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

金牛山坐落在東北遼寧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一種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牛山文化
  • 文化時代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
  • 文化地區:中國東北
  • 發現地遼寧省大石橋市永安鎮田屯村附近
  • 發現時間:1974~1976和1978年
介紹,挖掘,主要的化石,

介紹

中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發現於遼寧省大石橋市永安鎮田屯村附近的金牛山。1974~1976和1978年,金牛山聯合發掘隊發掘。金牛山共有3個地點,其中A點的堆積分上、下兩部分。金牛山文化是指下部堆積的遺存,地質時代屬中更新世。
金牛山遺址金牛山遺址

挖掘

1984年9月,北京大學考古系舊石器時代考古實習隊在發掘金牛山A點洞穴第6層時,發現了一批人類化石和用遺蹟。化石有較完整的頭骨(缺下頜骨)、脊椎骨、肋骨、髖骨、尺骨、腕骨等共50餘件,屬一個剛成年的男性個體(見彩圖金牛山人頭骨化石)。金牛山文化的石製品用脈石英製成。石核較少,為兩極石核,形制與北京人的兩極石核相似。石片較多,用錘擊法和砸擊法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狀器,前者數量多,全部用石片製成,有單刃、 復刃和半圓形3種。以一面加工為主,也有兩面加工修理成刃的。後者數量極少,其一側兩面都有較細的修理痕跡,另一側只稍微加工,於兩側刃相交處修理成尖。金牛山文化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類型都與北京人的相似。表明兩者有一定的關係。
在地層中發現有厚約30厘米的灰燼層,其上還有兩處圓形的灰堆。灰燼層與灰堆內有大量燒骨和燒石,說明當時的人類不僅會用火而且會管理火。燒骨中多兔類、鼠類和鹿類的肢骨,這些動物是當時人們狩獵的主要對象。

主要的化石

與金牛山文化共存的動物化石十分豐富,重要的有最後似劍齒虎、變種狼、中國貉、三門馬、梅氏犀、腫骨大角鹿、巨河狸和碩獼猴等。其中最後似劍齒虎和中國貉為第三紀和早更新世的殘餘種屬,腫骨大角鹿是中更新世的典型動物。它們的存在表明該文化的地質時代較古老。動物群與北京人遺址的一樣,多是喜暖的,推知當時的氣候溫暖濕潤。碩獼猴劍齒虎的存在,說明當時金牛山一帶森林茂密、灌木叢生;而三門馬和巨河狸的發現,則說明附近有過廣袤的草原和開闊的水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