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始建於1951年,是一所交通特色鮮明,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1951年,根據毛主席指示,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鄧小平劉伯承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創辦學校,時名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組建為重慶交通學院,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水工系相繼併入。2006年,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2018年11月,與同濟大學聯合創辦重慶智慧城市學院

截至2019年2月,學校現有南岸、雙福、大坪三個校區,占地近3000畝,校舍83萬餘m2,館藏紙質和電子文獻440餘萬冊、期刊雜誌1500多種、中外文資料庫100餘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39億元,擁有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萬名,在職教職工2000餘人,下設19個二級學院、62個普通本科專業,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等3個國家特色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水利水電工程等7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0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個
  • 主管部門:重慶市
  • 學校官網http://www.cqjtu.edu.cn
  • 中文名:重慶交通大學
  • 外文名: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簡稱:重慶交大、CQJTU
  • 創辦人西南軍政委員會
  • 創辦時間:1951年11月7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
  • 屬性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李天安
    校長:唐伯明
  • 本科專業:6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 院系設定:土木工程學院、河海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等19個二級學院
  • 校訓:明德行遠 交通天下
  • 校歌:重慶交通大學校歌
  • 校慶日:11月7日
  •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新區福星大道1號
  • 院校代碼:10618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2項
    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等
  • 知名校友孟凡超鄭皆連劉曉峰賴明
  • 科研平台: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
  • 建校銘志: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
  • 交大精神:鋪路石精神
  • 目標定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大學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期刊,文化傳統,交大精神,學校校歌,學校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重慶交通大學自 1951年11月創辦以來,經歷了多次改換校名、多次變更隸屬關係、多次搬遷校址的艱辛辦學歷程。
1951年,為建設康藏公路急需,鄧小平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重慶設立重慶交通大學的前身——西南交通專科學校。
重慶交通大學歷史照片重慶交通大學歷史照片
1951年11月7日,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正式成立。辦學地點設在直轄市重慶南岸區七公里。
1952年,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學校。
1953年,西南交通學校更名為重慶公路學校。
1954年,重慶和四川合併,重慶由直轄市變為省轄市,後於1997年恢復直轄市。重慶公路學校更名為交通部西南公路學校。
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學校更名為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
1958年,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更名為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
1960年8月,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遷入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共同組建為國家普通本科院校——重慶交通學院,辦學地點為重慶南岸區七公里。
1971年,重慶交通學院併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辦學地點為重慶沙坪壩區沙北街。
1979年1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和增設一批普通高校的精神,交通部決定恢復重慶交通學院,並由交通部直接管理。
1960年土木系部分師生遷離成都合影1960年土木系部分師生遷離成都合影
同年5月,重慶航務工程學校與重慶交通學院合併,學校本部從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遷出至重慶航務工程學校校址——重慶市渝中區黃沙溪。
1984年7月,重慶交通學院本部陸續遷回重慶市南岸區七公里。
198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重慶交通學院增列為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併入重慶交通學院。
2000年1月,學校由交通部劃轉直轄市重慶,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2年,重慶市與交通部簽署《關於共建重慶交通學院的意見》。
2004年,重慶市將學校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納入了重慶市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
2004年9月,交通部致函教育部,支持學校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
2004年,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國家大型交通企事業單位均明確表示,將以不同方式全力支持學校更名大學工作和學校的建設發展。
重慶交通大學歷史沿革圖重慶交通大學歷史沿革圖
2005年,重慶市在高等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把重慶交通學院列為重點建設的8所教學研究型大學之一。
2006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重慶交通學院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辦學地點在重慶市南岸區海棠溪街道學府大道66號。
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7年,學校接受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
2009年,國家批准在重慶交通大學設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國家批准在重慶交通大學設立“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2011年2月,國家批准在重慶交通大學設立“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1年7月,占地2400畝的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一期工程建成。重慶交通大學形成雙校區辦學格局。
2011年10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含本科專業及研究生層次學科領域)。
2011年11月,國家批准在重慶交通大學設立“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至此,學校傳統優勢的“路、橋、水”三大主幹學科均擁有和依託的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
2012年2月,由重慶交通大學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攜手組建的“綠色交通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2012年7月,依託“綠色交通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重慶交通大學參與組建的“長江黃金水道綠色和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特殊區域公路大通道協同創新中心”相繼成立。
2012年7月,獲得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八個部門的聯合批准,學校首次獲批建立“水利水運工程專業”院士工作站。
2013年7月,學校成功獲批道路與橋樑國家級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9月,學校牽頭的“綠色交通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第二批“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
2016年,學校易志堅團隊利用力學約束特性實現“沙變土”治沙項目獲廣泛關注。
2016年,學校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創業50強”高校。
中波大學聯盟簽約儀式現場中波大學聯盟簽約儀式現場
2016年,獲批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獲得中央財政專項扶持資金一億元。
2017年3月發起成立“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並於3月21日上午參加聯盟成立及簽約儀式,北京工業大學校長柳貢慧,波蘭理工大學校長聯盟副主席、波蘭奧波萊工業大學校長Marek Tukiendorf,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當選“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第一屆輪值主席。
2018年11月,重慶交通大學與同濟大學聯合開辦重慶智慧城市學院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南岸、雙福、大坪三個校區,占地近3000畝,校舍83萬餘平方米,館藏紙質和電子文獻440餘萬冊、期刊雜誌1500多種、中外文資料庫10餘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39億元,擁有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設有土木工程學院、河海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等19個二級學院,有62個普通本科專業。現有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等3個國家特色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水利水電工程等7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有重慶市“三特行動計畫”特色專業15個、特色學科專業群7個。

院系專業

二級學院開設專業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程管理工程造價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行銷
外國語言文學類英語翻譯
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長江旅遊學院)
新聞傳播學類廣播電視學廣告學
漢語國際教育
重慶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學院)
土木工程(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
重慶交通大學航空學院(重慶航空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
/
(現已停止招生)
/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500人,高級職稱700餘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交通運輸部“十百千人才工程”、重慶市“巴渝學者”等國家和省部級人才120餘人次。聘有兩院院士、知名企業家、工程大師等150餘位特聘或兼職教授。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
“十三五”期間,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力學等12個一級學科獲批成為市級重點學科,涉及4個學科門類。
門類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備註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理學
0705
地理學
工學
0801
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
截止2018年3月,學校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地理學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涉及5個學科門類。
門類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備註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理學
0705
地理學
0711
系統科學
工學
0801
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專業學位
截止2018年3月,學校有漢語國際教育、新聞與傳播、工程等5個專業學位類別,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等10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領域。
專業學位類別代碼專業學位類別名稱專業學位領域代碼專業學位領域名稱備註
0453
漢語國際教育
0552
新聞與傳播
0852
工程
085201
機械工程
085204
材料工程
085213
建築與土木工程
085214
水利工程
085215
測繪工程
085222
交通運輸工程
085223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5234
車輛工程
085239
項目管理
085240
物流管理
0953
風景園林
1251
工商管理
博士學位
截止2018年3月,學校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涉及2個學科門類。
門類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備註
工學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
截止2018年3月,學校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教學建設

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最佳化完善教育教學協同聯動機制,創新人生教育,拓展實踐平台,凸顯“交通+”培養特色,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創新創業園”,開辦“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師班”“海外項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創新創業班”等實驗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7萬名,其中普通本科生2.3萬餘名;累計培養各類各層次人才15萬餘名。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20年超過90%,入選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級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備註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道路與橋樑實驗教學中心
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材料實驗教學中心
航海實驗教學中心
水利水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交通運輸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航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交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工程與工商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工程實訓中心(機電工程實驗中心)
岩土與地質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對外交流

學校倡議成立了“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是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核心成員,開辦貝寧孔子學院,設有教育部備案的歐洲研究中心、貝寧研究中心,與歐美等海外50多所高校開展交流合作。設有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和5個全英文專業,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面向世界各國招收留學生。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建校以來,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創新,在西南地區交通和三峽工程建設的重大科技攻關中取得了大量有影響的成果,成功解決了西部地區300多項交通建設關鍵技術。
學校在山區橋隧、路基路面、內河港航、單軌交通、運輸物流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12項,省部級科技獎300餘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在教育部全國高校200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統計排名中名列第16位;2011年科研經費達1.5億元,2012年,由學校主持,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第一勘察設計院等七家研究單位共同研究,由學校周建庭教授、周志祥教授、顧安邦教授等老師多年刻苦攻關的研究成果“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及套用”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613項,其中國家級181項、省部級663項、重大工程項目(100萬元以上)120項,總經費達7.8億元;獲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62項,授權專利667項,發表學術論文6440篇。
主要科研成果獎項獲獎時間獲獎單位或個人
粉煤灰築路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5年
梁富權、丁良開等
邕寧邕江大橋SRC拱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
顧安邦、劉忠等
大跨徑勁性骨架砼拱橋收縮、徐變非線性因素影響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
顧安邦、劉忠、施尚偉、潘光友、周水興
萬縣長江大橋特大橋(420米)鋼筋砼拱橋設計施工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
顧安邦、劉忠等
三峽工程明渠導流及通航研究與運行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
趙世強、杜宗偉、舒雲龍等
鋼管混凝土拱橋建設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顧安邦、向中富、張永水等
西部山區公路鐵路土石流減災理論與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陳洪凱、唐伯明等
公路在用橋樑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周建庭、周志祥等
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周建庭、周志祥、顧安邦等
國家高等級航道網通航樞紐與船閘水力學創新研究及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胡亞安、李雲、宣國祥、郝品正、張緒進等
廢輪胎修築高性能瀝青路面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何兆益等
山區高速公路運營關鍵技術及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楊建喜等

科研平台

學校擁有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平台,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34個省部級平台,西南水運科學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餘個研發機構。
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級別名稱備註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結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水利水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與控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智慧型物流網路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複雜環境“人-車-路”協同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特種船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城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低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沙漠生態恢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交通工程套用機器人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環境水利工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山區公路水運交通地質減災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高校市級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高校市級交通基礎設施BIM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經委研究中心
重慶市汽車機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經濟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口岸物流與航運經濟研究中心
2011協同創新中心
名稱性質備註
山區橋隧長期性能與安全交通行業協同創新平台
牽頭高校
省部級
綠色交通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牽頭高校
省部級
長江航運工程與智慧型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牽頭高校
長江黃金水道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領銜高校
校屬科研機構(部分):
高等教育研究所
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口岸物流與航運經濟研究中心
新絲綢之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沙漠土壤化研究院

學術期刊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任主編,學校主辦的專業學術月刊《套用力學與數學》,以中英文兩種版本發行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刊編委會有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13名,俄羅斯套用科學院國外院士1名,紐約科學院院士1名。該刊主要發表力學、力學中的數學方法和與近代力學密切相關的套用數學的創造性學術論文,以反映該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套用數學和力學的發展。 該刊被國際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論文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錄。
錢老指導編委會工作錢老指導編委會工作
EI確定該刊為核心刊物,收錄全部文摘,是中國在該學科領域被EI收錄論文最多的期刊,ISI和SCI也將該刊確定為源期刊,並收入SCI擴大版SCI-E。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近兩年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統計,在我國被SCI、EI收錄論文最多的100種期刊中,《套用數學和力學》均連續位居25名以前。該刊為我國力學類核心期刊第二位,是我國評定力學類、數學類核心期刊的引文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將該刊確定為引文源期刊、(遴選)核心期刊,被稱為核心期刊的核心。該刊一直為國家統計源期刊。 國內外十八種權威檢索系統和文摘評論刊物:美國《套用力學評論》、《數學評論》、《當代數學》、《力學》、《宇航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 · 力學》、《文摘雜誌 · 數學》,荷蘭《世界譯文索引》,德國《數學文摘》,中國《中國力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及其資料庫均收錄該刊文摘、題錄。美國力學科學院還評論該刊為 17種國際力學刊物之一,按期報導該刊題錄。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該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中國期刊網》和《中文學術期刊資料庫》。 2003年該雜誌被引總頻次排名中國數學類刊物第二。
學校成立國際學院學校成立國際學院

文化傳統

交大精神

半個多世紀以來,廣大交大師生秉承“明德行遠、交通天下”的校訓,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立足重慶,面向西部,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造就了獨特的學校精神。 學校因交通發展需求而建立,在發展交通科技和培養交通建設人才中不斷壯大,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交通科研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取得的一項又一項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決了西部地區特殊環境條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為國家交通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學校的畢業生在西部交通行業具有廣泛影響,西南地區6個省(市、區)的交通廳廳長、副廳長、總工程師多數畢業於我校;西南地區交通行業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中,我校校友占多數,特別是西藏自治區交通行業75%以上的高級技術人員是學校校友,長江沿線水運建設企事業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多數是學校畢業生。
南岸校區第一教學樓南岸校區第一教學樓

學校校歌

校歌歌詞
巴山麓,渝水旁,啟程川藏路,艱苦奮鬥永不忘。
勤研學,工技強,立志在四方,交通天下大道廣。
甘為鋪路石,明德行遠做棟樑!
甘為鋪路石,興我華夏鑄輝煌!
歌詞釋義
“巴山麓,渝水旁”:巴山麓,巴山一為重慶的山脈之意,二為南山、縉雲山系的統稱,因此可以包含“雙福校區”位居縉雲山系附近的地理位置,此句表明了學校南岸校區和雙福校區位居巴山渝水、山水秀麗的地理位置。“啟程川藏路”,說明了學校的辦學淵源,因學校是當時為川藏路建設培養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而成立;“艱苦奮鬥永不忘”,進一步延伸了啟程川藏路的起源內涵,強調代代交大人不忘艱苦奮鬥,實幹興邦。
“勤研學,工技強”:表明了交大師生“善教勤研,實踐技能、工作能力強”的教學特質;“立志在四方”,進一步說明了交大學子以交通為載體,以實幹和奉獻為品格,走向四方的職業特質及發展狀態;“交通天下大道廣”,進一步強化了學校的交通屬性,及學科專業發展遠景。
60周年校慶慶典現場60周年校慶慶典現場
“甘為鋪路石,明德行遠做棟樑”:從學生的角度,點明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
“甘為鋪路石,興我華夏鑄輝煌”:以學生的口吻,鏗鏘有力地說明了學生的理想抱負,也即學校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辦學育人目標,以及學校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學校領導

校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李天安
黨委副書記:唐伯明周直
校行政領導
校長:唐伯明
副校長:易志堅鄭旭煦王平義、張尚毅、趙明階黃承鋒
校紀委領導
校紀委書記:宋飛
截止2017年10月

知名校友

劉曉峰,男,1947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70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水道與港口系,高級工程師。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
重慶交通大學宿舍重慶交通大學宿舍
謝邦珠,男,196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路與橋樑專業,全國十大橋樑人物,現任四川省公路設計院高級技術顧問、四川省川交公路諮詢公司顧問總工程師,為國家級設計大師。
鄭皆連,男,1941年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1965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樑與隧道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路橋工程專家。
蔣樹屏,男,1978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交通大學前身),“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獲得者,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董事長、首席專家,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何志軍,男,198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樑系,全國十大橋樑人物,貴州省公路橋樑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
孫雲,男,198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全國十大橋樑人物,四川公路橋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
周哲瑋,男,1950年6月生於湖北武漢,1982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現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
孟凡超,男,1982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橋樑系,全國十大橋樑人物,中交公路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賴明,男,1956年8月生出生於江蘇徐州,1982年畢業重慶交通學院,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第9、10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羅霞,女,1962年生,重慶人,1982年畢業重慶交通學院道橋專業,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韓道均,男,1962年生,重慶市人,1983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隧專業,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院長,教授級高工,道橋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鐘華,男,1983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路橋專業,交通運輸部監察局局長。
朱碧新,男,1986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中國交建副總裁。
周文,男,1986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橋系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廣西北部灣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事。
冉仕平,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路工程系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專業,現西藏交通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兼總工程師。
王劼耘,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路橋專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公司總經理。
姜友生,男,1988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樑工程專業,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黨委書記。
劉先鵬,男,1990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港航專業,全國十大橋樑人物,中國交建西南區域總部黨委書記。
王海懷,男,1968年8月出生於四川省南充縣,1991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水港系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現為中國交建副總裁。
劉春紅,男,1995年從重慶交通學院應徵入伍,第七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現任武警交通部隊第四支隊副支隊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