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子散

金鈴子散,中醫方劑名。為理氣劑,具有疏肝泄熱,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鬱化火證。心胸脅肋脘腹諸痛,時發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臨床常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囊炎等屬肝鬱化火者。

基本介紹

  • 功用: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 主治:肝鬱化火證
  • 分類:理氣劑-行氣劑
  • 出處:《太平聖惠方》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附註,附方 延胡索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金鈴子散止痛方,延胡酒調效更強,疏肝泄熱行氣血,心腹胸脅痛經良。

組成

金鈴子、玄胡

用量

金鈴子、玄胡各30g。

用法

為細末,每服三錢,酒調下。現代用法:為末,每服9g,酒或開水送下。亦常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單獨或同其他方藥煎服。

功用

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

肝鬱化火證。心胸脅肋脘腹諸痛,時發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義

本方證乃由肝鬱氣滯,郁而化火所致。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鬱氣滯,疏泄失常,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見心腹脅肋諸痛;疼痛隨情志變化而波動,故時發時止;氣鬱化火,故見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清熱,活血止痛。方中金鈴子(即川楝子)味苦性寒,善入肝經,疏肝氣,瀉肝火,為君藥。玄胡索辛苦而溫,行氣活血,長於止痛,為臣藥。

配伍特點

兩藥相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為治療氣鬱血滯而致諸痛的常用組合。

運用

本方為治療肝鬱化火之胸腹脅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療氣鬱血滯而致諸痛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胸腹脅肋諸痛,口苦,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用治胸脅疼痛,可加柴胡、鬱金、香附等;用治脘腹疼痛,可加木香、砂仁、陳皮等;治痛經,可加當歸、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強行氣活血之功;用治少腹氣滯疝痛者,可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力。

禁忌

因本方藥性偏涼,具有活血作用,素有虛寒者忌用,孕婦慎用。

附註

附方 延胡索湯

組成:當歸、延胡索、蒲黃、赤芍藥、肉桂、片子薑黃、乳香、沒藥、木香、甘草。
用法:當歸(去蘆,浸酒,銼,炒)、延胡索(炒,去皮)、蒲黃(炒)、赤芍藥、肉桂(不見火)各15g,片子薑黃(洗)、乳香、沒藥、木香(不見火)各90g, 甘草(炙)7.5g,上藥㕮咀,每服12g,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功用: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遂使氣與血並,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膂,上下攻刺,經候不調,一切血氣疼痛,並可服之。
出處:《濟生方》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金鈴子散均具行氣活血止痛之功,但本方行氣活血止痛力強,且配肉桂,其性偏溫,適於氣滯血瘀作痛屬寒者;金鈴子散藥少力單,其性偏寒,適於氣鬱血滯諸痛屬熱者。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太平聖惠方》,錄自《袖珍方》卷2:“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2、方論選錄 《絳雪園古方選注》:“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雷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潔古復以金鈴治熱厥心痛。經言諸痛皆屬於心,而熱厥屬於肝逆,金鈴子非但泄肝,功專導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時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