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納特·卡爾松

里納特·卡爾松

里納特·卡爾松(Lennart Carleson,1928年3月18日-),瑞典數學家。生於斯德哥爾摩。1992年因“其在傅立葉分析、複分析、擬共形映射及動力系統理論方面的基礎性貢獻”獲得沃爾夫獎,2006年又因“其在調和分析和光滑動力系統方面深刻和重大的貢獻”而獲得阿貝爾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里納特·卡爾松
  • 外文名:Lennart Carleson
  • 出生地:斯德哥爾摩
  • 出生日期:1928年3月18日
簡歷,學術成就,評價,社會活動,

簡歷

里納特·卡爾松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魯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礬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學術成就

卡爾松是當代分析大師,解決了許多困難的未決問題。其中最轟動的是他在1965年證明了Lusin猜想成立,解決了困擾傅立葉分析領域多年的一個基礎問題。這一結果的證明過程非常之難,以至於此後30年內很少有數學家能夠套用。
他的另一重大貢獻是解決了日冕問題(Corona),由此得到的卡爾松測度已經成為傅立葉分析和複分析的基本工具。
1972年證明在二維情形任意階的Bochner-Riesz均值都有界(4/3<p<4),1988年與Benedicks合作證明Hénon映射對非空參數集均存在奇異吸引子從而打開了系統研究此類動力系統的大門,也是他非常有影響的貢獻。

評價

卡爾松在多個領域都有建樹,有人評價他總是解決開創性的最困難的問題,然後就轉到其他領域,將空間留給他人。
阿貝爾委員會這樣評價卡爾松:“他的工作已經永遠改變了我們對分析的看法。他不僅證明了極難的問題,而且他引入的證明方法與定理本身同等重要。”

社會活動

卡爾松是瑞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英國皇家學院、法國、丹麥、挪威、芬蘭、匈牙利等科學院外籍院士。1968年到1984年曾任Mttag-Leffler研究所所長。曾擔任Acta Mathematica雜誌編輯。
卡爾松曾於1978年到1982年任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期間極力促成中國數學會取得代表權。他還積極建立了表彰年輕理論計算科學家的奈望林納獎。他還熱心數學普及工作,曾撰寫了科普著作“Matematik för vår tid”(我們時代的數學)。他培養的26名博士,大多成為全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