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鎮(雲南省香格里拉市金江鎮)

金江鎮(雲南省香格里拉市金江鎮)

金江鎮“花馬國”的重要領屬地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中甸歸屬雲南後為江邊境。位於香格里拉市西南部介於北緯26°52′至27°21′,東經99°39′至100°01′之間。海拔1900米,距縣城188公里。金江鎮地處金沙江河谷地區,地形狹長,北高南低,人口沿金沙江東岸分布而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江鎮
  • 外文名稱:Jin borne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
  • 電話區號:0887
  • 郵政區碼:674403
  • 面積:627平方公里
  • 人口:17199
  • 機場:迪慶香格里拉機場
  • 車牌代碼:雲R
  • 海拔:1900米
  • 年降雨量:609.3毫米
簡介,歷史沿革,綜合發展,發展因素,發展思路,突出重點,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加強基礎建設,打造旅遊文化產業,存在問題,

簡介

年平無度氣溫14.3℃,極端最低氣溫34.6℃,最低氣溫-6.6℃,年降雨量609.3毫米,無霜期247天,全年日照1766.3小時。現有人口17199人,其中農業人口15752人。國土面積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7602畝。鎮內居住著普米、漢、納西、傈僳、白、苗、彝、藏、回、黎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雜居鎮。 金江鎮氣候宜人,雨量充足,素有香格里拉“江南水鄉”之美譽,屬香格里拉市乃至迪慶州的農業第一大鎮。改革開放以來,金江鎮的經濟如雨後春筍,經濟穩步發展,社會生產力、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鎮鎮2007年大小春農作物播種面積45778畝,糧食產量1542.96萬公斤,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2541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677萬元;工業總產值18733萬元;全鎮本級財政收入達到141萬元,完成計畫的10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13.42萬元;完成2800人的農村勞務輸出,創收5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027元。

歷史沿革

金江鎮唐屬吐蕃神川督府,宋為磨些尊長地,稱花馬國。元屬巨津州,其金沙江東岸分布有木哭和寨(木可灣),納末邑(良美)、大蘆珠奴邑(格路灣)、索蒲和寨(土旺)、蒙師棖邑(木師扎)、娑夷邑(所邑)、沙邏邑(冷都)、閣姑羅邑(吾竹格古)、車月場邑(車軸)、大蓮邑(達林)、細蓮邑(士林)、淋都邑(冷都)、大機邑(天吉)、白帖和寨(巴岔灣)等村寨,以東直達樣東閣(永勝牙權角)與小旦當(小中甸)為界。明成化十九年後,木氏土司派唄色管理。清雍在二年中甸歸屬雲南後為江邊境。民國改為第三區,民國27年編組保甲,改稱金江區,設吾車、良美、木筆、三壩4個鄉。 1949年,中共滇西北工委在金江設立中共金江特區工作委員會。1950年1月,建立金江特區人民政府。5月,中甸解放,仍設金江區,三壩單獨設立三壩鄉。1958年,建立金江人民公社,下轄良美、福格、木高、士旺、新建、興隆、吾竹、車軸、士達、興文、新仁、里仁等鄉。橋頭、永勝、長勝劃歸下江公社。1960年,縮小公社規模,復改為金江區,轄良美、士旺、興文、吾竹43上小公社。1962年撤銷小公社,恢復區、鄉、鎮建置,新仁、里仁劃歸虎跳江。1968年改為公社。1973年劃出士旺、福格、良美、木高成立由江公社。1983年改為金江區。所轄大隊改為鄉。1988年區改鄉、鄉改村。至自然村,共3067戶,15273人。其中漢族6633人,納西4116人,傈僳1428人,白族1606人,苗族1010人,彝族297年,藏族117人,其他66人,少數民族人口占56.57%。
金江鎮金江鎮

綜合發展

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經濟發展始終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到2005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5384.3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548.37萬元,比上年增379.17萬元,增長率7%;工礦企業總產值9869萬元,增長率74%。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311.5萬公斤,財政總收入426.5765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81.527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491.42萬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841公斤,人均經濟收入1557元。 農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鎮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多年來,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大力實施農開項目,提灌工程修復、水利工程及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安居溫飽工程和異地扶貧開發工程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有了穩步提高,加快了全鎮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金江鎮
支柱產業培育成效顯著,新的經濟成長點正在形成。蠶桑業是近年來金江鎮黨委、政府重點培育的一大支柱產業。加快畜牧品種改良和人工草場建設。2005年,全鎮共引進種豬42頭,短角種牛5頭,種植歐洲菊苣草1630畝,以菊苣草為主料的綠色無污染無公害的生豬養殖基地正在形成。以採集野生食用菌類和野生藥材為突破口,有重點的培育發展生物產業。興隆打芝壩的黑木耳基地,興隆、安樂村的藥材種植基地等已成為民眾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加大勘探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投資發展環境,積極引進外資進行礦山及水電站建設的產業逐步形成。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的框架基本形成。全鎮初步形成了能夠連線四面八方交通網路,小城鎮建設規劃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了以鎮政府所在地吾竹村為核心,以縣際油路為主幹,連線村社的交通框架。小城鎮建設面積由原來的4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8平方公里,小城鎮人口從原來的5000人發展到8000人(包括流動人口在內)。
金江鎮金江鎮
全面落實科技興鎮戰略,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不斷加大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普九”工作通過驗收,教育基礎設施逐年改善。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廣泛開展,文化、計生、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福利保障、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社會就業服務、殘疾人技術培訓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發展因素

一、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景觀。一是旅遊資源。境內有著名的旅遊景觀“長江第一灣”,有吾竹龍潭森林公園、下所邑百丈飛瀑、車軸龍王廟、達林阿薩咪勝地、安樂黑海、青海、興隆雙海、三叉河、老虎房小石林等自然景點;有興文禮都的金江特區舊址和賀龍、肖克的紅軍長征渡口等極具內涵的人文景觀。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二、是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突出,有菌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類225科,630屬。植物藥材有168科,788種;動物約67科,90種;礦物藥種豐富,其中冬蟲夏草、貝母、天麻等名貴藥材有一定知名度;有哺乳動物26科97種;境內各種野生花卉品種繁多,以杜鵑花、山茶花為首的觀賞性植物有1200多種。
三、是礦物資源。金江鎮地處“三江有色金屬成礦帶”,地質構造複雜,土壤種類多樣性特點突出,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物資源有鉛鋅礦、磷鎂礦、硫鐵礦、滑石礦、大理石、彩紅石、石灰石、白雲岩等。
四、是水能資源。金沙江水系在境內流程89公里,鎮內大小河流、支流繁多。其中興隆河、安樂河的平均流量在439立方米/秒以上,流域面積0.4平方公里,流長40多公里,落差大,總水能資源蘊藏量豐富,小水電開發潛力大。目前,已在興隆河投資開發3萬千瓦的小水電站建設,預計在兩年內完成整個投資開發建設任務。
五、是農村勞動力資源。全鎮年外出務工2300多人,為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同時,通過發展小城鎮建設和農村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為農業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勞動力保障。
六是環境保護工作。隨著國家對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的進一步加強,民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十五”期間完成退耕還林(草)5500畝,荒山造林面積1100畝,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農村的燃料能源消耗型向發展煤、液化灶、太陽能、沼氣灶等節能型轉變,農作物秸稈、家禽畜糞還田的生態農業已初步形成。
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正在崛起。以蠶桑產業、生豬養殖產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正在迅速崛起,並成為了全鎮農民經濟成長的支柱產業。通過加快畜牧品種改良、畜牧網點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和人工草場(歐洲菊苣草)建設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全鎮畜牧業產品的商品率;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桑養蠶在金江鎮初具規模。礦產業穩步發展。在全州開發旅遊大產業、大氣候、大環境的影響下,積極爭取把“虎跳峽—長江第一灣—梅里雪山”一線的生態紅色旅遊列入上級開發規劃。
獨特的區位優勢逐步顯現。隨著松園至五境油路建設加快,吾竹至麗江玉龍縣金莊鄉之間車馬吊橋的開通,金江鎮將北連本縣上江鄉,玉龍縣巨甸鎮,南連我州開發區,玉龍縣石鼓鎮,西連玉龍縣金莊鄉、黎明鄉,為金江鎮對外交流和發展提供了便利,加之“香格里拉”品牌的打響,“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確立,都為金江鎮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發展思路

金江鎮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思路是:基礎先行、調整結構、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創新特色、提高效益、協調發展。 全面規劃。即全面制定金江鎮“農村新型農業發展規劃”、“農村小城鎮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社會協調發展規劃”、“文化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規劃為依據,促進糧食、經濟林果、中藥材、蔬菜、畜牧養殖、蠶桑產業、礦產業、水電業、旅遊業等產業的共同發展。
林果產業林果產業
突出重點。即突出生物產業發展、礦電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生態旅遊業發展等四大產業。
創新特色。即努力開發具有金沙江流域山河隨季節變化的如詩如畫的景色,利用紅軍渡、特區舊址、崖壁畫等,培育金沙江紅色旅遊及金江苗寨特色,著力打造原生態的民俗旅遊及金江大龍潭原生態旅遊度假村。另外,根據金江已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機遇條件,快速培育江邊特色無公害農產品加工企業,構建暢通的農產品轉換通道。
協調發展。即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城市與鄉村、鄉村與鄉村之間協調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協調發展、對內結合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
發展定位。結合金江鎮自然、區位、氣候,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充分挖掘和發揮豐富的資源優勢,通過大力培育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全鎮的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化建設,努力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全鎮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把金江鎮建設成為全州金沙江沿線最好的鄉鎮。

突出重點

根據金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原則來確定規劃建設重點,認真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 結合實際規劃農產品生產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和農業支柱產業發展項目。通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全鎮耕地穩定在23760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保持在18000畝以內,農民人均占有1畝高產穩產田地;全鎮糧食生產總量保持在1450萬公斤;到2010年建成5項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3大農產品支柱產業。
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是:
1、建設青稞商品糧生產基地。青稞是我縣的特色農作物之一,又是青稞作為青稞酒系列產品的主要原料,目前市場前景極為看好,擬在新建、興隆、仕達等村建設3000畝青稞種植基地,到2010年,計畫累實現產值達500萬元。
2、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目前,我鎮發展害蔬菜生產基地300畝,建大棚10畝,地膜蔬菜栽培200畝,年生產無公害蔬菜120萬公斤,產值70餘萬元,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到2010年擬計畫發展到無公害蔬菜基地1500畝,建大棚40畝,地膜蔬菜栽培700畝,年生產無公害蔬菜400萬公斤,產值240萬元。
積極發展大棚蔬菜產業積極發展大棚蔬菜產業
3、發展藥材生產基地。可依託氣候及山區半山區林間空閒地的條件大量培育人工中藥材生產基地。2005年以當歸、木香、川芎、秦艽、岩白菜等藥材品種為主,在興隆、安樂等村試范種植100畝,實現產值20萬元,到2010年推廣到全鎮各村,擴大種植面積1500畝,計畫產值達300萬元。

培育壯大支柱產業

一、是蠶桑產業。在現有的基礎條件下,進一步加大和完善蠶桑產業的投入和管理,到2010年,實現該產業平均年產值500萬元,建成“萬畝桑園”。 二、是生豬和肉牛養殖產業。 “十一五”期間,全鎮擬計畫年均肉牛存欄15000頭,年出欄3000頭,實現年產值500萬元;生豬年均存欄50000頭,年均出欄35000頭,實現年均產值1500萬元以上。
發展蠶桑產業發展蠶桑產業
三、是經濟林果種植產業。全鎮有林地781285畝,未利用荒山40999畝,氣候適宜,具有培植經濟林果產業的優良條件,鎮內的經濟林果主要有核桃、花椒、木瓜、蘋果、梨、桃、板栗和人工培育野生黑木耳等。“十一五”期間計畫改良當地桃、梨、枇杷等品種,種植泡核桃1000畝,其它乾果類種植面積2000畝,黑木耳種植面積1500畝,力爭產值達1400萬元。
四、發展壯大礦電產業。我鎮礦產資源豐富,要在保護和開發好現有礦資源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強礦資源的勘探工作;二是理順勘探投資體制;三是強化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四是創新運作機制和開發思路。處理好礦產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處理好開發商與當地民眾之間的關係,有效控制對資源的亂開濫采,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地做好興隆河電站、吾竹龍潭河電站的改造和投資工作。

加強基礎建設

1、完善道路通達條件。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金江縣際油路建設,吾竹車馬吊橋建設,積極做好規劃,推進金江車馬吊橋至吾竹龍潭公路橋段、吾竹至安樂段、車軸村巴迪路、仕達村巴迪路等路段加寬改造,提高公路等級,進一步改善村與村,社與社之間的通達條件,力爭基本實現硬化路,積極爭取推動興文村至石鼓鎮、新建村至巨甸鎮之間的車馬吊橋前期工作以及環鎮西線公路的建設等。 2、加快小城鎮建設,提高服務功能。結合縣際油路建設的有利時機,配套完成街道綠化帶,街道供排水、排污、街道燈光工程建設,積極爭取並推進基層文化站、文化中心廣場燈光球場等一批項目的實施,使鎮政府所在地街面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觀,進一步完善集貿市場規範化運營機制及集鎮建設規劃,積極加強集鎮外沿的開發,充分發揮小城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
加強基礎建設加強基礎建設
3、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爭取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抓好金江中型大溝、興隆洪文溝、新建瓦金街大溝等溝渠的險段改造,進一步做好提灌抽水站設施的管理維護,有計畫地爭取實施農開項目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化程度,使有效灌溉面積大幅度增加。爭取並實施中低產田地綜合改良項目,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積極爭取立項並實施金沙江沿岸防洪工程建設,繼續爭取實施人畜飲水工程,通過五年的努力,力求使全鎮民眾都喝上潔淨衛生安全的自來水。繼續爭取並推進扶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村節能項目建設。

打造旅遊文化產業

擬建成原生態旅遊區,形成以虎跳峽、長江第一灣、金江龍潭為一體的旅遊片區,融入全州開發旅遊產業的大氛圍。努力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退耕還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積極鞏固和探索生態建設的新模式和新辦法,廣泛吸引全社會參與,人均每人每年植樹5株,建設樣板林,實現以林養林。在加強植樹造林的同時,加強全鎮的農村電網改造建設,推進以電代柴、以煤代柴,推進沼氣、太陽能、節能改灶等項目的建設。 促進社會公共事業全面進步,切實轉變政府的執政理念和管理方式,為全鎮人民創造便捷、舒適的社會服務體系。加快全鎮教育事業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鞏固和發展幼兒教育。認真貫徹落實教育“三免費”工作,鞏固“普九”成果。培養中、初級實用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的素質,力爭到2010年全鎮有80%的勞動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實用技術培訓。推進全鎮文化事業發展。積極爭取“金江鎮文化站和文化活動中心”工程建設。鼓勵、引導全鎮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優秀舞蹈節目健康發展,挖掘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的原生態文化。
打造旅遊產業打造旅遊產業

存在問題

1、經濟總量小,底子薄。金江鎮的經濟社會工作雖得到較大發展,但起點低、底子薄,經濟總量小,非公經濟發展滯後,生產力水平低下,支柱產業單一,本級財政增長緩慢,收支矛盾突出,建設性、生產性投資遠遠不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差距大,與全鎮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不相協調。 2、基礎設施條件差,尤其是交通條件急待進一步改善。儘管近年來加大了對金江縣際油路的建設力度,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建設未能如期完工,全鎮的公路等級低,人均路程短,通行能力差,抗災能力弱,特別是鎮村公路大部份是晴通雨阻,山區和二半山區的公路狀況還很差,給全鎮各項事業的發展增加了難度。
3、農業生產條件發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村、社之間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不平衡,農業的科技含量不高,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和廣種薄收的情況依然突出。
4、全鎮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鎮內礦電產業的開發對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鎮內民眾每年對燃料建材等原料仍有較大的需求。
5、人的素質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金江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人的個體素質差異大,綜合素質不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落後,解放思想意識不強,自我保護主義濃,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等現象突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