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嶸軒

金嶸軒

金嶸軒(1887-1967),原名金桐熙,又名金嶸,浙江瑞安林垟人。幼時父母雙亡,姐妹見弟六人輾轉寄養於親族家中。稍長,入私塾讀書。啟蒙老師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學者金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嶸軒
  • 外文名:Jin Rong Xuan
  • 別名:金桐熙,又名金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瑞安林垟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67
  • 職業:教育家、副市長、校長
名師興學,培育良才,加入中國共產黨,“奮鐸濟時,典型常在”,第三次出任溫州中學校長,絳帳追思,春草池塘猶昨夢,

名師興學,培育良才

1906年初,東渡日本求學。先在日本東京東亞日語預備學校、弘文書院,後進日本東京數學館學習。1911年冬,因病休學,回故里休養。1913年秋,復學。翌年,進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院讀書。
1921年4月,學成歸國,在瑞安與同里周予同、李笠等聯絡青年知識分子,創立“知行社”,進行教育普及工作。不久,受聘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兼任省立第十師範學校教職。十師併入十中後,任師範部主任,後升為校長。他主張名師興學,培育良才。在他的提議下,學校名師雲集,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就在這時到校任教。

加入中國共產黨

金嶸軒篤信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鼓勵學生革命。1924年秋,他毅然邀請剛從蘇聯歸國,受中共中央指派來溫發展黨組織的校友謝文錦到校演講,在廣大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當時校內文藝團體“血波社”的中堅分子金家濟,深得金嶸軒的讚賞,並為他更名為“貫真”,鼓勵他永遠貫徹真理。是年冬,金貫真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成為浙南黨早期的傑出領導人和紅十三軍創建人之一。

“奮鐸濟時,典型常在”

1926年冬,軍閥混戰,福建督軍周蔭人部過境,溫州陷入極度混亂。當時辦學經費毫無著落。金嶸軒只得以私人名義向當地銀行錢莊商借,以濟助教職員工解枵腹之憂,以至債台高築,竟逾萬元以上。1927年春,北伐軍攻占杭州,金嶸軒再度主持溫州中學,按時開學。
5月,金嶸軒調任浙江省教育廳督學。是年冬,赴日,在日本留學生監督處任學務科科長。在日期間,他竭力主張知行合一,歸國後,他一再倡導“知行務實”,“以知行圖救國”。這個知行務實的思想,貫穿了他一生的教育實踐。1928年夏,金嶸軒在浙江省地方自治專修學校任教務主任,並著書立說。1930年秋,調任浙江省教育廳社教科科長。當時,省立中學負債累累,他眷念故里教育,毅然賣掉祖上留下的二百畝良田,得款八千餘枚銀元,租了溫州中學的校債。他的重才逾惜寶,興學雅揮金的壯舉,至今傳為美談。
1935年初至1939年夏,金峻軒先後在南京正中書局編輯部、江蘇省立鎮江中學、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浙江省立溫州師範學校任職。1939年秋,他根據抗日戰爭的形勢深入永嘉山區,創辦永嘉縣私立濟時中學,任校長。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他以“適應時代,實施鄉村中學教育,養成能改造中國社會,促進民族文化之健全青年為宗旨”,規定校訓為:“整——一起振作精神;齊——全體團結一致;勤——大家為公努力;朴——隨處實事求是”。濟時中學辦學之風格,深受社會讚揚,稱為“奮鐸濟時,典型常在”。
1945年8月,金峰軒出任瑞安中學校長。1946年夏,溫州中學校長朱一青辭職。校長繼任人選虛懸甚久。省教育廳邀金嶸軒出任,而他因種種原因,未予答應。8月18日,留校學生派代表訪問金嶸軒,面致歡迎之意。並在《浙甌日報》發表文告,要求金先生來繼任校長。溫州專科以上學生聯誼會亦派代表前往瑞安促駕。溫州各界人士亦盼金嶸軒出任。《浙甌日報》為此發表社論《敦促金嶸軒先生》。盛情難卻,年已六旬的金嶸軒走馬上任。著名學者沈煉之、陳鐸民等隨之辭去大學教職,應聘到溫州中學任教。

第三次出任溫州中學校長

金嶸軒第三次出任溫州中學校長,時值國內如火如荼的解放戰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學生的革命運動蓬勃開展,而國民黨反動派則密令金嶸軒協助鎮壓。他毅然對參加地下黨活動的學生說:“你們走的路,若認為對,應該堅持走下去。”當時,地下黨支部曾刊出《溫中導報》,他欣然親筆寫了刊頭。1948年上半年,溫州中學、甌海中學、永嘉中學的學生聯合編輯了“五卅”紀念畫刊,揭露國民黨假民主、真獨裁的暴行,轟動了全市。國民黨當局密令學校“研究共產黨分子活動”。金嶸軒一面向當局周旋敷衍,一面向學生出示“密令”,囑咐進步學生要多加小心。同年夏,省教育廳責令金峰軒密報進步學生名單,他不僅頂住不報,而且提出辭職。師生們聞訊,校園內外掀起了一場挽留金校長的民眾性活動。翌年初,幾位進步學生突遭國民黨特務造捕,他多方營救,保釋出獄。1949年5月,溫州和平解放前夕,國民黨二○○師師長、溫州行政督察專員葉芳曾為率部起義事夜訪金嶸軒。金嶸軒鼓勵他,“你們所舉大事,正合人民期望,實在是地方之福。”

絳帳追思,春草池塘猶昨夢

新中國成立後,金嶸軒為溫州中學校長。1956年1月,溫州人民推選他任副市長。先後兼任溫州市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溫州師範專科學校首任校長,當選為浙江省第一屆人大代表,溫州市政協第一屆委員,二、三屆常務委員,民盟溫州市委主任委員,民盟省委副主任委員。
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沉重地打擊了他。他曾發出“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感慨。1967年4月,病重,10月9日與世長辭。對於他的逝世。後學者無不深表哀悼。正如他的學生,歷史學家夏鼐在輓聯中所表達的:“絳帳追思,春草池塘猶昨夢;素帷遙奠,燕山甌水共含悲。”在台灣的門生故舊聞耗深為悲動,齊聚台北市善導寺舉行追悼會,隔海遙致哀思。在溫州中學和他的家鄉,為他塑像立碑建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