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子工程技術學院

重慶電子工程技術學院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是由重慶市政府舉辦、重慶市教委主管、市教委與市經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始建於1965年,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占地1371畝,固定資產10.94億元,校舍51.9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83億元,全日制在校生21361人,館藏圖書140.5萬冊。學校是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0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首批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單位”“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和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學校連續四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連續兩年獲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並獲教育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特別是,學校還榮獲教育部“2015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就業50強高校”)和“2017年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學校在近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厚德強能、求實創新”的校訓,傳承“龍翔馬越、博潤致遠”的人文精神,確立了建設“高水平技術技能型高等院校”的發展目標,正在奮力創建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國家“雙高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校訓:厚德 強能 求實 創新
  • 創辦時間:1965年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類別:公立高等職業院校
  • 學校屬性:高職學院
基本信息,學院概況,培養模式,未來發展,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是由重慶市政府舉辦、重慶市教委主管、市教委與市經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始建於1965年,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占地1371畝,固定資產10.94億元,校舍51.9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83億元,全日制在校生21361人,館藏圖書140.5萬冊。
學校是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0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首批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單位”“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和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
學校連續四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連續兩年獲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並獲教育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特別是,學校還榮獲教育部“2015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就業50強高校”)和“2017年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學校在近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
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厚德強能、求實創新”的校訓,傳承“龍翔馬越、博潤致遠”的人文精神,堅持“以電子信息為特色、智慧型化為引領,培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技術密集型領域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套用研發與技術服務”的辦學定位,確立了建設“高水平技術技能型高等院校”的發展目標。學校以第一順位被重慶市確定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畫(國家“雙高計畫”)項目推薦單位,正在奮力創建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國家“雙高校”。

學院概況

戰略區位顯要。中央對重慶實施“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發揮好支撐、帶動、示範“三個作用”。作為直轄市的重慶,是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正在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著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著示範作用。學校位於重慶大學城,地處重慶高新區和重慶科學城“智核區”,緊鄰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西部現代物流園,產教融合、科教並進的背景極為深厚,學校戰略區位獨特顯要。
專業特色鮮明。學校以專業特色統領辦學特色,按照“產業鏈”“技術核”“職業域”升級重構了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智慧型製造”為骨幹,面向世界水平、全國一流、區域領先、重慶特色的8個專業(集)群體系,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電子與物聯網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智慧型製造與汽車學院、財經管理學院、數字媒體學院、建築與材料學院、智慧健康學院8個(專業)實體性學院以及通識教育與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與國防教學部3個(育人)功能性學院,對接重慶“芯屏器核網”智慧型全產業鏈的“新一代電子信息和智慧型化”專業優勢特色鮮明。學校主持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備選庫1個,主編國家規劃教材51種,建成國家級重點(骨幹)專業13個、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資源共享)課程9門、國家級實訓基地7個。
傑出人才輩出。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培引並舉”打造高水平團隊和領軍人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81人,其中博士(含在讀)81人、教授100人(二級教授3人),引進沈昌祥院士、國家“千人計畫”專家等高端人才2人,自主培養1名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名國家級技能大師、7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傑出人才71人。建成國家級創新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競賽教學設計賽項一等獎(第1名)1項、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三等獎2項。
育人成效明顯。學校凝鍊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進“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點突破、整體提升立德樹人水平和育人質量。同時,率先提出了“技術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創新實施了“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計畫”“工匠工坊支持計畫”“星光大道獎勵計畫”,為“重電學子”開出個性化成長清單,著力培育卓越大國工匠。培養了諸如“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楊成興、長安集團“全國技術能手”田鈄、華為HCIE-cloud(雲計算領域)重慶市高校在校生認證第一人潘治宇等一大批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學生男子足球隊連續九年蟬聯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重慶賽區冠軍,並於2016年問鼎全國總冠軍。學校啦啦操隊代表中國勇奪2019年國際技巧與舞蹈啦啦操錦標賽銀牌。學生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64項(一等獎19項)。學生獲全國“挑戰杯”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研發服務強勁。學校建有“沈昌祥網路空間安全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部“重電眾創e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建成“城市建築智慧運維管理重慶市高校工程中心”“重慶精密加工及線上檢測智慧型製造套用技術推廣中心”“電子信息套用技術推廣中心”“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技術科普基地”“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技術套用技術與服務團隊”5個市級研發平台/團隊以及“機器人技術套用協同創新中心”“智慧型製造套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級套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正積極籌建“矽光子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中心”,聚集人才、技術、政策等要素資源,繁育“環重電”雙創生態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學校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重慶市社會科學三等獎1項,重慶市發展研究獎1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2項、重慶市科研重大/重點項目7項。公開國家專利1186項,其中發明專利209項。第一作者發表SCI一/二區高水平論文11篇。年技術服務收入持續增長,並突破3000萬元。
開放合作廣泛。學校圍繞相互需求,探索基於產權介入和效益分享的職教集團-專業聯盟-產業學院“三位一體”產教融合體系,牽頭組建了“重慶電子信息職教集團”“長江經濟帶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對接專業群建有“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信息安全與雲計算校企聯盟”“重慶電子信息技術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重慶通信行業校企聯盟”“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教育與培訓專委會”“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重慶職業教育學會傳媒藝術專業委員會”6個校企聯盟以及“重電-華為ICT學院”“重電-海爾智慧型電子學院”“重電-長安智慧型製造工程學院”“重電-新大陸物聯網學院”“重電-啟明星辰網路空間安全學院”“重電-新邁爾數字媒體學院”“重電-上海培越航空學院”7個產業學院。聯合重慶郵電大學合作培養套用本科學生262名,學校是教育部“中德職業教育汽車機電合作SGAV項目”示範學校,聯合澳大利亞院校合作培養雙學歷學生519人,面向14個國家招收全日制來華留學生58名,面向巴基斯坦高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實施ICT培訓認證,建成“重電寮國亞龍絲路學院”“中泰國際學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創新實施“學校+校友+農戶”扶貧模式。學校連續四年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授予“優秀華為信息與網路技術學院”。
社會聲譽斐然。學校招生規模、錄取分數、入學報到率位列重慶前茅且逐年遞升,是重慶市最受考生歡迎的高職院校之一。學校在第三方機構排名中位列全國高職院校前列,綜合排名和學科競賽排名均為重慶首位。在中國高教學會高職高專學科競賽排名中,2017年列全國第3,2018年全國第10。在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的“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中,2017年列全國第7、2019年全國第6。

培養模式

學院在校企合作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先後與重慶微電園、 中興通訊、華為集團、長安集團、富士康集團等 286家企業合作,開展了訂單式培養、企業員工培訓、教師頂崗實踐、學生頂崗實習、套用技術研發等合作內容。如:與重慶微電園合作,共同建成產學研中心和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實施師生“創業孵化”項目;與中興通訊共建 “中興 NC認證實訓中心”;與中維科技共建“中維辦公設備維修實訓基地”;與重慶貝思動畫共建“動漫遊戲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創建“無極視線傳媒藝術實訓基地”,合作的三維卡通片《綠娃娃》在央視播出。通過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學院先後探索了“一條龍模組式”、“ FPPC”、“C-TAFE”等人才培養模式,在總結“以職業能力為標準,模組課程為載體,工學交替為手段,職場鑑定為保障”中澳項目成果4C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具有學院自身特色的“ 針對工作崗位解析職業能力、基於工作過程重構課程體系、依託行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立足真實環境組織一體教學、面向職場需求實施能力鑑定” 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面向西部,實施全程工學結合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四環相扣’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成果項目,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以能力標準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等六項教學成果分別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三等獎;《 FPPC教學改革》和《“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得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成績突出。學院曾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人事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 7項;教育部重點立項課題《職業教育課程質量保障體系實踐研究》,取得了市高職高專院校主持承擔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零的突破;《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院素質教育成果豐碩。近年來學生在各類科技、職業技能以及文體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重慶賽區一等獎 3項,二、三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重慶賽區一、二等獎14項;重慶市高職學生各項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13項,二、三等獎30餘項;在“2009運華杯全國職業院校汽車行銷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職業院校首屆機器人大賽”中,獲得第一名;特別是我院代表重慶市組隊參加“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電子產品設計和製作”、“通信”三個隊一舉奪得了3個團體二等獎,“通信”代表隊在“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的比賽中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單項一等獎,取得了重慶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突破性成績。學院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重慶市首屆十大傑出志願服務集體。學院學生男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男女桌球隊、男女健美操隊多次獲得重慶賽區高職高專組冠軍。
學院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學院自建校以來,先後為社會培養了7萬餘名專門人才,多數已經成為各行業技術與管理骨幹,諸如中國嘉陵集團總裁龔兵、重慶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公司董事長朱大倫、重慶金算盤軟體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春等傑出代表,以及榮獲第十三屆“重慶青年五四獎章”和“首屆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百名就業創業之星”稱號的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成都銷售分公司總經理文鋒等年輕傑出代表。正是由於學院培養的高質量人才廣受行業企業青睞,學校生源遍布全國所有省(市),學生就業率保持在 95%以上,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督查組蒞臨學院考察調研時給予我院招生就業工作高度評價。

未來發展

學習借鑑先進理念,不斷擴大開放辦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深化。與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教育機構在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師資培訓、技術移民、職業鑑定、境外就業、聯合辦學等方面項目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如在歷時5年的“中澳項目”中成功創設C-TAFE人才培養模式,先後向澳、德、日等已開發國家成功送培教師200餘人次,成功承辦“2009(重慶)中英技能培訓與就業論壇”。一些合作項目走在同類院校前列,這有力地推動了學院的國際化進程,大大提升了學院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增強了學院的國際職教合作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學院新時期面臨眾多發展機遇。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國家實施三峽工程、西部開發、重慶直轄、“ 314”部署、城鄉統籌等重大發展戰略,重慶優先發展電子信息、汽車機車、裝備製造等五大支柱產業,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將成為重慶的第一支柱產業,需要大量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學院的電子信息和兵工行業背景源遠流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專業結構相得益彰,毗鄰重慶微電園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優勢得天獨厚。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正緊緊抓住“天時、地利、人和”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科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全面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西部一流、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電子信息類高水平套用型高等院校。重慶電子工程技術學院外觀
圖片圖片

地圖信息

位置: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東路76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