥,競相取勝。蝸牛:此指蝸牛之角。《莊子》中載有寓言“蝸角之爭”,謂因細繁瑣事而相爭。
⑺洛: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以在洛水之陽而得名。東漢與三國魏、西晉等皆都於此。此句謂金陵的山青翠可愛有如都城洛陽,留下的也只有遺憾和嘆息。神器:指帝位,也稱帝王符璽。隋:朝代名。公元581年至618年,有國三十八年,傳三帝。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大定元年),大丞相楊堅襲封隋國公,旋廢周自立,國號隋,稱隋文帝。其後逐步征服南北各分裂小國,統一中國。隋朝雖為時短暫,卻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全國統一的朝代。此句謂以金陵這樣的帝王之基竟然亡於隋(指南朝陳後主被隋兵所俘而亡國),真是天大的恥辱。
⑻鳳凰句:謂鳳凰這樣的神鳥為什麼停棲在李樹上。鳳凰向是擇木而棲,非梧桐不宿。此句謂金陵已每況愈下,連鳳凰也無處棲宿了。按金陵古有鳳凰台,正因有鳳凰來棲而建以紀念。漚鷺:鷗鷺。彌:滿。滄洲:濱水的地方。
⑼天塹:天然的壕塹,言其險要不易越過。《南史·孔范傳》有“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即指此。塹為壕溝或城河。徒:徒然,枉然。恃險:恃以為險,以其險而依恃。地肺:山名。中國稱地肺的山甚多,此處指句曲山,又名地肺山,在今江蘇省句容縣境,位於金陵之東南,為道家著名的洞天福地。只合:只好,只該。此句謂只好到地肺山去隨從神仙一起遊玩。這說的是反話。
⑽黍離:《詩經》篇名,感慨,亡國,觸景生情之詞。宗周:周為諸侯所宗仰,故王都所在稱宗周。此處暗喻古都金陵。
⑾天荒地老:極言歷時久遠。著許:許多。日往句:謂時日推移,無有休止。
⑿霜飛台:舊時金陵古建築,早廢。修修:端正整齊貌。人謂句:謂有人說我作此歌欲有何求呢。

作者簡介

子楩
元末明初浙東名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360年前後在世。字用堂,元叟守端禪師法嗣。俗姓陳,宋儒古靈先生諸孫,四明奉化(今浙江省奉化縣)人。歷居四明雙徑、鄞縣護聖、奉化清泰諸名寺,遍參古鼎銘公、笑隱欣公、斷江恩公諸大師。精益求精,道行深湛。洪武(明太祖年號,公元1368—1398年)初,應召至金陵,深受明太祖賞識。致力詩文,享名甚高。詩人張翥比之為唐之皎然,宋之道潛。有詩集《水雲亭小稿》,學士宋濂為之作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