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桂路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古建築難禪閣尚存。據《袁州府志》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桂路
  • 所屬地區:袁州縣
簡介,歷史,

簡介

南起鼓樓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邊。古建築難禪閣尚存。據《袁州縣誌》記載,曾設縣衙門於北段,建有高垛子牆,慣稱南段為垛子背。
1940年按唐代狀元易重家書:“一春攀折兩重枝”之句,以重桂為路名。解放前三青團縣團部駐此,北段稱為青年路。1966年南北合稱青年路。1982年恢復現名。

歷史

易重,唐代時溫湯九連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狀元。正因如此,易重成了宜春一帶千百年來一直傳誦的人物,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重桂路是為紀念易重而取的名,為什麼不叫易重路,而叫重桂路呢?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春天,京城長安的考試結果,本來易重名列一甲第二,張濱名列榜首。可是皇榜一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有的說張濱是當時主考官陳商的親戚,搞了小動作,有舞弊之嫌;有的說易重與當朝宰相李德裕是師生關係(因李德裕貶官宜春長史時,易重向他請教過),可能也有問題;再說上一屆宜春中了一個狀元,一個進士,這一屆又中了一個榜眼,一個進士,這可能嗎?在當時宰相李德裕的死對頭牛僧孺的煽動下,許多學子紛紛上訪,說這次考試不算,要重來。於是皇帝會同翰林院舉行複試,皇帝親自出題,親自監考。經過複試檢驗,易重果然是真材實料,被皇帝欽點為狀元,賜御筆“進士及第”匾額,至今仍懸掛在溫湯九連坊的易重紀念館內。
皇榜再次揭曉時,易重感慨萬千,為了讓家鄉人放心,當即作詩一首,寄給父老鄉親,向家裡報喜,詩題為《寄宜陽兄弟》,現收錄在《全唐詩》中,詩文如下:“六年雁序忍分離,詔下今朝遇已知。上國風光初曉日,御街恩渥暮春時。內廷再考稱文異,聖主宣名獎意奇。故里仙才若相問,一春攀折兩重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