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蘇家灣天主教堂

金堂蘇家灣天主教堂

舒家灣天主堂在淮口舒家村。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1902年金堂義和團起義被毀,後又重修。占地面積1648.82平方米,是川西地區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堂舒家灣天主教堂
  • 地理位置:舒家灣天主堂在淮口舒家灣村
  • 占地面積:1648.82平方米
  • 始建時間:清乾隆三十七年
簡介,歷史,地圖信息,

簡介

四川金堂舒家灣,風景秀麗,沱江從傍流淌而過,背後群山環抱,峰巒重疊。在四川天主教會中,蘇家灣是重要的堂口。
教堂周圍原有石築圍牆及7道寨門,牆高3米,現尚斷續存在。正面原有門樓、鐘樓,均已廢毀。保存有石牌坊、禮拜堂及由禮拜堂中分的2個院落。
石牌坊為中西合璧石質建築,前有素麵欄桿及須彌座基平台,由階梯式踏道分為兩半,面闊16米,素麵坊基中部有3個圓拱門。門柱刻半圓形花邊,柱斗刻蝶形圖案,左右上側刻葵花圖案,門柱兩側有素麵半圓柱。外邊又有方形小柱。再兩邊為兩側門,門上刻有3聯半圓凸弧,兩側門左右又為2組交錯的小方柱和素麵半圓柱。總計3個門,6根半圓柱,6根小方柱,排列整齊美觀。各柱之上,共同承受上下帶平板枋之凹形素麵額枋。額枋之上中央部分有5短柱,各短柱間裝有花板,短柱之上有4道半圓聯栱,栱上刻有“十”字花紋,左右兩側於對應額枋下面6根半圓柱之處亦有同徑半圓柱。中間2根蘭圓柱有以C、M兩字疊壓成的圖案,再次2根半圓柱有以S、X及X形字疊壓成的圖案,外側兩根半圓柱為素麵。對應於側門之處有4短柱,上有3道半圓聯栱,短柱之間亦為花板。各柱間又有3個外緣棗核形中央圓形,並有“十”字形的裝飾。在這一排柱、栱之上又有2道平板枋,枋上則為一高大之素麵等腰三角形矗立,兩底角直抵兩側第二根半圓柱。其外,各有一花葉浮雕圓球,球上各有短剎。三角形中部有1個大菊形圖案。對應中央門柱之處又接立2柱,刻有楹聯,柱頂有圓球,球兩側有瓜形圓雕。三角形之頂角上有1圓球,上以十字架結頂。全坊造型莊嚴大方,雕鑿精美,確為一件藝術珍品,現基本完整。
牌坊兩側各有石牆以障蔽左右院落,牆上有方柱及凹形須彌座。兩側各開有2矩形門,牆頂並有雲紋裝飾。
禮拜堂緊靠牌坊垂直建造。橫向看為面寬8間29.17米,尾端2間抬高1.5米作為祭壇間。進深3間12.27米,通高7.8米,木結構懸山式頂,石柱前後檐柱方形訛角。金柱圓形,圓柱下有鼓形柱礎。柱頂上接與梁架成為一體之錐形木柱。全堂牆壁為石木結構,牆基下層素麵,上層內外均作彩繪。凸面須彌座形,座上每間以5根方柱分為4段,裝有菱形花飾的槅扇作壁。方柱頂以柱斗承受半圓栱,彩繪“回”字形及“正”字形回文,栱內板壁穿雕葵花紋通風,再上為彩繪平板枋,枋上板壁至金檁,牆與檐檁間以卷棚式板密封,屋頂筒瓦覆蓋,均有瓦當。各挑枋均有吊柱,柱端刻有蓮瓣紋,吊柱左右與撩檐枋均有雀替,並穿雕有牡丹花飾。禮拜堂內裝飾華麗。柱礎均彩繪有雲紋及蓮瓣。各檐柱彩繪有花果、雲氣、蝙蝠等紋飾。各方柱均彩繪有纏枝菊花。全堂石板鋪地,祭台進口處有階梯式踏道3級,最下一級浮雕有花、鳥及吉祥物。中間祭台進深2間,梁及二額枋均有彩繪,台上供耶穌聖像,後壁有五色玻璃。左右祭台進深1間,左為約瑟,右為聖母,後壁頂端殘存9幅壁畫,下端各有2塊石刻浮雕,左為蔓草壽紋,右為麒麟、福壽等圖案。堂內還懸掛法國製造銅鐘1口,上鑄花卉、十字架等紋飾。
禮拜堂後端左右各有3間後廳及6間廂房,構成2個院落。後廳木結構懸山式頂,廂房為石木結構懸山式頂,靠教堂大門一端為廡殿式頂,檐下有磨礱完好之石碑各1,碑帽為“二龍戲珠”圖案,碑面無文字。廂房前牆為槅扇式壁,木格花窗,裙板板壁;後壁則為石板牆壁。右邊院落後面為一池塘,左邊院落後之廚房院已拆除,僅1井存留。後側山坡上尚有1處四合院落,懸山式門樓,筒瓦蓋頂,滴水有十字架紋。正是及左右廂房各3間,石柱、板壁和方格花窗。因曾於1902年駐兵,俗稱“兵房”,屋內尚有清代成都將軍和四川總督所立保護教會財產碑記之殘石1方。

歷史

舒家灣天主堂,是1902年以趙鎮搬運工人鄧成田、三星鄉農民周桂廷為首的金堂縣義和團起義和戰鬥過的遺址。1988年被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
考之蘇家灣的得名,當與蘇懷德及其家庭直接關聯。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載之有蘇懷德傳記,惜之過於簡略,難識全貌。傳文云:“蘇氏約生於康熙三十年,亦為穆天尺學生,在四川受教育;五十八年,已為四品修士,曾教授生徒十人。在五十九年與六十一年之間晉升司鐸。在川省工作至乾隆十一年,此後離川他往。《四川省中國聖職人員錄》列其名為第一人,謂離川後不知在何處工作。”
清代四川是天主教在華傳教的重要區域,據不完全的材料統計,嘉道年間,四川天主教徒人數約占全國教徒數25%左右、國籍神父約占34%,傳教活動前赴後繼、不絕如縷,並且,影響到雲南、貴州和西藏等省區,在中國傳教史上有著顯著的地位。是故,方豪司鐸《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上特別註明:“至於同治以前,在川、滇深山幽谷中,以及偷渡到暹羅、檳榔或歐洲秘密攻讀神學的聖職人員,為不忍讓他們被埋沒,本書也收了不少,這是本書的特色。”表明了四川天主教會的地位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四川天主教會的歷史活動名不彰、聲不揚。本世紀初,川東教區大修院的古洛東(Gourdon)曾經感嘆道:“考究四川聖教來歷,向為余之素志。因此,凡關於開教之事力為蒐集,已有年矣。惟於1886年教難突起,所有蓄積之書本遺失無餘,誠為恨事!嗣後欲再繼續前工,又苦無著手。數年之間,幾至絕望。”後來,依靠上海教會的支持,古氏編撰了《聖教入川記》,概述四川的傳教歷史。今天看來,該書尚多不足之處,然而,講述四川開教歷史的也僅有這一本書,令人深感遺憾。
追溯四川開教歷史,當推至唐代。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聶斯脫利派(景教)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建立教堂,傳播景教(注釋1)。由於唐朝容忍和扶持,該教發展迅速,“法流十道,寺滿百城”,成為在中國活動的重要宗教。清代前期,四川天主徒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四川的土著居民,一是湖廣等地的移民。前者多集中在川西,後者則集中在川東。
明末,利類思(LudovicusBuglio)、安文思(GabrieldeMagalhaens)來川活動,曾發展不少教徒。後來,受張獻忠農民軍的迫害,部分殘存的信徒被迫逃到川西的偏僻山區,多集中在天全大川地一帶。這裡“山路崎嶇,懸崖峻削,蠶叢汗菜,飛鳥不通。凡有命案重件,只抬來相驗,令書役經理其事。地方官有四五年不到者”。(《天全州志》)隨後,一些教徒西遷到寶興鹽井溪,在此建立所謂四川最早的天主教堂;另一部份則沿邛崍山、龍門山等東北行進到崇慶、彭縣、綿竹、什邡等地。康熙年間,環境稍安定,個別教徒又從這些縣份的山區搬遷到平原地帶,並且還延伸到成都周圍。是故,1702年穆天尺(Mullener)、畢天祥(Appiani)等人入川後,在成都及周圍地區所尋得的天主教徒能較重慶等地尤多。
川東地區雖然經許纘曾等人的努力,延請穆格我(Claudiusmotel)前來發展教務,信徒有所增加,但是,後來的連年戰爭摧毀了復甦的教務。這裡的大部份教友均系湖廣來川移民。他們集中在以重慶為中心的區域,西延至宜賓,由此發展到雲南;東到長壽、彭水,再擴張入貴州;北面多聚居在巴縣、大足、鄰水、銅梁、樂至和安岳等地。清代中後期,天主教在四川的發展格局只是這基礎上的擴張而已。四川天主教徒的這種分布格局也直接導致道鹹年間川西北、川東和川南教區的劃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湖廣總督特成額在清查天主教傳教活動及教徒時,抓獲信徒李大、胡國珍人等。後來,在武陵(常德)李大等人的住宅之中,搜出印刷的《日課》3本、畫像1軸,墨像3軸。據李大供稱稱:3本《日課》是祖父李均臨、父親李又繁所遺留,畫像及墨像4軸是祖父托四川峨眉山蘇懷德在廣東買來。
乾隆皇帝隨即指示:“湖南撫臣李綬拿獲天主教案犯李大供,傳有給伊父畫像、經卷之蘇懷德先自廣東至楚,聞是眉山人,諒仍在廣東、四川等處,並著飭屬嚴拿解京。”
成都將軍保寧、四川總督李世傑奉旨嚴拿,在眉山等地布下天羅地網,以搜尋蘇懷德。然據眉州知州蔡宗建稟報:“細查州屬地方蘇姓民人,共有四十餘戶,逐一察訊,並無蘇懷德其人,各戶亦不習天主教,並不知有蘇懷德之名,各具結申復在案。”
後來,四川官府經過多方努力,在金堂縣訪聞到蘇家灣地方,先年曾有信教的蘇姓。據知縣諶克慎匯報:“查得蘇家灣的承買蘇姓田地之民人劉斌,訊據供稱‘原業主蘇洪孝,又名蘇懷德,本系廣東人,在欽天監學習天主生。雍正年間來至金堂,置有田房。乾隆十一年(1746年),經縣訪拿,起了天主教畫像、經卷,責懲具結改過。十九年(1754年)又奉文查將蘇洪孝解回廣東。二十一年(1756年),伊子蘇文煥賣產歸粵,有佃戶楊育控縣。蘇文煥復由楚尋回蘇懷德,將田地掃賣與劉斌之叔劉紀元等,蘇懷德父子旋即回粵,自後並未來川等語。’並吊驗賣契,載有蘇洪孝父子名目,惟查原案,因二十六年縣署失火被焚,無可查對等情。”
保寧人等隨即在總督衙門檔案中找到乾隆十一年金堂縣關於蘇洪孝事件的詳文,內容是“奉上諭查拿潛往各省倡行天主教之西洋人。經金堂縣拿獲蘇洪孝之子蘇文煥,起出畫像、經卷。訊據蘇文煥供:年十九歲,原籍廣東人,伊父蘇洪孝,先在欽天監學習天主生,原奉天主教,雍正八年(1730年)來川,在金堂縣置有田房。其畫像、經卷系已故之北京人穆姓傳給。伊父現回廣東等”。證實了金堂地方政府稟報材料的真實性。
由此認為:金堂蘇家灣之名得於蘇懷德的姓氏,以此冠名。蘇氏系廣東人當無疑義,方豪引用《四川省中國聖職人員錄》云: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蘇懷德卒於其故鄉廣東順德。在乾隆十一年的禁教風波中,蘇懷德雖受到衝擊,然繼續傳教活動。乾隆十九年逮捕解回原籍,並未回粵,而是在川省各地轉輾傳教。俟至乾隆二十一年才回到廣東。李大家所藏畫像等物品可能是蘇懷德在返粵途中遇見李均臨,獲悉其要求。隨後,他從廣州教會賬房處領取後托人送至李大家的。
蘇懷德曾在欽天監學習天文,與西方傳教士接觸較早,在穆天尺(Mullenr)手上晉鐸當無問題。疑其入川不是雍正八年,而是在康熙末年,是在穆天尺在山東臨清升任主教後,隨同入川?
另外,揆之教規,神職人員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但蘇懷德有兒子,是當年特許的破例,還是為了方便傳教的掩護方式?不得而知!
有史料記載:在1902年間,四川的安岳、永州等十幾個縣普遍發生民眾打教堂、抗官軍的鬥爭。其中,規模較大的有5月發生在資陽的由李岡中領導的鬥爭,他們聚眾800餘人進攻資陽城,與前來鎮壓的清軍激戰竟日;李岡中被殺後,他們又復聚千餘人,於6月間搗毀天鼓橋教堂。7月間由紅燈教首領曾阿義和廖九妹領導的民眾聚集在成都附近龍潭寺、石板灘宣布起事,大敗清軍於清江鎮,乘勝攻占金堂縣蘇家灣教堂,殺教士、教民數百。此後,紅燈教聲勢大振蘇家灣教堂由此沒落。
精美的建築造型見證了當年的輝煌,彩繪系當地教會於前年集資上色的,目前,蘇家灣教堂無神父,每年郫縣神學院的神父會不定期的到這裡傳道。

地圖信息

地址:華興村舒家灣13組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