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

金農

金農(1687年—1763年),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閒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

他好遊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鑑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乾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基本介紹

  • 本名:金農
  • 別稱:初名司農,39歲後改為農 
  • 字號:字壽門
    號冬心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浙江仁和錢塘江畔(今杭州)
  • 出生時間: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 去世時間: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 主要作品:《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等
  • 主要成就:創“漆書”;為揚州八怪之首 
人物簡介,個人成就,書法,繪畫,相關作品,藝術年表,個人影響,

人物簡介

金農,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生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據金農自述:“家有田幾棱,屋數區,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
金農天姿聰穎,早年讀書於學者何焯家,與“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鄰,又與吳西林同時,與號稱“浙西三高士”交往薰陶,更增金農的博學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薦舉博學鴻詞科,入都應試未中,鬱郁不得志,遂週遊四方,走齊、魯、燕、趙,歷秦、晉、吳、粵、終無所遇。年方五十,開始學畫,由於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晚寓揚州賣書畫以自給,為“揚州八怪”之首。妻亡無子,遂不復歸。
金農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過,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在困苦時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寫彩燈,王昶撰《蒲褐山房詩話》記述金農,“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嘗不熙怡自適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金農金農
金農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鑑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

個人成就

書法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鑑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金農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使他居於“揚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農天性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閒號。金農初不以工書為念,然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
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整,筆劃沉厚樸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金農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隸書七言聯》《隸書七言聯》
最能反映金農書法藝術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其點畫似隸似楷,亦行亦草,長橫和豎鉤都呈隸書筆形,而撇捺的筆姿又常常近於魏碑,分外蒼勁、靈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寫的詩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種真率天成的韻味和意境,令人愛不釋手。 金農的行書從其早期開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與自家的“漆書”法寫成的行草書,用筆率真,隨心所欲,點畫浪藉而又筆墨醇厚,粗頭爛服之間,透出蒼逸稚拙之趣,令人嘆服;其“寫經雕版”式的楷書,似乎與民間書法一脈相通,沒有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的轉折用筆,也沒有提頓中的波挑,以均勻的線條和方硬的轉折,書寫出類似單線體美術字的書體,卻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書法的啟迪意義非常深遠。傳世書跡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贊》,絹本漆書。

繪畫

年五十始從事於畫,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良由所見古蹟多也。初寫竹師石室老人,號稽留山民,繼畫梅師白玉蟾,號昔邪居士。畫佛號心出家盦粥飯僧。又畫馬自謂得曹、韓法,趙王孫不足道也。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點染閒冷,非復塵世間所睹,蓋皆意為之。問之則曰貝多龍窠之類也。他畫梅,自稱“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時香千里”,畫馬題道:“今予畫馬,蒼蒼涼涼,有顧影酸嘶自憐之態,其悲跋涉之勞乎?世無伯樂,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於風塵漠野之間也。”足見其懷才不遇的心情。他在一冊頁上畫一士大夫高臥四面通風的水池亭中,題曰:“風來四面臥當中”。逍遙自在,不及世事,亦以“清高”自居。金農申言要把自己“平生高岸之氣”,一一見之畫中。“以抒不平鳴”。在一幅《墨竹圖》中,他竟然直書:“磨墨五升,畫此狂竹,不釣陽鱭,而釣諸侯也。” 喜畫瘦竹,說“畫竹宜瘦,瘦多壽,自然飽風霜耳”。每畫畢,必有題記,如“虛心高節,挺立不屈,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雨後修篁圖》題詩曰:“雨後修篁分外青,蕭蕭如在過溪亭。世間都是無情物,只有秋聲最好聽。”
所畫人物造型奇古誇張,筆法古拙簡練,形象鮮明突出;山水構圖別致,隨意揮寫點染,簡樸疏秀 ;其梅、竹用筆奇拙 ,凝練厚重 。書法從《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谷郎碑》變化而出,運筆扁方,豎輕橫重,別具奇趣,風格獨特,自謂漆書。金農的書畫在當時享譽很高 ,為揚州八怪之一 。有《山水人物冊》、《月華圖》、《攜杖圖》、《東萼吐華圖》、《墨竹圖》等傳世。著《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相關作品

金農自畫像軸
《自畫像》軸,金農作,紙本,墨筆,縱131.3cm ,橫59.1cm。
金農自畫像金農自畫像
此圖為揚州八怪之一金農73歲時的自畫像。畫中老者身著布衣,持杖側身而立,姿態篤定,神情超然。其頭部畫法較為寫實,具有肖像畫的特徵,濃密的長髯,細細的髮辮,矍爍的雙目,真實傳神地描繪出金農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徵。
圖中人物的體貌不求形似,極盡誇張,具有漫畫意味,這是一種文人畫家逸筆的肖像畫。畫家以焦墨渴筆勾勒人物形象,線條生拙簡樸,脫胎於南宋馬和之“蘭葉描”,與題款及詩文的“漆書”共同體現出生澀拙樸、奇絕脫俗的風格。

藝術年表

1687年 康熙二十六年 丁卯 1歲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出生乾浙江仁:和(今杭州)錢塘江上,居家候 。潮門外。
1688年 康熙二十七年 戊辰 2歲
高翔生,江蘇甘泉人,書畫家,金農好友,揚州八怪之一。
金農像金農像
馬曰琯生,安徽祁門人,大鹽商,詩人,金農好友。
1692年 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 6歲
方土庶生,籍貫新安,上詩畫,金農友。
厲鶚生,詩人,學者,浙江杭州人,金農好友,—生與金農過 往甚密。
1693年 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 7歲
鄭燮生,江蘇興化人,金農友,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1695年 康熙三十四年 乙亥 9歲
丁敬生,(金農同鄉鄰里)與金農交誼深厚;書畫篆刻家,尤以篆刻著名為浙派開山。
1696年 康熙三十五年 丙子 10歲
杭世駿生,浙江仁和人,文學家、金農好友。
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 17歲
初習聲韻之學。故里項霜田引為小友,與同里詩人、詩僧交遊,得讚譽。
1705年 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 19歲
全祖望生,浙江鄞縣人,詩人、學者,金農好友。
1706年 康熙45年 丙戌 20歲
四月,渡羅剎江,至蕭山拜訪84歲詩壇名宿毛奇齡,得其讚賞。至會稽、探禹穴、觀窒石。冬,丁敬至
金農處相與考證金石,金農出示王翬《秋山行路圖》共賞。
1707年 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 21歲
就讀於蘇州何焯(字屺瞻、號儀門,學者、書法家)家塾中,凡二年,金農金石碑版之識於此多有所得。
1708年 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 22歲
往慧慶拜謁東南詩壇盟主朱彝尊,朱笑迎而贊其詩。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 26歲
至吳門,訪張三吁。
1714年 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 28歲
春,厲鶚訪金農;夏偕厲鶚訪王次顏。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 29歲
秋,厲鶚造訪於江上,金農出顏真卿《麻姑仙壇紀》、《顏魯公祠堂碑》米芾法帖拓本等。厲鶚觀金農書法並以詩論之。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 30歲
偕厲鶚游。病店(瘧疾)於江上,取崔國輔詩句“寂寥抱冬心” 語意,始自號“冬心先生”。作《懷人絕句三十首》,名《景申集》;由鮑鉁附梓,厲鶚作序。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 31歲
於陳撰玉幾山房觀宋人墨梅圖。春,見《武梁祠漢畫像石唐拓本》並作跋。秋,楊知、陳章見過金農處,
出示漢唐金石拓本240種共賞。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 戊戌 32歲
夏,偕厲鶚至長興共訪鮑鉁,又同游若溪。作《若溪曲》二首。 有詩記之,此年曾作《蘭竹圖》。
1720年 康熙五十九年 庚子 34歲
攜自編詩集《景申集》游於揚州,廣得讚譽。冬,寓揚州。作《麻姑仙壇記跋》署款金司農。
1721年 康熙六十年 辛丑 35歲
春,游揚州。結識余元甲等人。秋,與友人游禪智寺,後有行楷書《游禪智寺詩》。歲杪,回江上老屋
整理《冬心齋石刻碶帖》。作有行書《與高西唐書》。
1722年 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 36歲
恩師何焯卒。
1723年 雍正元年 癸卯 37歲
農曆五月出遊山東,赴萊東,經臨淄見趙執信。秋,過訪厲鶚以詩卷索序。
1724年 雍正二年 甲辰 38歲
在揚州,於河享齋中觀書畫名作,自天寧寺移居淨業精舍;作《行書自書詩冊》。
1725年 雍正三年 乙巳 39歲
作《隸書王彪之井賦》。是年由金司農更名為金農,字由壽田 更為壽門。
春,開始作澤州之行,好友汪士慎、厲鶚、馬曰璐送行並以 詩紀之。過京師,結識有同門之誼的探花徐葆光、貴族阿金、書法家王澍等。九月赴山西澤州投陳壯履(字幼安)處,客居三年。
1726年 雍正四年 丙午 40歲
春,訪聖王坪、石淙院。秋,游吉祥寺,過北崎精捨得宋高僧手書經卷殘本。
1727年 雍正五年 丁未 41歲
時客澤州陳壯履處,作《龍誕香二首》寄吳焯、厲鶚,作《寄丁敬》、作《憶康山舊遊》寄懷馬曰琯
馬曰璐、汪士慎、高翔、余元甲等好友。
1728年 雍正六年 戊申 42歲
仍客澤州陳家,在太行山道中作《馬垂銘》。
1729年 雍正七年 己酉 43歲
春三月南歸,旋又有澤州之行,游晉祠、太原等處,在娘子 關墜馬,治引首印章“娘子關墜馬後書”;春,作自畫43歲小像,十年後有《自題四十三歲小像》三首。於堯都得趙孟頫手札一件。
1730年 雍正八年 庚戌 44歲
五月南歸,在曲阜停留四月,九月於曲阜作隸書《王融傳》、《王秀冊》等,初冬歸揚州,十一月在揚州為學軒先生寫《行書 硯銘》冊等。
1731年 雍正九年 辛亥 45歲
在揚州與王虛舟同觀項元汴藏張旭草書卷。秋,馬曰琯、馬曰璐兄弟邀金農及諸多文人集小玲瓏山館詩酬。識宣城畫師沈廷瑞。
1732年 雍正十年 壬子 46歲
春,至吳興,又過梁溪,於聽松庵觀王虛舟之徐履墨竹圖,秋,於真州(今江蘇儀征)乘舟作《將游楚中、於真州江上登舟二首》,過小孤山、游江陵、武昌回揚州。又於吳興訪鮑鉁,歲 杪客吳興姚世鈺蓮花莊。書有《隸書題倪贊溪山秋意詩軸》。
1733年 雍正十一年 癸丑 47歲
春,泊舟吳中,由曲阿(丹陽)至潤州(鎮江)渡江至揚州。秋新編《冬心先生集》(四卷)開雕於廣陵般若庵。十二月自序《冬心齋研銘》同年刻印,其詩名廣為留傳。書有《隸書張融、蔡中郎等傳記冊》。
1734年 雍正十二年 甲寅 48歲
開始留髯,人稱“髯金”。八月,歸安令裘魯青邀游吳興。九月,客廣陵。
為郃陽褚陵作《飛白歌》頌飛白書。冬,鹽商馬氏兄弟於小玲瓏山館雅集,金農與多位好友參加。書有《臨西嶽華山廟碑冊》、《隸書周禮職軸》。行書手札《與鮑鉁書》。
1735年 雍正十三年 乙卯 49歲
春,泛舟肖家湖。夏,出遊楚州。秋,由楚州返錢塘,於稽留山讀書。此年,吳興知縣裘魯青向節鉞大夫(學使)帥念祖薦金農應博學鴻詞科。金農作《上學使帥公書》表示“進退為難”。書有《隸書雜記》。
1736年 乾隆元年 丙辰 50歲
金農因歸安縣令裘魯青向節鉞大夫再薦博學鴻詞科,欲應。赴京應試。報罷南歸,逗留於曲阜。年底返揚,復返杭。是年起,金農開始賣字畫。
1737年 乾隆二年 丁己 51歲
1738年 乾隆五年 戊午 52歲
1739年 乾隆4年 己未 53歲
1740年 乾隆5年 庚申 54歲
1741年 乾隆6年 辛酉 55歲
1742年 乾隆7年 壬戌 56歲
1743年 乾隆8年 癸亥 57 歲
1744年 乾隆9年 甲子 58歲
汪士慎在揚州城邊買茅屋,作《移居圖》,金農等有詩祝賀。金農有《七言律詩軸》。
1745年 乾隆10年 乙丑 59歲
1746年 乾隆十一年 丙寅 60歲
閏三月三日杭州太守鄂敏修禊子西湖計63人,金農參加。開始學畫竹,喜於宅之左右廣植竹林,以竹為師。三月作詩四 首自賀己之60壽辰,汪土慎作《冬心六十初度》寄賀。七月 至休寧、新安、過金陵,冬,復回揚州。
1747年 乾隆十二年 丁卯 61歲
三月,作“竹師”一印。作《隸書五言聯》。
1748年 乾隆十三年 戊辰 62歲
移居城南隅何氏書屋。買龍井山僧竹百桿種於居旁。蔣仁為 治“百二硯田富翁”印,丁敬為治“不可一日無此君”印。
1749年 乾隆十四年 己巳 63歲
秋,居錢塘江上,與鄰曲諸老結菊社。春,臥病江上。冬,客廣陵,過汪士慎草堂,互賞翰墨。
1750年 乾隆十五年 庚午 64歲
四月,游剡中、過吳興、至京口,復至廣陵。居揚州三祝庵, 六月,訪吳興、赴吳門,復回揚州。《冬心先生畫竹題記》58 篇刻於斯年。自序60始學畫竹。
1751年 乾隆十六年 辛未 65歲
年初,作漆書軸贈老友邊壽民。書有《漆書童蒙八章橫卷》、《楷書扇面採蓮曲》。
1752年 乾隆十七年 壬申 66歲
春撰《冬心先生續集》自序,《冬心先生三體詩》自序。作《隸書五言聯》。書有《漆書疏花片紙七言聯》《漆書相鶴經軸》 《行書致方輔手札》《行書與吳南莊手札》。
1753年 乾隆十八年 癸酉 67歲
春,回杭州故里,請丁敬為《冬心先生續集》作序。秋日寓揚州陳氏家。自寫小像寄鄭燮。受汪士慎目盲後所作大幅狂草。
1755年 乾隆二十年 乙亥 69歲
盧雅雨請名流二十餘位首次紅橋修契,金農列其間。與鄭燮、袁枚等為李方膺墨梅圖》題跋。
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70歲
秋,寓居揚州西方寺。書有《漆書‘外不枯’軸》(落款自言七十後書法始作“渴筆八分”)、《楷書昔邪廬詩冊》。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71歲
三月三,盧雅雨二次虹橋修契,金農參與。自刻“百二硯田 富翁”印。收羅聘為詩弟子。書有《漆書高軒清福七言聯》 《漆書古謠軸》、《漆書相鶴經軸》。
1758年 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 72歲
春,丁敬為金農刻印“只寄得相思一點”。書有《漆書西嶽華山廟碑軸》。
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73歲
收項均為弟子。作自寫小像多幅,分贈丁敬、羅聘、項均等人。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74歲
《自度曲》由羅聘、楊爵開雕。書有《楷書清寒詩序冊》、《行書詩稿手札》。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75歲
撰文評鄭燮畫竹。作隸書七言聯。在《墨梅圖》題詩,“衰晚年零丁一人,只有梅鶴、病痛飢餓為伴”。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76歲
乾隆南遊過揚州呈進詩表。作隸書畫佛題記。書有《漆書題昔邪廬壁上詩橫卷》。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77歲
秋九月,歿於揚州佛舍。乾隆二十九年由杭世俊集資、羅聘扶柩歸葬於杭州臨平黃鶴山。
《梅花圖軸》弗利爾美術館藏。《梅花圖軸》弗利爾美術館藏。
《紅綠梅花圖》上海博物館藏《紅綠梅花圖》上海博物館藏
《竹圖》上海博物館藏《竹圖》上海博物館藏
《蘭花圖》南京博物院藏《蘭花圖》南京博物院藏
《紅蘭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紅蘭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個人影響

揚州八怪”,通常的說法是李鱓(復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農(冬心)、黃慎(癭瓢)、鄭燮(板橋)、李方膺(虬仲)、羅聘(兩峰)。此外,至少還有五種以上說法,涉及十多位畫家,但無論哪種說法,金農都在其內,可見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人們為何以“怪”相稱?“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
這個“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調上的離經叛道。金農等人戴上“揚州八怪”的桂冠後,既為社會所認可,又被人們津津樂道,廣為傳揚。這除了藝術風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著個性行為、思維方式、處世觀念等多種異於常情的因素。難怪好友全祖望稱他為“畸士”了。
金農交友廣泛,上至名門公卿、富豪巨賈,下至賣漿引車的貧民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他交友還有一種怪脾氣。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話不投機半句多,而且報之以白眼,更別想求得他的詩文字畫。而對要好朋友從不以窮富貴賤取人。
在金農眾多的朋友中,一個就是當時寓居揚州的鄭板橋,兩人喜歡一起“杯酒言歡,永朝永夕”,“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鄭板橋曾說“杭州只有金農好”。他倆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觀、藝術觀外,個性脾氣特別相投,常常出入秦樓楚館,酣飲金農中年遊歷達十五年,足跡踏遍半箇中國。哪來旅行費用呢?除了化緣僧院,朋友資助外,他招募挑選了一批能工巧匠,組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技術訪游團”,金農充當“團長”,團里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如甬東朱龍擅雕鑿紋刻硯石,新安張喜子精界烏絲欄,會稽鄭小邑擅長抄寫,吳門莊閨郎會彈奏樂器,蘭陵陳彭擅長畫墨竹,每到一地全團便開展活動,以此籌措旅資。這種方式在“揚州八怪”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金農金農
金農具有的完全是一個浪漫詩人的情懷,一個不修邊幅的書畫家風度,一個無拘無束的野逸文人氣質。其次,金農晚年窮困潦倒,儘管不能排除社會原因,但也有屬於自身的緣由。金農的收入也頗可觀了,結果老來卻弄得四壁皆空,無錢入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康熙、乾隆時代的書法界正是“帖學”一統天下。金農和鄭燮等人卓然樹起叛逆的大旗,成為清代書道中興的領風騷者。金農的書法藝術和他的繪畫一樣,以古樸渾厚見勝,有“求拙為妍”的藝術特點。從傳世書跡來看,其隸書蒼古奇逸,正書樸厚歧出,行書健勁瀟灑,影響最大的還是他首創的“漆書”。“漆書”這個詞的來源畫不能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耳。”二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評自己書法時說:“臣書刷字。”可知“漆書”是指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寫漆書所用的墨是自選墨煙所造的“五百斤油”。“金農墨”濃厚似漆,“諦視之,紙墨相接之處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寫出的字凸於紙面,稍一觸指即為墨染。所用毛筆,是“截取毫端”,平扁如刷,蘸以濃墨,行筆只折不轉,如漆刷之運作。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似粗俗簡單,無章法筆意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剔除細節,直取磅礴氣韻。那險峻雄奇的構局,渾樸鈍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調之中。
由於金農的身世,他以賣字賣畫為業,難免把商業習氣帶入藝術領域。許多慕名求索者又非知音,不少作品明顯有應酬之嫌,甚至有“師藉門生賣畫錢,門生畫亦賴師傳”,“圖成幅幅署髯名,濃墨刷字世便驚”的情況,並由此引發出“金農無畫論”之爭。這些情況雖給金農書畫的鑑賞、論評帶來一定疑難,然而絕不能由此否認他的作品風格是順應了當時歷史文化發展的趨勢,在抒發個性,衝擊時弊,力倡新思維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2009年12月19日,有著“揚州八怪”之稱的金農的《花果冊》在杭州拍賣會上以3976萬元的價格創下西泠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