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笠薹草

野笠薹草

野笠薹草是莎草科植物,根狀莖具長的地下匍匐莖。稈高60-70厘米,鈍三棱形,較粗壯,平滑或上端稍粗糙,基部具紅褐色無葉片的鞘,邊緣細裂呈網狀。花果期6-8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笠薹草
  • 學名:Carex drymophila Turcz.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莎草目 Cyperales
  • :莎草科 Cyperaceae
  • 亞科:薹草亞科 Caricoideae
  • :薹草族 Cariceale
  • :薹草屬 Carex
  • 亞屬:薹草亞屬 Subgen. Carex
  • :薹草組 Sect. Carex
  • :野笠薹草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俄羅斯,蒙古,朝鮮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具長的地下匍匐莖。稈高60-70厘米,鈍三棱形,較粗壯,平滑或上端稍粗糙,基部具紅褐色無葉片的鞘,邊緣細裂呈網狀。葉短於稈,寬4-6毫米,平張,無毛,邊緣粗糙,具較長的葉鞘,無毛或僅鞘口膜質部分被疏柔毛。
野笠薹草
苞片葉狀,最下部的1-2苞片長於花序,具稍長的鞘,上部的苞片常短於花序,具短的苞鞘,雄小穗基部的苞片呈剛毛狀或鱗片狀。小穗5-7個,下面的小穗間距較長,上面的間距短,上端2-3個為雄小穗,條形或狹披針形,長2-4厘米,近於無柄;其餘小穗為雌小穗,長圓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長3-5厘米,具稍疏生的多數花,向基部花漸疏,最下面的小穗柄長可達6-7厘米,直立或稍下垂,上面的小穗柄較短。
雄花鱗片披針形,頂端稍急尖,具短芒,淡銹色,具3條脈;雌花鱗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長4-4.5毫米,頂端漸尖或稍急尖,具短芒,膜質,兩側淡銹色,中間淡綠色,邊緣無色半透明,具3條脈。果囊斜展,長於鱗片,卵圓形,鼓脹三棱形,長5-7毫米,草質,橄欖綠色,具多條明顯的脈,基部近圓形,具很短的柄,頂端漸狹成中等長而稍寬的喙,稍帶褐色,喙邊緣具糙毛,喙口具直的兩裂齒。
小堅果疏鬆地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長約3毫米,基部具短柄,頂端具小尖頭;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區潮濕的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也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東西伯利亞地區、蒙古和朝鮮。

主要價值

嫩莖葉可作牲畜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