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嶺村(浙江杭州西湖金家嶺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家嶺村位於杭州市西部與富陽市交界處,南臨西湖山,北靠白岩山,兩條清透的小溪繞村而流匯入杜家浦,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寬闊平整的320國道穿村而過,交通和通訊十分便捷,依託國家之江旅遊度假區的輻射,是之江旅遊線上的金色走廊。 金家嶺村由金家嶺和水源兩個自然村組成,起源據說早年有一支金氏家族途遷此處,見依山滂水而定居,因居住在山坡上而取名金家嶺村。清時,又陸續遷來陳、周、來、蔡、潘、胡、李、馬、倪、葉等姓氏家人,生息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家嶺村
  • 外文名:Jin Guling village
  • 位置:南臨西湖山,北靠白岩山
  • 特點:生息至今
歷史沿革,黨建工作,便民服務,

歷史沿革

本村在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實行了土地改革,農民均分到了土地,並先後成立了互助組,生產合作社等組織。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村與中村村,村口村合併,稱為樹塘二社直至1958年大躍進時期。1959年樹塘二社解散,我村改成為高峰生產大隊,下轄6個生產小隊。不久,據跟當時的政策,又合併成三個生產小隊,並更改原來的村名為“金家嶺村”。
農業學大寨時期,當時的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王阿浩日夜在村蹲點,組成26個生產大隊的勞動力改溪造田,增加水田100餘畝,後又集全公社勞力,新建了我村杭渣塢水庫,為村農田抗旱保豐收創造了條件,逐步改善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改革開放後,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建成了一流的農居點,並配備健身苑、燈光籃球場,老年活動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等,極大的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村擁有住戶200戶,人口714人,08年人均收入12632元,35%以上擁有私家車,多戶人家擁有兩輛以上,手機、電腦得到全面普及。 

黨建工作

金家嶺村黨支部成立於1963年,黨支部先後被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被中共西湖區委評為“西湖區先鋒工程建設五好村黨組織”、被中共轉塘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被中共轉塘鎮黨員、政府評為“征地拆遷工作三等獎”、被中共西湖區委評為“五好村黨支部”等,村黨支部班子在金雲強書記的帶領下,團結奮進,精神昂揚,始終保持著高標準、爭一流的工作狀態。
金家嶺村村道清潔金家嶺村村道清潔
村黨支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以“一切為了村民,一切服務於村民”為宗旨,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團結一心,恪盡職守,認真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同時注重村便民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站設施,建設好村民酒席樓和老年活動中心,充實科普宣傳欄,以更好的服務居民提供了一系列優質服務的有效平台。
黨支部的領導下,在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圍繞中心工作,抓發展、促穩定,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把握挑戰機遇,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工作,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發展的正確思路、措施、辦法和能力水平,贏得了村民民眾的滿意和擁護,推進我村的新農村發展之路。金家嶺村黨支部還將繼續以紮實務實,與時俱進的精神,抓黨建促社建,為推進“首善之區、魅力街道、和諧社區”做好組織保障。

便民服務

服務視窗便民服務指南
就業援助:
幫貧救助:
勞動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