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培養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敬業務實、富有創新與奉獻精神的管理學科高級套用型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Social and Public Management 
  • 校訓:厚德博學,求是創新
  • 職教人數:38人
  • 學院院長:李孜
學院概況,學院領導,師資力量,專業介紹,科研成果,對外交流,培養目標,培養途徑,最低畢業學分,分團委工作,

學院概況

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涵蓋社會學與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設立公共管理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下設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社會工作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社會學專業均在重慶市高校中率先設定。2010年,學院成為重慶市首個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下設社會學、人口學、民俗學三個二級碩士學位點(其中人口學為重慶市首個人口學二級學科點)。學科點研究方向主要有套用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人口與社會保障、人口健康與公共政策、民俗文化研究等。2011年,社會學被評為重慶市級十二五重點學科,社會工作本科專業被評為重慶市級特色專業。
截至2014年,在校本科學生1100多人。學院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強化教學質量管理,培養了一批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多年來學生畢業率、授位率、升研率、就業率等均處於學校前茅,培養出以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學聯副主席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學生。
學院師資隊伍學術造詣較深,教學科研能力強,有著一支梯隊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1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重慶市技術帶頭人2人,巴渝新秀(理論人才)1人。

學院領導

張毅(黨總支書記):全面負責學院黨務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具體負責學院組織工作、統戰工作、廉政建設工作、工會工作、創收工作、就業工作和綜合治理工作。
李孜(院長):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具體負責學院人事工作、財務工作、創收工作、外事工作、科研工作、學科建設工作。
楊勇(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學團辦公室,具體負責學院學生工作、宣傳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委和關工委;協助書記做好就業工作。

師資力量

名師介紹:李孜、徐憲、俞萍
教師隊伍:唐曉平、游清富、鄭從今、袁琳、廖明月、丁曉妮、謝金林、賴長鴻、唐禮武、張乾、譚曉輝、周拓宇、許媛芳、吳國鋒、楊翠連、譚江蓉、陳洪東、廖明月、莫瑤、楊勇、王燕、趙甫剛、張毅、吳永波、周昌祥、李濱、鄧蓉、侯明喜、紀傑、王成榮、王鵬、肖雲、余建華、袁俊萍、周重陽

專業介紹

專業名稱:社會學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較全面的社會學理論體系知識和較熟練的社會調研技術,運用學科理論、方法、技能為社會發展及機構運作提供有效支撐的套用型社會學專業人才,畢業後能勝任教育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規劃與管理、發展研究與預測等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經濟社會學、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科學數據處理軟體套用、公共關係學、民族宗教研究、個案與群體工作研究、市場調查與預測等。
專業名稱:社會工作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培養目標:社會工作是與國際接軌、與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建設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套用性較強的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社會工作價值觀,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手法和技巧,掌握國內外社會政策,通曉社會事務管理的專業人才,畢業後能勝任黨政機關、群團、企事業單位、社會福利機構及社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課程:社會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個案社會工作、團體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行政、社會福利思想等。
專業名稱:勞動與社會保障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為基礎,與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實務相銜接,主要培養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具備勞動就業、薪酬管理、社會保障管理流程等實作能力的專業人才,畢業後能勝任各級政府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機構、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勞動、工資、社保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課程: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思想、中外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社會保險、財政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經濟法、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等。
專業名稱:公共事業管理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行政管理學、經濟學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技術,熟悉國家公共事業政策法規,具有分析解決公共管理與服務廣泛領域實際問題能力的管理學套用型專業人才,畢業後能勝任黨政機構、科教文衛體組織以及市政、社會保險等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課程:政治學、社會學、公共行政學、公共政策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概論、公共部門機關管理學、公共領導行為學、公共經濟等

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4年,,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已經取得了一批在國內、市內有影響的代表性學術成果。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9項並保持連續成功申報國家級項目的成績;主持省部級各類課題8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共獲得省部級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20餘項。學生科研實踐項目也屢獲佳績,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國家級),重慶市一、二等獎,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重慶市級一、二等獎。2010年學院“希望社工”志願服務項目獲得共青團中央、中國志願者協會頒發的第八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和優秀項目獎。
2009年至2013年科研項目

對外交流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理念,系重慶工商大學開放辦學示範單位。2009年至2014年,學院與美國韋德恩大學、加拿大勞里埃大學、中英文化交流協會等國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穩定的教學合作與學術交流關係,每年均接收一定數量的國外學者前來交流訪問,學院教師也每年定期赴國外高校考察學習,建立了師生互換學習、工作考察等制度。尤其是與美國韋德恩大學人類服務學院的合作已長達8年,雙方教學科研的合作已取得實質性的成果,我院在韋德恩大學建立“外來移民服務與研究中心”。
學院堅持教學科研為社會服務,2009年至2014年,承擔了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務院婦兒工委、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等招標和委託項目,承擔了市發改委、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市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重慶市外專局、市婦聯、共青團重慶市委等政府機關和部分區縣委託的各項研究項目及多項社會服務,為重慶市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學院下設套用社會學研究所、心理與行為測試實驗室等,建立“社會學西部研究基地”(與中國社科院共建)、“重慶市社會工作研究與實訓基地”(與市民政局共建)、“重慶市人口理論研究與培訓中心”(與市計生委共建)等。學院秉承“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理念,近幾年與重慶市民政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衛生局等政府機構、福利院、南湖社區等基層服務機構以及五洲文化傳媒集團等企事業機構,共建了21個教學科研實訓基地。
學院近幾年,整合校內外資源,面向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需求,多次舉辦了世界銀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衛生局等委託的高質量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基層業務人員培訓,並積極開展社會諮詢和社會服務,建立了良好的社會品牌影響力。

培養目標

專業要求: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行政管理學與經濟學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技術,熟悉國家公共事業政策法規、了解國外公共事業發展動態,具有運用公共管理理論、行政法學公共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學生能在政府部門、文化教育、科技與體育、衛生組織,以及市政、社會保險等服務機構從事行政、服務等工作
(一)總體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掌握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高素質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規格
1.思想政治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自覺擁護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
2.專業技能素質:了解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系統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方法和知識,樹立社會工作的價值理想,學習和掌握開展社會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具備從事本專業的基本能力和通過社會工作實踐和社會工作研究,影響社會政策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3.文化素質:善於分析和解決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具有較強的論文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4.身心素質: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鍊合格標準,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聖義務,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培養途徑

(一)培養途徑: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完善督導制度.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
(三)教學手段: :發揮傳統教學優勢;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建立和完善網路輔助教學平台

最低畢業學分

1.標準學制:四年。實行彈性學習年限:三至六年。
2.最低畢業學分: 170學分。
3.授予學位: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學士學位。

分團委工作

學院分團委下設有分團委學生會和陽光義工·志願者協會兩大組織。陽光義工·志願者協會作為社管學院重點打造的學生組織一直秉承“以專業為特色、融知識於義工”的理念,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分團委學生會堅持“團結、熱情、踏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將專業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了義工服務與學生工作的專業化、規範化、持續化的目標。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依託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和分團委陽光義工志願者協會兩大學生組織,定期開展各類豐富的文化實踐活動,涉及文藝、體育、志願服務、專業實習、技能培訓以及網際網路微電影等領域,有效豐富了學院學生的課外生活,並向學校和社會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幹部人才。而在2014年五四評優中,學院分團委以及分團委學生會、分團委陽光義工志願者協會均獲五四表彰,實現“大滿貫”,一年以來的工作得到了同學和學校老師們的高度認可。
多年以來,我院分團委在校團委以及學院領導的支持下,緊緊圍繞“第二課堂”學生教育實踐平台,結合專業特色,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學生活動、志願者服務活動等均取得較大突破。自2013年2月份以來,我院陽光義協共舉辦各項大小活動總計22項,其中,社區類活動總計9項,3項為長期市民學校志願服務活動。我院分團委學生會舉辦或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生活動總計19餘項。
其中,所有活動內容涉及社區服務、文明修身、專業特色、素質拓展、創業設計、創新特色等多方面,如微電影暨海報設計大賽、暑期支教——七彩課堂、“鴻雁傳書、大愛留守”書信往來、科研創新大賽以及駱來山留守兒童學校關愛行動等,均有效地樹立了我校我院學生積極陽光的社會形象,同時,也給我院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鍛鍊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