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本通知主要內容為印發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本方案共分為發展情況、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四個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15〕39號
渝府發〔2015〕39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89次常務會議審議並經市委第129次常委會議審定,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2日
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統籌城鄉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信息化助推重慶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我市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支撐能力和套用水平,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
(一)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初步成型,但與進村入戶的差距仍然較大。2014年年末,我市自然村通電話率達到100%,行政村通寬頻率達到100%,行政村光纖通達率接近70%,農村地區固定寬頻接入用戶70萬戶。但從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來看,重慶還相對滯後,處於全國第23位。
(二)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初現端倪,但服務能力和發展環境仍然較差。初步構建了聚合黨建、農業、文化、商貿、通信服務等信息資源的“市―區縣―鄉鎮―村”四級綜合信息服務體系。但我市農村信息資源和農村信息外部環境條件排位仍居全國第26和20位。
(三)農村信息化服務平台各具特色,但整體性、聯動性、時效性仍然較差。現有“12316”熱線、“12371”黨建網、“12582”農信通、重慶農業農村信息網等主要套用服務平台開展為農服務。“奇易網”“農企寶”“特產寶”等電子商務平台擁有20多個省(區、市)3000多個名特農產品入駐。但發展水平卻處於全國第19位。
(四)農業信息技術套用範圍逐步擴大,但助推現代農業發展仍然不夠。種植業方面,馬鈴薯晚疫病物聯網預警系統在部分主產縣成功套用,柑橘自動灌溉施肥系統在一些主產區實現了種植過程適時監測、高效灌溉、精準施肥。養殖業方面,“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型與福利化豬舍建設”“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肉牛養殖鏈全程管控”在少數區縣得到套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方面,“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蔬菜、水果、畜產品產銷中逐步套用推廣。但農業生產的微電腦技術、遙測技術、農業設施自動化技術和農村電子商務技術等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以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為基礎的“精準農業”發展僅僅處於起步階段。從總體評價上看,我市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整體水平較為滯後,在全國排17位。
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發展,是貫徹落實中央“四化同步”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市委今年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和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對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對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對推進五大功能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發展環境;有利於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保障廣大農民民眾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有利於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的“彎道超車”作用,實現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利於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農民素質提升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利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全市各級政府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合力推進。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和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將推進農村信息化作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結合點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著力點,深入探索信息化助推重慶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提升農村信息化技術套用水平,不斷縮小城鄉差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全市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全市各級政府要把農村信息化作為服務農民、發展農業、繁榮農村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政策扶持,最佳化發展環境,鼓勵和引導通信運營商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基礎先行,突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數據資源、人才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重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勞務、農村現代民宿經濟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需求導向,改革創新。以農村套用需求為導向,為廣大農民民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產品和廉價、便捷、泛在的信息化服務。深入探索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合作模式。
――示範引領,整體推進。堅持典型示範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加快推進農村信息資源共享和農業產業、農民生活、鄉村治理信息化等試點示範工作,抓點帶面,促進農村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三)工作目標。到2017年,完成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任務。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適應城鄉統籌發展需要和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要求的農村信息化體制機制基本形成。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到2015年,實現鄉鎮4G無線行動網路、有線電視網路、有線數位電視信號覆蓋率100%。到2017年,全市行政村光纖入村率、便民服務中心無線網路(WIFI)覆蓋率、數位電視信號覆蓋率均達到100%,農村平均接入頻寬能力達到20兆以上。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和人才支撐體系全面建成。到2017年,全市所有區縣(自治縣)、鄉鎮(街道)和行政村均建立農村信息服務中心或站點,農村信息化高端人才、套用帶頭人和實用技術人才引進培訓到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互動、齊抓共管的信息服務體系。
――農村信息化資源深度融合。到2017年,建成全市農村信息化服務雲計算平台,實現對農村生產、就業、住房、社保、教育、衛生、水利、氣象、防災等信息服務系統及基礎資料庫的集成整合。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到2017年,實現區縣電商服務中心、鄉鎮電商服務平台、行政村電商服務網點三級全覆蓋。農村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由3萬戶增加到10萬戶,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年遞增20%以上。
――農村教育、衛生、文化、旅遊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17年,農村中國小和教學點網路接入率達到100%,農村衛生院醫療信息化套用率達到100%。農村遠程教育系統、遠程會診系統全面運行,優質文化資源和現代音像傳播方式實現城鄉共享,網際網路生態經濟、鄉村休閒經濟和民宿經濟成為助農增收的新業態。
――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取得明顯進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全程信息化監管,信息技術在農業資源管理、動物疫病防控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廣泛套用。
三、主要任務
圍繞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服務體系、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生產經營、社會管理和人才支撐等八個方面,著力實施“八項工程”。
(一)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推進光纖網路延伸。將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列入全市“25件民生實事”予以推進。支持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運營商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進度,有序推進行政村和自然村網路覆蓋,著力破解渝東南、渝東北偏遠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的瓶頸。
2.推進無線網路覆蓋。加快農村無線寬頻網路、廣播電視無線網路及基站建設,利用已建成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黨員遠程教育網路等平台,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為農資超市、電子商務和金融網點進村提供優質網路服務環境。
3.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加快全市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及改造,實現模擬電視向數位電視轉變。推動“三網融合”試點,實施農村“大喇叭”工程。鼓勵三大通信運營商合作組建農業服務電話通訊虛擬網,降低農村通訊資費標準,促進信息服務低成本進村入戶。
(二)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工程。
4.打造農村信息化數據資源雲計算平台。按照雲計算、大數據的思路,建設集“數據集成、實時更新、線上服務、檢索方便”於一體的專業“雲”,探索由供銷合作社為牽頭單位的開發體系,形成涵蓋農業自然資源、生產經營、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等內容為一體的基礎數據資源庫。打造統一、權威的全市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各部門涉農信息的無縫對接。
5.構建農村網際網路信息主流門戶。集成市、區縣、鄉鎮、村四級涉農網站群平台服務功能,統一打造跨平台的農村網際網路入口網站及APP套用體系,形成整體聯動的一體化服務視窗。集聚農業農村信息網、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系統、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系統、重慶網路廣播電視台和12316、12396、12121、12582等涉農信息資源,實現涉農部門信息資源“一站承載、一網打盡”。
(三)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6.建設基層信息服務站。融合市委組織部、市經濟信息委、市科委、市農委、市商委、市扶貧辦、市供銷合作社、市郵政管理局及通信運營商的基層信息化資源,組織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專項行動”。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頻(WIFI)、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的“六有”標準,建設鄉鎮和村級農村信息服務中心(站)。依託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建立鄉鎮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用信息化思維和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農技服務體系,改革農技推廣服務模式;依託便民服務中心,建立村級信息服務站。選配行政村專(兼)職信息員,並給予一定工作性補貼。
7.推進專業信息服務站建設。圍繞重慶農業優勢主導產業、區域特色產業,選擇信息化基礎較好、專業化水平較高、具有廣泛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行業協會、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農資服務商等,通過認證制度和提供信息支持建立行業與專業信息服務站。用優惠政策鼓勵專業信息服務站圍繞產業鏈條,開展全方位技術及信息服務,影響帶動行業協會、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成為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的生力軍。
(四)農村電子商務工程。
8.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勞務等作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採取降低準入門檻、合理降稅減負、加大金融服務支持、維護公平競爭等措施,加快培育農村電商主體,儘快見項目、見投資、見銷量、見效益。突出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打造一批農產品電商平台,建設一批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網點,培育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支持一批涉農企業開展網上行銷,組織一批農網對接活動,促進農村網路購物、網路化製造、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快速成長。充分利用現有的樓堂館所、閒置廠房、沿街門面、工業園區、農舍等土地房產資源,扶持農村青年、大學生村官等圍繞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就業創業,培育大戶引領、小戶借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網際網路+”農村電商產業集群。
9.加快構建農村網路銷售體系。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積極探索發展農產品網上批發、大宗交易、產銷對接和跨境交易等電商業務。以“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特色館建設和“農企寶”“奇易網”“巴渝?醉美鄉村”等本地化涉農電商平台為載體,逐步建成覆蓋全市的農產品網路銷售平台。支持商貿企業將網路零售方式引入農村,推進農家店向實體店與虛擬店融合發展,成為網購提貨終端和網銷服務點。積極發展生鮮農產品“社區直銷”和“網訂店取”業務,支持建設公益性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格線化體系。
10.完善農村網路消費服務體系。依託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以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平台為載體,積極開展農資超市進村、電子商務進村、金融網點進村工作試點。支持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網上代買日用品、代售農產品、物流配送及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等服務。充分利用鄉鎮商貿中心、鄉鎮農家店、鄉村莊稼醫院、鄉鎮郵政所等現有資源建設電子商務終端服務網點或手機銀行,延伸開展小額現金存取、轉賬匯款、手機充值、水電費繳納、車票代購、農產品網上銷售、快遞包裹存取等服務功能。
(五)農村公共服務信息化工程。
11.推進農村教育文化信息化。完善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推進農村中國小寬頻接入和無線覆蓋。推行農村中國小、職業培訓現代遠程線上教育和優質教學數字資源遠程推送,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城鄉教育信息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推進行政村公共電子閱覽室、電子書屋建設。加快實施區縣(自治縣)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位化工程,擴大數位電視信號在農村的覆蓋面,為農村民眾免費提供15套數位電視節目。
12.推進農村醫療衛生信息化。加快農村基層衛生院遠程會診系統接入進程,努力實現城鄉醫療資源互聯共享。完善數位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信息系統,逐步形成縣、鄉、村醫療、預防、保健、疾控、公共衛生一體化管理。加強農村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
13.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信息化。盤活村級存量房屋和農民空閒房屋等資產,以民宿為載體發展農村現代民宿經濟,把農舍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培育農村經濟的新業態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點,帶動網際網路生態經濟、鄉村休閒經濟、運動經濟、養老(生)經濟、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等快速發展。積極推進智慧鄉村旅遊服務、行銷、管理三大體系建設,開展鄉村旅遊導航、導遊、導覽、導購信息服務。
(六)農村生產經營信息化工程。
14.著力提升農業生產智慧型化水平。圍繞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推廣套用全市測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農作物智慧型化種苗生產管理、智慧型化畜禽養殖管理、漁業漁政監管、農業物聯網等系統。開展現代農業設施生產、遠程控制、物流定位跟蹤、環境狀況監測等領域的模型模擬、技術組裝和產品研發,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普及套用,鼓勵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面向農戶開展多終端移動式信息服務。
15.用信息技術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整合建立與新型經營主體、農業服務組織相銜接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形成縱橫互動的信息管理與共享機制,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建立和完善適宜於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服務平台,推動遠程培訓與遠程實時診斷系統建設,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市場化。推廣套用農村“三資”監管系統,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產品加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農產品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配送管理等服務平台。
16.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藉助農業物聯網信息感應設備的數據自動獲取和智慧型處理功能,按照“安全可預警、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認定、產品可召回”的要求,建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管理平台、涉農區縣(自治縣)一級追溯平台、鄉鎮二級追溯平台和農業企業及農民合作社追溯管理點,把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各環節各要素的實時動態信息及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情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實現政府監管、企業管理、追溯查詢、數據共享等一體化服務功能。探索打造農產品網路化認證和監管平台,加強農產品生產信息、信用記錄、用戶評價的智慧型化認證,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
(七)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工程。
17.推進農村監測預警信息化。完善農村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耕地、林地、水資源等數據集成與監測,完善大宗農產品產銷數據採集體系,建立主要農產品從生產基地到批發市場和零售終端的全產業鏈資料庫。開展產銷形勢監測預警分析和信息發布,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產、調整結構。加強農村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強化突發事件的聯合監測、協同研判和聯動回響,提高農村社會化預警和防控能力。
18.推進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構建以電子政務網路為依託,以共享資料庫為支撐的涵蓋不動產登記、政策諮詢、社保養老等的網上辦事大廳,推進“一站式服務”。加強農村社會治理和安全監管“格線化+網路化”體系建設,在“平安聯防”“綜治E通”等系統基礎上,創建平安應急聯防聯動機制,加強對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信息化監管。打造集市、區縣、鄉鎮、村社四級為一體的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培育網際網路勞務經濟,逐步實現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服務的全程信息化。
(八)農村信息化人才支撐工程。
19.引進農村信息化高端人才。按照科學管理、重點培養、利益驅動、雙向選擇的原則,出台項目扶持、安家補助、分配激勵和出任科技CEO等政策,引進海內外高層次農村信息化人才。探索校市共建、政企合作模式,吸引國內高校和“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知名信息化企業的高端人才來渝發展。發揮市場資源的配置作用,建立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的信息化人才引進機制,打造智慧型人才聚集平台。
20.培育農村信息化實用人才。鼓勵職業院校、農業廣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基地,通過委託培養、遠程教育、定向培訓等方式,打造農村信息技術骨幹人才隊伍。充分利用農村中國小信息化功能室,為農戶開展線上教育,實現農業信息技術培訓大眾化。整合基層幹部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新型農民培訓等相關培訓資源,培養10萬名以上農村信息化套用帶頭人和實用技術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農委、市通信管理局要加強協調配合,重點負責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主流門戶、農村信息產業升級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市級各有關部門負責職能範圍內的農村信息化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負責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各區縣(自治縣)政府要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解任務,確保農村信息化工作順利推進;各通信運營商和重慶鐵塔公司應以支持“三農”為己任,主動為重慶農村信息化建設服務。宣傳文化廣電部門要及時宣傳報導農村信息化套用的成功模式和典型經驗,不斷提升農村信息化的公眾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
(二)強化政策扶持。市、區縣財政要統籌整合農業發展、工業振興、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科技開發等專項資金,切實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要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出台農業信息化補貼政策,推動通信運營商開發研究針對訪問涉農套用平台的流量優惠套餐和針對廣大農業農村用戶的農業虛擬網通訊費優惠套餐。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介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形成公益性與市場化相輔相成的農村信息化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農村信息化建設項目提供各類貸款、涉農保險、項目投資等金融服務。
(三)強化機制創新。要用改革的思路、市場化的辦法,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大力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強化人才支撐,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農村綜合改革的牽引和促進作用,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探索政企合作、市場化運行的農村信息化推進機制,充分調動通信運營商、IT企業、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下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和運行維護市場化的格局;探索建立“資源整合、協作共享”的農村信息化建設機制,避免重複建設,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農村信息服務模式,建立農村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管控制度,健全工作規範,最佳化維護保障,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重慶市探索信息化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表
序號
工作任務
牽頭部門
參 與 部 門
一、主要任務
1
推進光纖網路延伸
市通信管理局
市經濟信息委、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2
推進無線網路覆蓋
市通信管理局
市經濟信息委、各基礎電信運營商、重慶市鐵塔公司、重慶廣電集團(總台)等
3
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市通信管理局
市財政局、市教委、市文化委、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重慶市鐵塔公司等
4
打造農村信息化數據資源雲計算平台
市供銷合作社
市委組織部、市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農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商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文化委、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市中小企業局、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5
構建農村網際網路信息主流門戶
市經濟信息委
市委組織部、市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商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文化委、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市供銷合作社、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6
建設基層信息服務站
市委組織部、市農委、市經濟信息委、市供銷合作社、市郵政管理局
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科委、市商委、市氣象局、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7
推進專業信息服務站
市農委
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教委、市商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市供銷合作社等
8
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市商委
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金融辦、市供銷合作社、市扶貧辦、市農綜辦、團市委、市郵政管理局、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有關企業及行業協會等
9
加快構建農村網路銷售體系
市商委
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金融辦、市供銷合作社、市扶貧辦、市農綜辦、市郵政管理局、各基礎電信運營商、有關企業及行業協會等
10
完善農村網路消費服務體系
市商委
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金融辦、市供銷合作社、市扶貧辦、市農綜辦、市郵政管理局、各基礎電信運營商、有關企業及行業協會等
11
推進農村教育文化信息化
市教委、市文化委
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12
推進農村醫療衛生信息化
市衛生計生委
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13
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信息化
市旅遊局
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級有關部門
14
著力提升農業生產智慧型化水平
市農委
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級涉農部門
15
用信息技術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市農委
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委、市供銷合作社、市級涉農部門
16
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市農委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公安局、市商委、市衛生計生委等
17
推進農村監測預警信息化
市經濟信息委
市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市公安局、市商委、市衛生計生委、市國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統計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安監局、市物價局、市救災辦、市林業局、市氣象局等
18
推進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
市經濟信息委
市綜治辦、市網信辦、市政府辦公廳、市農委、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科委、市文化委、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環保局、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各基礎電信運營商等
19
引進農村信息化高端人才
市人力社保局
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農委、市教委、市科委、團市委等
20
培育農村信息化實用人才
市人力社保局
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農委、市教委、市科委、團市委等
二、保障措施
1
強化組織領導
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農委、市通信管理局、市級有關部門
2
強化政策扶持
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市級有關部門
3
強化機制創新
市發展改革委
市經濟信息委、市農委、市級有關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