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是經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重慶市渝北區
  • 時間:2006年
一、2005年政府工作及“十五”時期發展的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在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並經受多重考驗的背景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既快又好的一年,是城市面貌變化大、人民民眾得到實惠多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構建和諧渝北目標,按照“遠近結合、協調發展,南部地區上檔提速、北部地區改變面貌”的工作要求,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埋頭苦幹,較好地完成了區第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確定的任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873元、比上年增長12.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3億元(不含北部新區),比上年增長38.3%,其中稅收收入6.3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25億元,比上年增長28.9%。
(一)積極有為地貫徹落實巨觀調控措施,促進了經濟較快增長。堅持從實際出發,本著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加大了重點項目的推進力度,加強了基礎設施、農業、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做到了在發展中搞好調控,在調控中加快發展。
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把園區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切實解決園區用地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資金瓶頸問題,為更多企業入駐創造了條件。在繼續做大汽摩產業的同時,加大了食品、服裝等產業的發展力度,一批新興工業企業相繼竣工投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改進融資方式,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作用,及時解決了部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等實際困難。工業發展速度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上年增加32家,實現產值216億元、增長43.8%,實現增加值42.4億元、增長29.3%,實現利稅26.1億元、增長23.3%,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3%。連續兩年獲得“重慶市工業十強區縣”稱號。
現代服務業呈現好勢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突出地位,編制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兩路、龍溪兩大中心商圈建設取得實效,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發展較快,重慶百貨、國美、易初蓮花、蘇寧、百安居等知名企業相繼開業。成功舉辦龍溪美食文化節。消費持續升溫,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及時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規範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準確分析和把握建築、房地產業的發展走勢,認真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建築和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竣工商品房和銷售商品房面積分別比上年增長74%、68%。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扶持航空運輸業發展,航空客運突破600萬人次、增長15.8%,貨運突破10萬噸、增長15%。大力發展旅遊經濟,認真落實區人代會議案,加大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開發的力度,全年完成旅遊投入3.5億元。統景泉世界一期工程建成,並榮獲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稱號,統景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龍興古鎮保護和開發順利推進,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坪生態園初具規模,玉峰山森林公園建設加快。全年接待遊客23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8%、42.9%。加強了對金融工作的協調指導,金融運行平穩,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48億元、增長26.8%,貸款餘額增加34.8億元、增長32.5%。
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三色農業”、“三大經濟帶”、“百里花卉長廊”取得新進展,花卉總面積達到3萬多畝,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3家、區級龍頭企業5家,近6萬農戶實行“訂單農業”。扶農促農政策到位,實行農業稅全免,2800萬元糧食直補資金及時兌現到農戶,區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增長35.4%。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59%,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完成8700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4萬人,增加收入7.4億元。
(二)以迎接亞太市長峰會為契機,提升了城區整體形象。堅持把做好迎接亞太市長峰會相關工作,與改善人居環境和提升對外形象相結合,與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相結合,與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提高市民素質相結合,集中人力財力完成了一批市政設施項目。新建新溉路、雙龍東路等10條城市幹道17公里,完成空港大道、雙鳳路等近20公里的城市幹道瀝青混凝土罩面。觀音岩隧道實現初通。新安裝路燈3400多盞,消除了城區“無燈區”,完成暗燈區改造。雙龍湖公園、金港苑公園建成。完成機場迎賓大道和其他城區主幹道的綠化美化工程,新增城市公共綠地22.4萬平方米。集中整治了戶外廣告、店招店牌、房屋立面。實施了城區夜景燈飾改造工程,城區景觀煥然一新。舊城改造有序推進,安家田片區危舊房改造工程達到預期進度。建立市容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城區主幹道實現全天候保潔。實施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取締了城區露天夜市,加大了超載超限運輸整治力度,民眾反映強烈的油煙、噪聲擾民,車輛非法營運、城區“三亂”等得到有效遏制。城區交通智慧型化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啟動了“藍天行動”,加大揚塵污染控制力度,城區空氣環境質量符合Ⅱ級及以上標準的天數達到299天,占81.9%。轄區水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城區聲環境質量達標。通過開展全民迎峰會活動,改善了環境、惠及了百姓,外樹了形象、內聚了人心。
(三)高度重視發展社會事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效。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成立了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啟動了“211”科技創新工程,實施了10個重點產業化科技項目,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加大對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投入,全面完成學校現有D類危房改造,教育城域網初步建成。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上線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兩基”複查合格。順利完成茨竹、龍興等地區學校的資源整合。建立了保障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的長效機制。強化公共衛生工作,區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防保網路日趨健全。嚴防死守,加強了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為重點的疫病防治,全區實現清淨無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得到鞏固和發展,農村衛生改革順利推進。啟動了少生快富工程,生育繼續穩定在較低水平。順利完成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文化“雙送”活動紮實推進,注重文化設施建設,文化市場健康有序。開通了數位化電視,廣播電視覆蓋率提高,17個鎮街實現一鎮一網。成功舉辦第二屆農民運動會、第三屆女職工運動會,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榮獲市以上金牌39枚。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圍繞創建文明城區,深入開展了倡導文明言行、整治環境衛生、規範交通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共建和諧氛圍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小區、文明村鎮、五好文明家庭等民眾性創建活動,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區。深入開展了“人人動手,淨化環境”、“與文明同行,為渝北爭光”等主題實踐志願活動,成效顯著。青少年活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
(四)切實關注民生維護民利,廣大民眾得到實惠。堅持以人為本,在加快發展的同時,緊貼民眾辦了一批實事。“十大民心工程”如期完成。投入近600萬元,完成華鎣山廟子梁滑坡治理,消除了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7個場鎮、2萬多居民飲水難問題得到解決。投入1200多萬元,實施人行水泥便道工程,新建人行水泥便道800多公里,24萬農民民眾直接受益。適當提高了城鎮低保金標準,發放低保金2000多萬元,保證了城鎮低保對象應保盡保。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建立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了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覆蓋面。建立了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投入1000多萬元,建立了農村特困戶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民眾大病醫療救助、城市醫療救助、城市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五項制度。安排1000多萬元,兌現了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和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對符合計畫生育政策的農村育齡婦女實行了免費優生檢測。安排530萬元,幫助受災民眾抗災救災和實施生活救濟。投入400多萬元,新建或改(擴)建了11個鎮的敬老院,為全區敬老院配備了閉路電視機929台。推行了廉租房制度。實施了法律援助制度,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352件。重視殘疾人事業,康復救治殘疾人232人,在5個鎮新建了殘疾人扶貧基地。加強就業指導,城鎮新增就業4462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達到10189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479元、增長9.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6億元,比年初增長19.2%,廣大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
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工作,加快推進平安渝北建設。完善監管體系,嚴格實行目標責任制,集中開展了煤礦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水上運輸安全、化危品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整治。編制完成全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建立了統一的應急處置系統。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2.6%。注重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著力解決信訪突出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信訪總量下降,集訪大幅減少,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了基層派出所、司法所建設。堅持嚴打方針,加強治安複雜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人民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五)著眼長遠未雨綢繆,認真謀劃“十一五”發展。堅持一手集中精力抓年度目標任務的完成,一手認真謀劃“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認真分析了未來五年面臨的形勢和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走向。按照未來五年“打基礎建平台、蓄強勢謀跨越”的基本定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立足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立足為建成長江上游空港強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構築起更加堅實的基礎,積蓄起強勁的力量,編制了“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符合我區區情、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願的發展目標,明確了“十一五”期間努力的方向和戰略重點。
(六)狠抓政府自身建設,民主法治進程加快。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了政府自身建設。各級政府機關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推進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努力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主要精力用於推進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法治建設,“四五”普法任務圓滿完成,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治區水平進一步提高。重新修訂了《政府工作規則》及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納民言吸民意,注重自身監督。開展了社會評價政府工作,出台了《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的意見》,成立了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和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加強了政務門戶網、電子政務外網建設,擴大了民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全面推行了鎮街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實現了農村、鎮街、區級機關行政審批“一條龍”服務。充分發揮監察職能,加強了對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和人員招聘等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建設工程招投標率、經營性用地招拍掛率達到100%。鞏固了土地市場秩序整治成果,實行了土地價格集體決定,保證了重點項目供地。加強審計工作,加大了國有投資項目審計力度,全年審減金額1.7億元。認真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特別是中紀委“五個不許”的規定,加大了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在過去的一年,民族、宗教、僑務、對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績。人事、物價、統計、質監、藥監、工商、菸草、糧食、外事、老齡、檔案、修志、雙擁、保密、移民、氣象、人防工作和貫徹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取得新進展。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有了新的發展,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五”時期更是不平凡的時期。“十五”的五年,是渝北緊緊抓住重慶直轄、西部大開發、三峽移民和北部新區開發建設等歷史性機遇,攻堅克難、打牢發展基礎闊步奮進的五年,是發展成就大、人民得到實惠多、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全區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畫確定的主要任務。
通過“十五”的發展,經濟成長實現“四大突破”,全區經濟發展邁入新的歷史階段。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達到145.5億元,比200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美元,達到2091美元;工業產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16億元,比2000年增長8.7倍,年均增長57.4%;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達到225億元,比200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1%;可用財力突破20億元,比200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6%。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進入了人均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擠入了西部區縣市的第一個方陣,跨入了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行列。
通過“十五”的發展,經濟結構發生“五大變化”,全區經濟活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一、二、三產業占比由20.5:41.0:38.5調整為8.1:46.8:45.1;所有制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從47.5%提升到63%;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支柱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56.4%提升到71.6%,長安渝北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汽摩支柱產業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從15%提升到6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從85%提高到165%;財稅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稅收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占比由79.9%提高到86.1%,年納稅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由2家增至16家;城鄉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城鎮化率從42.8%提高到59%。經濟結構最佳化,經濟發展逐步邁向良性循環。
通過“十五”的發展,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取得“六大進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年投入基礎設施175億元,完成機場擴建,渝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一小時”渝北建設任務和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水利、通信等“瓶頸”制約得到較大緩解;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龍溪板塊實現與主城核心區的融合,兩路板塊加快發展,完成了一批污水處理、供水、城區道路等重要設施建設,建成區面積擴大2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增加17.5萬人;園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北部新區成為拉動渝北經濟的“火車頭”,空港、兩路工業園區和農業園區建成9平方公里,已成為渝北的經濟成長極;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完成了國土、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建立了渝港資產經營公司、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等融資平台,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五年累計引進各類項目973個,其中世界500強企業7家;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教育、科技、衛生、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先後榮獲了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等稱號;人居環境改善取得重大進展,各種創建活動有序推進,建成國家衛生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鄉人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民主法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得到加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深切地感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動搖,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形成合力,通過發展有效解決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搶抓機遇,堅持把上級政策、外地經驗與渝北實際結合起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傾聽民眾呼聲,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把關心民眾、服務民眾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必須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堅持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攻堅克難,狠抓工作落實;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我們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渝北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喜人,生機蓬勃。渝北人民堅韌不拔、精誠團結、勇往直前、敢於爭先的奮鬥精神,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最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所取得的每一份成就、發生的每一處變化,是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凝聚著全區人民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在此,我謹代表渝北區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區人民,向給予我們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關心和支持渝北發展的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中央、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向推進渝北開放開發步伐、具有龍頭作用和輻射帶動效應的北部新區,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渝北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村基礎條件差,農民增收渠道不多,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北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城鄉協調發展任務艱巨;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支撐渝北工業經濟的產業和產品還比較單一,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三是經濟成長的質量不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消耗資源、能源高於全國平均指數;四是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不多,融資手段不活,市場融資能力不強;五是社會事業滯後,尤其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為落後,公共服務能力與人民民眾的要求差距較大;六是對外開放的水平不高,軟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引進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集團不多,實際利用外資的額度不大;七是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有待進一步加強,少數政府公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不務實,不求實,工作效率不高。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力求在“十一五”期間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一五”時期,是我們牢牢把握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第二個五年。我們將進入20年戰略機遇期的黃金髮展期。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央更加重視西部開發、“三農”問題、生態建設和庫區發展,已開發國家和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重慶主城向北推進,渝北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加上我們已經具備的立體交通、拓展空間、人居環境、產業基礎等優勢,未來的五年,渝北能夠、也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根據中共渝北區委關於“十一五”規劃建議,今後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三大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都市風貌展示區和最佳環境宜居城區框架基本形成;建設長江上游空港強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階段性進展;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都市發達經濟圈平均水平。
具體目標是:經濟實力邁上一個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到2010年達到460億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到2010年達到15億元(不含北部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數字渝北”。城鄉發展趨於協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面貌大為改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構建和諧渝北取得新進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8%,到2010年達到15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6%,到2010年達到47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信用、社會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改善,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十一五”時期,是我們建設長江上游空港強區最關鍵時期,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時期。我們務必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圍繞“打基礎建平台,蓄強勢謀跨越”的基本定位,按照“遠近結合、協調發展,南部地區上檔提速、北部地區改變面貌”的工作要求,把握全局、發揮優勢,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工業強區、科教興區、環境立區步伐,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際工作中,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的同時,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必須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在投資融資、職能轉變等關鍵領域取得新突破;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財力辦大事,突出重點工作,加強薄弱環節;必須更加注重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更加注重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南北部地區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更加注重社會公正,致力構建和諧社會。
(一)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農村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農村文明與基層政權建設相互促進的新路子。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和突破口。認真解決農村居民出行難、飲水難和部分困難民眾居住條件差三大突出問題。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力爭到2010年,基本形成“五縱五橫”和旅遊環線公路網路,實現村村通公路,鎮際間公路和主要村道硬化或黑化,繼續推進農村便道工程。發展和規範農村客運,方便農民出行。改善農村水利設施,完成病險水庫整治,完善配套渠堰,加快推進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相對集中的農民新村,構築農村新型社區。注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推廣農村沼氣和無害化衛生廁所,鞏固“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建設成果。
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三免一補”機制,建立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到大學深造機制,基本解決上學難問題。建立和完善農村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和保障水平,基本解決看病難問題。繼續實施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和“關愛女孩”工程,逐步解決生育觀念和性別失衡問題,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發展遠程教育,深化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推進城鄉信息、文化資源共享。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堅定不移實施“1331”戰略,按照一個龍頭企業、一個產業、一個拳頭產品的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標準農業、品牌農業,推進“三色農業”、“三大經濟帶”、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生產,實行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培育專業大戶,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化率。加強勞動力市場和信息網路建設,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育發展勞動力中介服務組織,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組織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
(二)加快推進城市擴張,保持投資合理增長
“十一五”時期,圍繞大城市擴張,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力爭到“十一五”末,城區面積在現有基礎上擴大一倍,城鎮常駐人口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城鎮化率達到70%。通過城市擴張、航空城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產業推進以及薄弱環節的突破,保持投資合理增長。
加快城區擴張。牢牢把握重慶主城向北拓展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完善城區發展總體規劃。精心打造龍溪——北部新區——兩路這條城市主軸線,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開發悅來和石坪東西兩翼組團,著力把龍溪建成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把北部新區建成現代都市風貌展示區,把兩路地區建成最佳環境宜居區。
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按照新修編的城鎮發展總體規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先進文化為內涵,注重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合理、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項目是投資的載體,投資是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間,要通過實施一批大項目、重點項目,力爭累計完成投資1500億元。按照城區交通綜合規劃,圍繞構建“大樞紐”,繼續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機場三期改造,力爭建成外環高速、中環城市幹道、輕軌三號線,打通渝鄰高速至北碚金刀峽等6條出區幹道,建成東部、北部兩條旅遊環線。優先發展城市公交。規劃建設一批輸變電工程,提高供電能力,逐步完善城鄉輸配電網,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要。加快供氣管網設施建設,增加供氣容量,擴大供氣區域,全面實現城區、集鎮管道供氣。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建設觀音洞水庫,建成一批城鎮供水設施。加強市政設施建設,完成一批園林、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完善城市供排水、環衛、照明、消防設施系統和城市綜合減災系統,推進城市管理數位化,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強化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加快“三網融合”進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集中精力建成和推進一批產業項目,增強產業對城市的支撐作用。建成一批社會事業項目,滿足人民民眾對公共服務和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
(三)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十一五”期間,必須圍繞發展“大產業”,培育大企業集團,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實力。
以園區為載體,加快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按照“1563”思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託北部新區的輻射帶動,壯大支柱產業,培育產值過100億元、上交稅金超億元的大集團、大企業,構建先進制造業基地。以長安工業園為載體,加大汽車機車研發力度,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擴大汽車機車整車製造規模,做大做強汽摩產業,延伸汽摩產業鏈,建設汽摩試驗(賽)場。發揮農業園區品牌和區位優勢,重點開發乳製品、地方特色食品、營養保健食品,推動食品工業快速發展。以服裝工業城為重點,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引進發展一批紡織、服裝加工及相關配套產業,加快培育發展一批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建成模具工業園,通過吸引國內外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模具製造、設計、檢測、部件加工及其他關聯企業入駐,培育壯大模具工業。
依託空港優勢,加快發展臨空經濟。高起點編制航空城規劃,堅持臨空指向、科學規劃、市場主導、分步推進的原則,啟動航空城建設,推進“港區一體化”。抓住航權開放契機,引進一批航空企業到渝北落戶,建設國際化、專業化航空物流中心,培育壯大航空運輸和現代服務業。加快集辦公、商務、賓館、會展於一體的綜合性商務區建設,吸引航空公司、跨國公司入駐,促進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發展。圍繞航空運輸、維修、航油、航材、航食及生活服務,發展相關產業。
打造北部物資集散中心,加快發展商貿流通產業。重點發展功能性、基礎性、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建設一批集聚輻射力強的區域市場,培育壯大一批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打造一批物流基地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規劃建設年吞吐量在500萬噸以上的現代物流園區。擴大需求,拉動消費,加快構建中心商圈、特色街、商業點、便民店四個層次的商貿體系。發展服裝、建材、汽車、模具、農副產品等專業市場和餐飲、娛樂、休閒等產業,打造龍溪建材經銷城、餐飲娛樂城和汽車銷售城。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傳統市場轉型升級。發展集鎮商貿企業和農副產品營運大戶,實施“雙建”工程,活躍農村集貿市場,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力爭“十一五”末,把渝北建成重慶北部特色突出的商務分中心,主城重要的消費核心區之一。
圍繞建設宜居城區和都市風貌展示區,加快發展房地產業。按照起點高、檔次高、標準高的要求規劃開發悅來片區,儘快建成一批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環境宜人的高檔社區,聚集人氣。培育和引進一批實力強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提高房地產開發的品質和水平,提升渝北房地產知名度。研究制定房屋裝飾裝修、物業管理、小區服務等行業標準,加大監管力度,促進房地產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加大景區開發力度,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原則,以龍溪城區娛樂休閒為主,發展都市休閒旅遊;以統景溫泉為主,發展都市康樂旅遊;以龍興古鎮、玉峰山森林公園、沙坪生態園為主,發展都市生態旅遊;以長安工業園等大型工業項目為主,發展都市工業旅遊。推進旅遊景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增強旅遊景區競爭力。加大旅遊產品宣傳和旅遊商品的開發力度,加快市場化步伐,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可持續發展,是關係全局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十一五”期間,要牢固樹立節約意識,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構建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
建設節約型社會,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規劃科學是最大的節約,制定和實施項目規劃、產業規劃、城鎮規劃都要立足節約優先。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工作,實行超限額使用能源差別價格,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和產品實行強制淘汰制度,力爭“十一五”末,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0%。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建築容積率和單位土地產出率,集約節約用地。規範資源開發秩序,推進礦產資源和工業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資消耗,減少污物排放,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倡導節約文明,全面開展節約型企業、節約型機關、節約型單位創建活動,營造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文化。
鞏固創模成果,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環境監管執法,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改善環境質量。藍天行動,要突出抓好建築施工工地和城市道路揚塵控制,深入推進無燃煤區域建設和機動車尾氣污染綜合防治。碧水行動,新建兩路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完成城北污水處理廠和肖家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主城區二、三級排污管網改造建設,新建一批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進一步開展工業污染、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次級河流綜合整治,保護飲用水源。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綠地行動,要繼續實施水土保持、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城區綠化檔次,積極爭創國家園林城區。寧靜行動,要加強工業、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噪聲控制,突出抓好居民小區小型加工企業、歌舞廳噪聲治理,加大商業噪聲監督管理,全面推進功能區噪聲達標建設和“寧靜小區”建設。
(五)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實現“十一五”目標,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製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全面推進改革。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加大政企分開力度,培育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規範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高市場化程度,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整區級部門、鎮街設定和職能,精減內設機構和工作人員,明確職責分工,推進電子政務,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比重。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完善追蹤問效機制,提高使用效率。積極探索行政綜合執法試點工作。落實公平待遇,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健全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和機制,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加大對科技突出貢獻者的獎勵,支持和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增強創新的內在動力。營造學習型社會、創新型社會氛圍,培養創新型人才。實施人才工程,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優、素質高、活力強的人才隊伍,以項目為載體,以服務重點產業發展為目標,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圍繞促進經濟社會既快又好發展,通過搭建新的平台,促進生產要素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集聚,實現重點突破。今後五年要通過融資平台融資20億元以上;通過產業發展平台集聚產業發展資金10億元以上;通過社會事業推進平台,實施單個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社會事業項目5個以上;通過科技服務平台,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力爭研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100項,完成新技術推廣200項。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發展的支持力度。
擴大開放水平。進一步整治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勢,著眼於培育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鏈招商,主動接受國外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在50億元以上,每個園區至少引進1家投資上億元的世界500強企業。加強與友好區縣市的交流,擴大合作範圍。支持出口企業做大盤強,促進產品大進大出。
(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快推進和諧渝北建設。要更加重視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公平公正,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環保、安全和文化生活等突出問題。
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認真對待和解決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征地新增城市居民、城鎮新生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面,繼續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制度等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根據經濟不斷發展,適時提高保障標準。加強社會福利事業,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民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繼續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切實關心老年人生活。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整合教育資源,及時完成新建城區各類學校配套,改善辦學條件,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初步構建起成人教育體系和與城鄉勞動力求職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建成實用人才基地。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引進一批知名學校到渝北落戶,提高渝北教育知名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健全公共衛生網路,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對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加快區級衛生資源整合,健全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建成一批文化體育設施。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提高有線電視覆蓋率,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豐富城鄉文化生活。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啟動一批文化產業骨幹項目,增強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強監管,確保文化市場健康有序。
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落實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嚴格安全生產執法,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安全監管。加強煤礦、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減少一般事故,預防重大事故,遏制特大事故。加強對食品、藥品等的監管,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深化平安渝北建設。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執法監督,促進執法公正,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貫徹《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加強政府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國家園林城區、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使全區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三、2006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年。按照“十一五”規劃,本著積極穩妥、留有餘地的原則,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空氣品質符合Ⅱ級及以上天數達到300天以上。
為實現這些目標,今年政府工作應在七個方面取得新進展。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新步伐。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典型示範、形成特色”的要求,每個鎮街至少選擇一個村開展試點,區里重點抓好2個綜合型示範村、1個鄉風文明型示範村和1個管理民主型示範村建設。繼續實施“1331”戰略,鼓勵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開工建設觀音洞水庫,完成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1座重點病險山坪塘整治和兩岔水庫二期乾渠建設。完成6個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新建或改擴建,新建500個小型水源工程。完成40公里幹線公路改造和60公里村級示範道路建設,啟動12座危橋整治。新建農村人行水泥便道1000公里。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立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強化進城務工農民的服務和管理,保障農民工權益,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配套建設農村學校、醫院和6個宣傳文化中心,引導農民樹新風、破陋習,逐漸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廣大農民民眾切切實實感受到建設新農村帶來的變化。
(二)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取得新成效。設立工業發展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加大對工業的投入,確保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20%以上。繼續做大做強汽車機車及其配件製造業,支持長安等優勢企業,扶持泰山線纜、鴿牌線纜等品牌企業,拉長產業鏈,促進形成產業集群。加快模具工業園建設,完成服裝城一期工程。加快工業項目建設,爭取長安機械加工等60家企業開工建設,天友乳業、紅岩彈簧等40家企業建成投產。工業產值增長20%,其中新產品產值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15%,利稅增長5%。
(三)發展現代服務業達到新水平。實施航空城項目,加大力度引進航空企業來渝北建立基地。加大兩路、龍溪中心商圈建設力度,加快西南機車配件市場、聚信建材市場、龍溪建材市場,三亞灣水產品批發市場、石盤河農產品批發市場、沃爾瑪大市場等項目建設和商業網點建設,力爭重慶SM商業廣場開工。打造兩路美食街和龍溪酒吧一條街。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啟動悅來片區開發,保持房地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認真落實《進一步加快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啟動統景泉世界二期工程和張關白岩風景區建設,推進玉峰山森林公園、龍興古鎮和御臨排花洞景區建設,力爭遊客超過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0%以上。
(四)加快推進城鎮化呈現新亮點。高起點、高標準完成兩路城區、航空城、悅來片區以及城區綜合交通等重要規劃的編制審批。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突出抓好城市道路建設改造以及市政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開工建設空港汽車站。完成龍脊廣場、新牌坊片區景觀改造,加快推進盤溪河濱公園建設。完成觀山垃圾處理場封場和壓縮式垃圾中轉系統建設。完成城南、城北、肖家河污水處理廠移交管理。完成安家田片區二期工程建設和勝利路口改造。啟動雙北街、丁字口片區改造工程。切實搞好區域中心鎮和一般建制鎮的場鎮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啟動龍興、石船、統景沿線風貌建設工程。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做好國家衛生區複查迎檢工作。
(五)重點領域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完成鎮街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鎮街財政管理體制,明晰財權、事權,合理劃分財政收支,規範鎮街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鎮街基本運轉最低財力保障機制。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區統一管理。改革農村衛生體制,實行鎮街衛生院由區集中統一管理,深入推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革。繼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推行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充分發揮行政服務大廳作用,實行行政審批目錄管理。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營造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民眾自主創業的發展氛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改進招商方式,強化項目跟蹤,注重招商實效,力爭每個園區引進2—3個大項目。注重培養出口企業,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
(六)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取得新突破。高度重視社會事業發展,逐步解決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問題。新建渝北中學、空港實驗國小、龍溪地區中國小,搬遷實驗二小,開工建設區委黨校、體育中心、廣電中心、區人民醫院,啟動老年老乾活動中心項目。圍繞項目實施促進和帶動社會事業發展,提高服務能力。鞏固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成果。從今年起,實施“三免一補”。今年區政府安排2600萬元,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免收課本費、免收作業本費,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基本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入學。啟動普及高中教育工程,加大松樹橋中學創市級重點中學力度。繼續實施“211”科技創新工程,啟動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認真開展文化“雙送”、園區企業文藝調演等活動,鞏固電影文化市場,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網路,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建設平價醫院或平價門診。實施並不斷完善計畫生育獎勵扶助系列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辦好首屆全民運動會,做好全國武術之鄉複查迎檢工作。
(七)構建和諧社會有新舉措。繼續實施民心工程。搞好職業培訓和信息交流等就業服務,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幫助3500名下崗失業人員及新生勞動力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平台,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進一步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繼續實施廉租房制度。完善社會救助機制,提高救助標準,建立社會扶弱濟困民間組織,盡最大努力改善困難民眾生活。啟動“五五”普法,大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確保一方平安。落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了解、掌握、回應不同社會群體的訴求,加強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著力解決改革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監管,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高度重視移民工作,統一思想,各負其責,紮實推進洛磧場鎮搬遷,確保搬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三峽工程如期蓄水運行。
各位代表!我區發展正處在重要關口,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必須按照求新、求真、求實的要求,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求新,就是要把上級精神和渝北實際結合起來,創新工作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求真,就是要把握規律,研究區情,多辦得民心、順民意的事情,認真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求實,就是要實事求是,力戒急功近利,力戒消極無為,力戒官僚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建立健全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責任,狠抓落實,督查到位,追蹤問效,獎懲分明。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要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努力打造陽光政府。致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講團結、顧大局、比貢獻,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自加壓力的勇氣、開拓進取的銳氣、爭創一流的士氣,不斷乾出新業績,開創發展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