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蠶

金蠶

金蠶是八足橢圓,頭大眼突體金。 油潤質脆氣清香,溫腎清肝明目。 該昆蟲起源於我國雲南一帶,喜歡群居,以各種植物的果實和花瓣為食,其糞便泡酒有明目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蠶
  • 起源:我國雲南一帶
  • 食性:各種植物的果實和花瓣
  • 發現時間:1995年
  • 效用:油潤質脆氣清香
  • 特徵:為純金,長4·5厘米,重7克
考古發現,古文記載,物種效用,物種傳說,基本信息,蠶卵,蟻蠶,蠶的眠性,蠶齡,熟蠶,成蟲期結繭,結繭過程,蠶蛹,蠶蛾成蟲,

考古發現

1995年夏,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南部的石老村嫘甸壩的村民們,在耕地下的石棺里發現了一對金屬蠶,經人民銀行鑑定,分別為銅蠶和金蠶。金蠶為純金,長4·5厘米,重7克。它是鹽亭是嫘祖聖地的珍貴文物佐證。

古文記載

金屬鑄的蠶,古代帝王的一種殉葬品。《後漢書·張奐傳》“奢非 晉文 ”李賢注引 晉 陸翽 《鄴中記》:“永嘉末,發齊桓公墓,得水銀池金蠶數十箔。” 唐許渾《懿安皇太后輓歌詞》:“未信金蠶老,先驚玉燕空。” 清蔣士銓《一片石·夢樓》:“金蠶玉佩,多是野人鋤,難覓 周 官墓。”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 彌羅國﹞有桑,枝幹盤屈,覆地而生,大者連延十數頃,小者蔭百畝。其上有蠶,可長四寸,其色金,其絲碧,亦謂之金蠶絲。”
金蠶金蠶

物種效用

金蠶子起源於我國雲南一帶,喜歡群居,以各種植物的果實和花瓣為食,其糞便泡酒有明目的功效。
【性狀】本品略呈八足狀扁橢圓形,長1.6~3.0cm,寬約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大,與胸部略呈三角形,複眼突出,卵圓狀,單眼1對,觸角1對各5節,多已脫落。背部有翅2對,外面的1對基部較硬,內部1對為膜質,透明;胸部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質脆,折斷後腹內有淺棕色的內含物。氣特異,味微鹹。
【炮製]】揀淨雜質,篩去灰屑,以文火微炒後用。
【成分]】含天蠶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櫚酸、油酸;其香氣來源於酮。含蛋白質含量高、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多種微甲殼質等。
【性味與歸經】鹹,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於,肝胃氣痛,腎虛陽痿,眼乾舌燥。
【貯藏】置木箱內襯以油紙,防潮、防蛀。
【氣味】 鹹、溫、無毒。《醫宗金鑒
【主治】 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元陽不足,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用金蠶一兩(半生焙),車前子(微炒)、陳桔皮各四錢,白朮(焙)五錢,杜仲(酥炙)八錢,人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錢五分,以鹽開水或鹽酒磅下,早晚各服一次。

物種傳說

民間的說法,是將多種毒蟲,如毒蛇蜈蚣蜥蜴、蚯蚓、蛤蟆等等,一起放在一個瓮缸中密封起來,讓它們自相殘殺,吃來吃去,過那么一年,最後只剩下一隻,形態顏色都變了,形狀象蠶,皮膚金黃,便是金蠶。也有的說,把十二種毒蟲放在缸中,秘密埋在十字路口,經過七七四十九日,再秘密取出放在香爐中,早晚用清茶、馨香供奉;這樣獲得的金蠶是無形 的,存在於香灰之中。放蠱時,取金蠶的糞便或者香灰下在食物中讓過往客人食 ,據說金蠶很愛乾淨,總是把養它的人家打掃得乾乾淨淨。如果你到一戶人家,見他家屋角清潔,沒有蛛絲,就要當心他家有金蠶。你進門時用腳在門坎上踢一,踢出沙土,回頭再一看,沙土忽然沒了,那便可以確定這戶人家養了金蠶了。主人請你吃飯,如果見他用筷子敲碗,那是在放蠱,趕快向他點破,就可避免受難。或者吃飯的時候把第一口飯吐到地上,或抓抓頭皮,金蠶怕髒,也就嚇跑了。
怎樣知道自己中毒了呢?其辨認法是生嚼黃豆而不感到腥臭,便是中蠱,如果不及時醫治,便會感到胸腹攪痛、腫脹,最後七孔流血而死。死時口鼻之間會湧出 數百隻蟲,死者的屍體即使火化,心肝也還在,呈蜂窩狀。
為什麼要養金蠶?據說養金蠶的人家很少生病,養豬養牛容易養大,還有說得更神的,說是把人下金蠶蠱害死後,可以驅使死者的魂魄為他幹活,因此致富。每年年底金蠶的主人要在門後跟它算賬,騙它這一年虧本了,不能說得利, 否則就會有禍患。養金蠶的人,必須在“孤”、“貧”、“夭”三種結局中選樣,法術才會靈驗,所以養金蠶的人都沒有好結果,閩南俗語叫做“金蠶食尾”。
主人如果不願繼續把金蠶養下去,可以把它放走,叫做“嫁金蠶”,嫁的時 候把一包金銀和一包香灰〔即金蠶〕放一塊扔在路旁,要養的人就可拿去。如果路人誤取金銀,金蠶也會跟著去。金蠶喜歡睡在鼎〔鐵鍋〕中,閩南鄉村人家煮完飯後習慣在鼎中放些水,據說就是怕金蠶來睡。

基本信息

金蠶在現實中指蠶。

蠶卵

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后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蟻蠶


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象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毫米,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的眠性


蠶寶寶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象著了一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準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一,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性品種。

蠶齡

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厘米,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


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成蟲期結繭


人們把熟蠶放在特製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

結繭過程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線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鬆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
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
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
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


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


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