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芙蓉

野芙蓉

野芙蓉學名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又名秋葵、棉花葵、假陽桃、黃芙蓉、黃花蓮、雞爪蓮和疽瘡藥,錦葵科秋葵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長硬毛,葉掌狀5-9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具粗鈍鋸齒,兩面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花單生於枝端葉腋,花大,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蒴果卵狀橢圓形,種子多數,腎形,被柔毛組成的條紋多條,花期8-10月。黃蜀葵喜溫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而疏鬆肥沃的土壤,喜光。黃蜀葵原產我國南方,現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常生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黃蜀葵花大色美,栽培供園林觀賞用;根含粘質,可作造紙糊料;種子、根和花作藥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蜀葵
  • 拉丁學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 別稱:秋葵、棉花葵、假陽桃、野芙蓉、黃芙蓉、黃花蓮、雞爪蓮、疽瘡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錦葵目 Malvales
  • :錦葵科 Malvaceae
  • :木槿族 Hibisceae
  • :秋葵屬 Abelmoschus
  • :黃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
  • 分布區域:印度和中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栽培方法,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長硬毛。葉掌狀5-9深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1-6厘米,具粗鈍鋸齒,兩面疏被長硬毛;葉柄長6-18厘米,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11-1.5厘米。花單生於枝端葉腋;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毫米,寬4-5毫米,疏被長硬毛;萼佛焰苞狀,5裂,近全緣,較長於小苞片,被柔毛,果時脫落;花大,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約12厘米;雄蕊柱長1.5-2厘米,花葯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5厘米,直徑2.5-3厘米,被硬毛;種子多數,腎形,被柔毛組成的條紋多條。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黃蜀葵喜溫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而疏鬆肥沃的土壤,怕澇,應選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麥茬口最好。生長溫度25~30攝氏度,開花期最適合溫度26~28攝氏度,月均溫度低於17攝氏度影響開花,夜間溫度低於14攝氏度生長不良,喜光。

分布範圍

產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省區。原產我國南方。常生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分布於印度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種子繁育: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前後一個星期),具體還可根據當地氣候進行安排,期間用營養缽育苗(土壤及用肥可參照棉花要求),每畝打缽1200~1500個。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再用多菌靈攪拌種子,苗床禁用除草劑。下種前缽體應先澆水,蓋土不要厚。做小拱棚,蓋好薄膜,7~10天左右苗出土後,應特別觀察天氣變化,控制好溫度,以防過熱或過冷,傷害幼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35攝氏度之間。適時人工除草,每缽留壯苗一株,移栽前可噴一、二次矮壯素和多菌靈。移栽苗高度應不超過20厘米。
苗缽移栽:用制缽器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開穴移栽。每畝下複合肥10~20公斤或適量的農家肥,肥沃的菜地應適當控制施肥,將苗缽移入穴中,苗缽上平面與田畝相平,培土,澆足水。
田間管理:對未成活的苗要及時補齊,苗期應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施肥原則是:注重追施腐熟人畜糞肥,農家肥為最佳肥,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鉀平衡的複合肥。在開花中期再施一次高磷、高鉀肥,使其多孕蕾多開花。

病蟲害防治

黃蜀葵栽培粗放,無重大病蟲害發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藥。6月下旬、7月上旬,剛孕蕾時為了控制植株陡長,可噴2次矮壯素,間隔7~10天使用。特別是梅雨季節應做好清溝挖墒工作,力爭做到雨止田乾,植株不可太密,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為了防止田間殘留病菌,可使用多菌靈托布津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本種的花大色美,栽培供園林觀賞用;根含粘質,可作造紙糊料;種子、根和花作藥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