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藤

金獅藤

金獅藤,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A. mollis Dunn]的根莖及根。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降壓之功效。常用於氣滯脘脹,胃痛,腹痛,風濕關節痛,暑濕下痢,癰疽癤腫,毒蛇咬傷,高血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獅藤
  • 別稱:香藤、藤薯、痧藥草、南木香、熏鼓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馬兜鈴目
  • :馬兜鈴科
  • :馬兜鈴屬
  • :大葉馬兜鈴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挖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及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歸肝、胃、大腸經。

功效

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降壓。

主治

用於氣滯脘脹,胃痛,腹痛,風濕關節痛,暑濕下痢,癰疽癤腫,毒蛇咬傷,高血壓病。

相關配伍

治消化不良:大葉馬兜鈴根研粉,每次0.3-0.5g,每日服3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次0.3-0.5g,每日3次。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體虛者慎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大葉馬兜鈴又名柔毛馬兜鈴。草質藤本。根莖棕色,細長圓柱形。嫩枝密被倒生長柔毛,老枝無毛,明顯具縱槽紋。葉互生;葉柄長1.5-6cm,密生長柔毛;葉片卵形、卵狀心形、卵狀披針形或戟狀耳形,長5-18cm,中部寬2-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淺心形或耳形,上面嫩時疏生白色短柔毛。花單生,稀2朵聚生於葉腋;花梗長2-7cm,常向下彎垂;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下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管中部急劇彎曲,下部長圓柱形,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狹而稍短,花被管外密被白色長柔毛;檐部盤狀,邊緣3淺裂,裂片平展,近等大,黃綠色,基部具紫色短線條,喉部黃色;花葯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密被長柔毛;合蕊柱先端3裂,稀有時再二裂,具疣狀突起。蒴果長圓狀或卵形,長3-7cm。種子倒卵形,背面平凸狀。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中。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3mm,表面淡黃棕色,有縱向溝紋,節間長3-5cm。質柔韌。味辛涼。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收斂鎮痛。主治中暑腹痛,胃痛,腹痛下痢,風濕性關節痛,毒蛇咬傷,高血壓病,皮膚濕疹。”
2、《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解毒,活血,健脾利濕。主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敗血症,毒蛇咬傷,骨髓炎,癰癤,濕疹。”
3、《台灣藥用植物志》:“調經。治腹痛,眩暈,解熱,鎮咳,祛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