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村(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金林村)

金林村(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金林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林村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距今約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據專家分析,當時,金林一帶居住著多個小數民族。從宋代開始,漢族大量南遷,現在金林的姓氏,絕大部分是宋後遷來金林,逐漸與少數民族化成一體,金林遂進入了急速發展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林村
  • 位置: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
  • 起源:依吉崗河而居的舊寨
  • 願景:把金林水鄉打造成為“南國周莊”
歷史沿革,金林古城,古城,古屋,寺廟,祠堂,願景,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自宋代末(公元1279年)至明代末年(公元1644年),這數百年間是金林的大發展時期。從原來依吉崗河而居的舊寨,逐步向西(新寨)遷移。金林城建於明代,當時的所謂“新寨”基本是在城內。當時的另一個重大工程就是從八九里遠的金林河上游築陂,開圳引水。金林城內五大井的開鑿,它與城門是配套工程,經精巧設計與勘探而成,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金林寨,已有堅固的防衛城垣,有優越而巨大的水利體系,還有四通八達的河卵石道路和整齊美觀的青磚屋宇!
金林村一角金林村一角
由明末清初以後,金林向城外發展,金林有名的祠堂群,也大多於這時期建成,並多數建於城外。

金林古城

古城

金林古城東西寬,南北狹,成橢圓形。從東至西並列老屋十二至十三間(以南北中心巷為縱線,東西兩邊各六座老屋),南北老屋六至七間(以中心社為線,南北各三間至四間老屋)。這樣,城內住家在八十家左右。在當時亦算是較大的故磚城了。古城的走向是,北門(稍偏西)稱“上林門”往徐家巷,深塘角至西邊“太里門”,由西邊太里往東邊沿石路,長壽井南至南門“長壽門”,從長壽門往東經清軒祠後,過大塘角轉東北到達“餘慶門”,沿松岩祠前至“積善門”(與太里門相對),從東北積善門往北與“上林門”相接。
金林城的特點之一,是城門多,且建築特別。金林城的建築有別肇慶宋城和全國各地的許多其它城門。肇慶宋城以城牆為頂,下面為拱門式的城門。而金林城的城門是閣樓式的城門,城門內寬敞異常,都供有佛像。金林城特點之二,是每城門內側開鑿有大井。金林城特點之三,是金林大圳繞城而走,並從城門下穿過,流出城外和流入城內。

古屋

金林的青磚古屋,清代以前的有二百多間。其中城內的七、八十間,為明代前建築;城外的一百多間,是清代建築。

寺廟

金林寺廟多,首推的應是慈祥寺和慶安宮。慈祥寺座落於金林西山,建於宋代,磚木結構。木料質地優良。整座廟宇高大宏偉。門口有石級自下而上,兩側是兩小房,為僧人住房。前座與中座相隔一大天井。天井的兩邊有大而長的走廊。中座與后座也相隔一大天井。慈祥寺經明清修建後,前中後三座結構相連。前座寺門口,有蓋檐,右側立一石龜,龜背豎一石碑,石碑上記述該寺的修建時間及捐助者的姓名、金額等。中座是三寶殿,中間立有三寶佛(如來、文殊、普賢),兩側是十八羅漢泥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寶佛座後面立一“韋陀”泥塑像,與后座觀音像相對。后座是觀音大殿,立觀音蓮花坐像。觀音兩旁有神像。
慶安宮,是純粹的地方神廟。金林人習慣稱之謂“大廟”。據金林老人講述:在解放戰爭期間,慶安宮成為游擊隊秘密與金林同情支持革命的進步人士開會、發動民眾參軍籌糧的地方。

祠堂

金林的祠堂很多,計有十五間,都為清代建築。各祠的建築藝術頗具特色。
麗先祠,是清代仿明代建築,占地廣闊。其屋樑的雙龍刻雕,常新不舊。其屋檐木雕,瓦頂浮雕,牆上壁畫,歷經幾百年,色彩依然如新。
他民祠,除具有一般祠堂建築特色外,獨具特色的是其屋樑上兩邊皆為鰲魚。前座、中座、后座均各有鰲魚一對。據專家介紹,古時皇帝大殿才能有動物雕像,帝皇宮中皇帝大殿為九獸,其他宮殿不能超過九獸,最少為兩獸。他民祠屋樑上有兩獸,是皇帝特賜。因他民談公的三個兒子同登進士,在朝為官,故其祠堂頂上有雙鰲頭裝飾。正所謂:“獨占鰲頭”是也!
清軒祠,其建築雄偉壯觀,門前有高大雕刻石柱,有寬闊的紅磚廣場。瓦頂上有活靈活現的陶瓷公仔,有龍鳳浮雕。其壁畫、雕塑、陶瓷都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其他祠堂如應業、金坡、南星、芝苑、和亭、松岩、雪溪、盛大等,其建築藝術風格也都各具特色。

願景

縣政府以“發掘歷史文化,大抓旅遊開發,帶旺縣域經濟”戰略構想,開發金林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兩河、一圳、五大井的四通八達的水利資源,使金林打造成為以水鄉為特色的馳名中外的旅遊區!2009年遊客達30多萬,成為省內外旅遊亮點和熱點。為進一步挖掘金林歷史文化,擦亮水鄉旅遊品牌,縣政府已將金林旅遊區經營權租賃給廣東南湖國旅,實現資源與市場的整合,藉助南湖國旅優勢,對金林進行深度開發和經營,致力把金林水鄉打造成為“南國周莊”。

地圖信息

地址:肇慶市德慶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