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革斷罟匡君

《里革斷罟匡君》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國語》。這是一篇非常好的保護生態的文章。文章強調利用開發大自然要順時有度、適可而止。這樣大自然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供給人類。絕對不可用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方式無度、違時地開發。全文情節雖簡,卻極盡起伏變化之妙;事情雖小,卻蘊含深刻的道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里革斷罟匡君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國語·魯語上》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左丘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里革斷罟匡君1
宣公夏濫於泗淵2,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3,土蟄發4,水虞於是乎講罛罶5,取名魚6,登川禽7,而嘗之寢廟8,行諸國9,助宣氣也10。鳥獸孕11,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羅12,矠魚鱉13,以為夏槁14,助生阜也15。鳥獸成,水蟲孕,水虞於是乎禁罜䍡16,設阱鄂17,以實廟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櫱18,澤不伐夭19,魚禁鯤鮞20,獸長麑麋21,鳥翼鷇卵22,蟲舍蚔蝝23,蕃庶物也24,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25。”
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26,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27,使吾無忘諗28。”師存侍29,曰:“藏罟不如置里革於側之不忘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里革:魯國大夫,斷:這裡是割破的意思。罟(gǔ):網。匡:糾正。
2.宣公:即魯宣公。濫:這裡是沉浸的意思。泗:水名。發源於山東蒙山南麓。淵:水深處。
3.降:降下。
4.土蟄:動物冬眠時潛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動的狀態。這裡指在地下冬眠的動物。發:奮起。這裡是說醒過來,鑽出土來。
5.水虞:古代官名,掌管水產。講:研究,練習。罛(gū):大魚網。罶(liǔ):捕魚的竹籠。大口窄頸,腹大而長,無底。
6.名:大。登:通“得”,求取。
7.川禽:水中動物,如鱉蜃之類。
8.嘗:嘗新,古代秋祭名。寢廟:古代宗廟。古代宗廟分廟和寢兩部分。供祀祖宗的前殿稱廟,藏祖宗衣冠的後殿稱寢,合稱寢廟。
9.諸:“之於”的合音,其中“之”是前面動詞“行”的賓語,代上文提到的“取名魚,登川禽”。國:也作“國人”。
10.宣:發泄,散發。氣:指陽氣。
11.孕:懷胎。
12.獸虞:古代官名,掌管鳥獸的禁令等。罝(jū):捕獸的網。羅:捕鳥的網。
13.矠(zé):刺取。
14.槁:乾枯。這裡指乾的魚。
15.阜:生長。
16.罜䍡(zhǔlù):小魚網。原選本作“罝”。
17.阱:為獵取野獸而設的陷坑。鄂(é):埋有尖木樁的陷坑。
18.槎(zhà);。櫱(niè);樹木的嫩芽。也指樹木被砍伐後所生的新芽。
19.澤:聚水的窪地。伐:砍伐。夭(ǎo):初生的草木。
20.鯤(kùn):魚子。鮞(èr):魚卵。長:使成長,撫養。
21.麑:幼鹿。
22.翼:用翼遮護,保護。鷇(kóu):待哺食的雛鳥。卵:鳥蛋。
23.蟲:昆蟲,蟲子。舍:捨棄,放棄。蚔(chí):蟻卵。蝝(yuán):蝗的幼蟲,是古人做醬的原料。
24.蕃(fán):繁殖,滋生。庶物:萬物。
25.貪:貪慾。藝:限度。
26.過:過失,錯誤。
27.有司: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官吏為“有司”。
28.諗(shěn):規諫。
29.師:樂師,名存。

白話譯文

魯宣公在夏天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網捕魚,里革割破他的魚網,把它丟在一旁,說:“古時候,大寒以後,冬眠的動物便開始活動,水虞這時才計畫用魚網、魚笱,捕大魚,捉龜鱉等,拿這些到寢廟裡祭祀祖宗,同時這種辦法也在百姓中間施行,這是為了幫助散發地下的陽氣。當鳥獸開始孕育,魚鱉已經長大的時候,獸虞這時便禁止用網捕捉鳥獸,只準刺取魚鱉,並把它們製成夏天吃的魚乾,這是為了幫助鳥獸生長。當鳥獸已經長大,魚鱉開始孕育的時候,水虞便禁止用小魚網捕捉魚鱉,只準設下陷阱捕獸,用來供應宗廟和庖廚的需要,這是為了儲存物產,以備享用。而且,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樹枝,在水邊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魚時禁止捕小魚,捕獸時要留下小鹿和小駝鹿,捕鳥時要保護雛鳥和鳥卵,捕蟲時要避免傷害螞蟻和蝗蟲的幼蟲,這是為了使萬物繁殖生長。這是古人的教導。現在正當魚類孕育的時候,卻不讓它長大,還下網捕捉,真是貪心不足啊!”
宣公聽了這些話以後說:“我有過錯,里革便糾正我,不是很好的嗎?這是一掛很有意義的網,它使我認識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讓主管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遠不忘里革的規諫。”有個名叫存的樂師在旁伺候宣公,說道:“保存這個網,還不如將里革安置在身邊,這樣就更不會忘記他的規諫了。

創作背景

生態問題,古已有之,中國古人對之早有精深共識。魯宣公夏季張網捕魚,大夫里革割斷漁網,力陳自然界萬物皆有生長規律,須按季節捕獵,不可貪得無厭,濫捕濫殺。魯宣公欣然接受里革的意見,停止夏季捕魚的活動。這篇文章就是左丘明為記錄此事為創作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古往今來,為人臣子的為匡救君主過失,敢於冒犯君威直言勸諫者不乏其人,但像里革那樣,對宣公夏濫泗淵的做法,直接採取“斷罟”的行動針鋒相對地加以否定的,卻不多見。所幸的是他不但未遭到宣公的任何責難或處分,反而還受到了褒揚。這實在得歸功於里革借古諷今來巧妙開導宣公的一番諫詞。
這篇諫詞的主要內容就是詳細介紹了古人對捕魚獵獸原則的規定,強調不管是捕撈還是狩獵都應取之有時,用之有度。或取或蓄,必須有利於“助宣氣”“助生阜”“蓄功用”“蕃庶物”,因此要避開鳥獸、水禽的孕娠成長期,嚴格遵守相關原則,使它們能夠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所謂的託言古訓,其實是直接指出宣公夏濫之非時,是貪得無厭的行為。古今鮮明的對比以及顯而易見的道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使宣公聽後深受啟發,立刻覺醒認錯,誠懇地接受了里革的意見。而良臣匡君,賢主納諫,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值得注意的是,里革所論的“古之訓”,比起後來孟子所講的“數罟不入海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更顯得完備而具體。里革可謂是古代中國那些最早注意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學者和政治家們的典型代表了。直到今天這些主張還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古人對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視,以及那一整套傳襲下來的規則,既反映了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光輝側面,更值得今人借鑑。
此外,此篇的結尾也頗為巧妙,當寫到宣公聽了里革的話後,令人將斷罟收藏起來作為鑑戒時,卻冒出一個師存來錦上添花:“藏罟不如置里革於側之不忘也。”如此一下子就把主題升華到了納諫不如用賢上來,不能不說這是本文的另一大亮點。
而且這篇文章敘次井然,有賓有主,行文整飭中雜參差。極具錯綜變化之妙。又善用意外之筆,如開頭寫里革斷罟,陡然驚人;當寫到宣公誠懇納諫時,又變驚為喜,頗帶戲劇性。

名家點評

清·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三:沉毅而有扶疏之意,板正而有圓滑之能。
清·高塘《國語鈔》卷上引俞桐川評:鎔周官月令之義,而出以精煉,鑄局、造句、下字,一筆不苟。柳子厚揣摩數十年,方成得一家文集。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引曹德培評:引古寫得賓主雜然,只用一今字打轉,何等圓淨!斷罟藏罟,涉想俱妙;師存一語,竿頭更進,尤婉而多風。

作者簡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也有說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歷史學家。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春秋時魯國都君莊)人。左丘明博覽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大量古籍,學識淵博。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