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派

重農派或逃亡者派(Agrarians or Fugitives),美國南部作家組成的一個文化團體,以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為中心。他們向《逃亡者》雜誌投稿,這是一本發表1922年到1925年期間詩歌的雜誌。他們的目的,正如《我要表明我的態度:南方和重農派傳統》(作者:十二個南方人)(1930年)所指出的,是要鼓勵非工業的農業經濟,確立以南北戰爭前美國南部為藍本的地區文化模式。儘管大多數成員最終都偏離了自己的主張,但是,他們的觀點卻影響了其他作者對美國歷史和傳統的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農派
  • 外文名:無
  • 中心:范德堡大學
  • 解釋:美國南部作家組成的一個文化團體
主要成員,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影響,

主要成員

重農派的主要成員有約翰·克勞·蘭賽姆、艾倫·塔特、唐納德·戴維森、赫伯特·艾加、羅伯特·佩恩·華倫,及約翰·古爾德·弗萊徹。

代表作品

“逃亡者”們提倡維護南方傳統的文學地方主義,成為“南方文藝復興”的一文中堅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為主體的12個南方作家,其中有蘭塞姆、華倫、泰特以及詩人約翰·弗萊徹、劇作家斯塔克·揚格等人,撰寫的專題論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態度》出版。這部被看作“重農派”宣言的著作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反響。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農業社會為尺度來評價、批判現代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此後,阿倫·泰特等人編輯出版了“重農派”的第二部論文集《誰占有美國?》(1936)。

代表人物

艾倫·泰特(約翰·奧利)(1899-1979年),美國評論家及詩人。作為南方作家團體“重農派”或“逃亡者派”的成員,他支持南方回歸農業經濟以及昔日的文化理念。他是《我的立場》(1932年)的12位作者之一,該論文專集表達了“重農派”的觀點。《給死去的聯盟的頌歌》(1927年)是他最流行的詩歌之一,探索了一個人與過去的關係。他與約翰·克勞·藍辛等人志同道合,並成為新評論派的領袖,這是一個受T.S.艾略特理論影響的評論派別。
泰特出生於肯塔基州的溫徹斯特。1922年他畢業於范德比爾特大學。在1951年成為明尼蘇達大學的英語教授之前,他曾在幾所學院及大學教授英語。泰特於1968年退休。
泰特其它作品包括:傳記—《石牆傑克遜:一位好軍人》(1928年)、《傑弗遜· 戴維斯興衰記》(1929年);詩集—《蒲柏先生及其它詩歌》(1928年)、《地中海及其它詩歌》(1930年)、《詩歌精選》(1937年)、《詩集1919-1976年》(1977年);評論作品—《有關詩歌及思想的保守散文》(1936年)、《瘋狂的理性》(1941年)、《現代社會中的學者》(1955年)。《父親們》(1938年)是一部小說。

影響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重農思想對南方知識分子影響極大。這種思想不僅貫穿在蘭塞姆、戴維森、泰特、華倫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納、卡羅琳·戈登、萊特爾以至尤多拉·韋爾蒂等人的小說中也有鮮明的體現,一時形成了一股很有聲勢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農運動”之稱。1935年,華倫與克林斯·布魯克斯共同創辦了《南方評論》,1939年蘭塞姆創辦了《肯庸評論》,這些雜誌便成為“重農派”作家重要的活動陣地。美國現代重要的文藝批評流派“新批評派”就是圍繞著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評派”中的不少成員也都是“重農派”的核心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