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爐村(浙江省樂清縣北白象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爐村地處樂清縣西南部,距縣城12.3公里,屬平原水網地帶。北傍104國道線,東西嵌在柳市鎮、北白象鎮之間,南距七里港區5公里。清康熙年間,因金姓人在此建爐燒蠣灰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樂清縣北白象鎮
  • 面積:1平方公里
  • 人口:1307人
  • 著名景點:上海大華機電設備總公司
簡介,鐵皮市場 名聞遐邇,文化藝術 人才輩出,經濟繁榮 生活富裕,教育狀況,

簡介

金爐村地處樂清縣西南部,距縣城12.3公里,屬平原水網地帶。
1949年後,曾屬萬家人民公社、萬家鄉,1992年歸屬北白象鎮。村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1992年,全村331戶、1307人。水田582畝。金爐是一個革命老區村,1946年成立了中共黨支部,由村民金昌波負責,括蒼三五支隊參謀長金康壽經常來村指導。村原以農業為主。近年來,農工商全面發展,尤以鐵皮貿易專業市場聞名全國,年成交額達1.5億元。

鐵皮市場 名聞遐邇

本世紀30年代,金爐人就有經商貿易的習慣,將多餘的糧食交換海鮮之類的水產品。有河泥溜(一種小木船)往返於洞頭漁島與近山區的白石集市,進行商業活動,謀取薄利,故有"金爐行販"之稱。
70年代後期,柳市地區的小五金低壓電器等家庭工業蓬勃興起,村民金松權、金邦才、黃成波等人在農閒時以農副產品加工糖果之類,肩挑船載,換回一些可利用的廢舊鐵皮、鐵板等邊角料,作為配件原料,購買者逐漸增多,逐漸形成了一個鐵皮銷售點。此舉帶動了眾多人從事鐵皮購銷活動。他們有的跑上海,去西安,到南京,赴東北,在許多大中城市的工廠、廢品公司中,將生產剩餘的鐵皮及邊角、邊條料購運回來,進行銷售。這些"廢品"到金爐村里一"煉",即成了商品,成為顧客需求的物資。這些廢物利用產品為電器、小五金、汽車配件、電子工業等廠家提供了原材料,溫州、瑞安、麗水、台州、寧波及福建、江西等地的客戶聞名紛至沓來,求購所需各種規格的物資。
到了90年代,全村有80%的勞力從事鐵皮交易生意,年成交額突破1.5億元,向國家上繳稅收100多萬元。全村擁有300多個店鋪,23台大中型剪板機,200多名搬運裝卸工(絕大部分是外來人員),形成了具有規模的鐵皮貿易專業市場。鎮工商、稅務部門在村里設有分支機構,村老年協會也組織會員輪流值班,協助管理市場秩序。金爐的鐵皮市場名聞全國,武漢鋼鐵廠、寶山鋼鐵廠、鞍山鋼鐵廠、太原鋼鐵廠等國家大型鋼鐵廠內均留有金爐人的足跡,並與廠方建立了購銷關係。當今,每天從全國各地發來的貨櫃、長途貨運車達數十輛,停泊在沿河"碼頭"的機動船也有數十艘,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人聲與金屬撞擊聲鼎沸交織,一片繁忙景象。1992年12月7日,《溫州日報》記者採訪金爐村後,在頭版報導了市場建立與貿易的盛況。
1992年,在村領導的努力下,占地80畝、建築面積37700平方米、投資1200萬元的金爐鐵皮貿易專業市場第一期建設項目已經立項,並通過了規劃會審,現已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金爐村的家庭工業也很發達。自1972年金爐儀表廠創建後,相繼興辦了金星無線電廠、萬寶電器廠、人民電器廠、中聯儀表廠、白象塑膠機械廠、樂清泰克尼電器廠等7家企業,年產值達750萬元。村民金福音立足上海,創辦了上海大華機電設備總公司,下設12個分公司,資金達1000萬元,每年上繳國家利稅近100萬元。他將與外商合資興辦多功能開發公司。

文化藝術 人才輩出

本世紀20年代初,金堯聲在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薦攜下,1923年出任馬來西亞一所高等學府的教授,1957年曾回鄉觀光。現在金爐人在外地工作的教授、工程師有6人,技術人員、研究生有5人,書畫家、詩人有5人;大專院校畢業生與學生約12人,市縣級領導幹部5人,中國小校長7人。其中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國畫家金家驥50年代有作品《為煉鋼英雄造像》,在上海青年美術作品比賽中獲一等獎,出版有單幅畫《風雪之晨》、《驗鋼》、《秋之歌》,傳略入編《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及《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浙江林業學院教授金春星著有《中國樹木學名銓釋》、《護林防火》等。藝術家金家驊傳略入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他的一幅草書作品在北京獲"金龍杯"獎後,轉送日本展出,並被日本收藏。書法家金行誠的書法作品參加1986年全國首屆"峨嵋山杯"迎春書畫展獲一等獎,又有作品、傳略編入《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國際當代書法篆刻大觀》、《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日硬筆書法家大辭典》,1990年9月18日溫州電視台播放了他的事跡,1991年11月2日《溫州僑鄉報》介紹他的書法成就,1992年7月11日《溫州日報》專題報導了其書法成就。另外,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金元寶、金定強在《詩刊》、《東方時報》、《詩詞報》、《中國當代詩詞精選》、《中華詩詞年鑑》、《人生詩歷》等書刊以及美國、日本、泰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發表詩詞700餘首。金元寶的藝術成就,溫州、浙江、上海及中央電視台分別於1988年先後在"新聞聯播"等節目中予以報導,《溫州日報》還在1989年1月11日於顯要版位大篇幅作專題報導,上海《文學報》、廣州《現代人報》、北京《通訊》等30多家新聞單位也均報導其事跡。1993年1月,金淑芬作為宗教界代表參加了浙江省第八次人民代表大會。

經濟繁榮 生活富裕

工商業發展後,農業的基礎地位在金爐也得到了鞏固。1989年,村內修築了一條600米長、3.5米寬的機耕路,並對種糧戶每畝給予100元的貼農金,1992年糧食畝產800公斤。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村集體積累30多萬元。村里道路全部修築為水泥路,每戶飲用自來水。新建三至八層樓房130餘間,安裝程控電話120多門,有機車30多輛、轎車4輛。1986年,在村老年協會發起並帶動下,集資1萬多元填平河峽,興建小菜場1個。

教育狀況

1988年又集資11萬元(其中金福音帶頭捐資1萬元),擴建村校校舍,將破舊的平房改建成二層樓房,有教室7個,辦公室1個,改善了學生學習環境。
村中心三面環水,雙榕倒影的"洲尾半島"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另有一番韻味。老年人擬投資14萬元,在此興建老人活動室及娛樂長廊,與隔河相望的保和宮、祖基、學校、祠堂連成一體,為人們提供了暢達的憩息活動場所。並將在緊接104國道線的興東路建造一座跨沿河的臥式水泥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