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大地震(Lisbon earthquake),是人類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範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誌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這次事件也被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廣泛討論,啟發了神義論和崇高哲學的發展。

基本介紹

  • 名稱:里斯本大地震
  • 時間: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
  • 地理位置歐洲葡萄牙里斯本聖維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約200千米的大西洋
  • 震中經緯度:北緯38.25度,西經9.5度
  • 震級:芮氏9級
  • 震中烈度:10度
  • 傷亡人數:死亡人數約6~10萬人
  • 持續時間:3.5-6分鐘
  • 受災區:葡萄牙南部主要災區阿爾加威
簡介,地震經過,震時情況,震後情況,震中情況,對城市的影響,帶來影響,地震學的誕生,對哲學的影響,關於“天譴論”,對里斯本城市規劃,

簡介

簡述
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 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大的地震。發生在距里斯本城幾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死亡約10萬人。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近30米高,襲擊了里斯本海岸,並使英國、北非和荷蘭的海岸都遭受損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觀測到相當大的波浪。此震發生後過了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這個海域西邊又發生7.8級大地震。18世紀前歐洲神學界勢力較大,不許人們研究地震。里斯本地震後,歐洲的地震研究才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地震及海嘯
1755年裡斯本大地震,發生於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這是人類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地質學家估計這次地震的規模達到芮氏規模9級,震中位於聖維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約200千米的大西洋中。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範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誌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這次事件也被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廣泛討論,啟發了神義論和崇高哲學的發展。
另外火災也燒毀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的詳細航海記錄。嘉模修院的遺址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內,以讓世人認識這場歷史大災難。
現代很多人認為動物能夠預測地震,在地震之前就會逃到高處,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記錄了這個現象,這也是歐洲首個對此現象的記錄。
國王和首相也聘請了很多建築物和工程師進行重建,更藉此機會重新規劃城市,他們興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廣場和擴闊道路,不足一年時間,里斯本已漸恢復規模。

地震經過

地震發生在諸聖日的早上,現代的研究指出該次地震約持續了三分半鐘至六分鐘,令市中心出現了一條約5米(16英尺)寬的巨大裂縫。

震時情況

歐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755年11月1日發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城附近的大西洋海域。里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損失慘重。死者估計為10萬人。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計有15米左右。法國、英國和荷蘭的港口受損失,遠至中美洲海岸也能觀測到海嘯的影響。從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經直布羅陀海峽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是亞歐地震帶的西段。1755年裡斯本大地震正是位於這條帶上,屬於板塊邊界大地震。震級估計在8級以上。1969年2月28日,這個海域又發生一次7.8級大地震,距里斯本城較遠,影響不大。
里斯本大地震里斯本大地震
倖存者對里斯本地震的效應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強烈震顫,高高的房頂“像麥浪在微風中波動”。接著是較強的晃動,許多大建築物的門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蕪的碎石成為被墜落瓦礫擊死者的墳墓。
“在一些地方躺著車輛,其主人、馬和騎士幾乎全被壓死;這裡是母親抱著嬰兒,那裡是盛裝的婦女、紳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壓斷,另一些人被大石頭壓住胸部;有的幾乎完全埋在廢墟里。”
水幾次沖向塔固斯河並急衝進城,淹死毫無準備的百姓,淹沒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隨後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許多起分散的火災逐漸匯成一個特大火災,肆虐3天,摧毀了里斯本的財富。

震後情況

震中情況

頹垣敗瓦的里斯本。這個1755年的德國雕刻表示了地震後生還者在市郊搭建帳篷暫住和對當時趁火打劫的賊匪進行絞刑。
大地震的震中
整場地震和海嘯在里斯本奪去了大約10萬條生命(當時里斯本人口約27萬),85%的建築物被毀,當中包括一些著名景點、教堂、圖書館和很多16世紀葡萄牙的特色建築物,如剛建成的鳳凰歌劇院(Phoenix Opera)、利庇喇宮(Palácio da Ribeira)、里斯本大教堂(Sé de Lisboa)和嘉模修院(Convento do Carmo)等,而即使在地震中沒有即時倒塌的建築物最終也捱不過火災而被摧毀。另外火災也燒毀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的詳細航海記錄。

對城市的影響

大火徹底毀了這座城
1755年11月1日清晨,太陽高照,晴空萬里,大西洋的海風輕輕地吹拂著里斯本。葡萄牙原意是港口之地,而位於入大西洋邊塔古斯河口的里斯本是葡萄牙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僅次於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的第三大港口,停泊著上百支來自英國、荷蘭、法國、丹麥、威尼斯的船隊。但那天,往日喧鬧、繁忙的里斯本卻安靜至極,街上幾乎不見人影,因為這天是萬聖節,天主教徒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除非是生病或者極其特殊的原因,他們一定要去教堂做彌撒,感謝和讚美天主,祈禱他賞賜天國永生的真福,同時也祈求天國的聖賢代為祈禱,這樣他們更有可能往生極樂世界。里斯本四十所教堂和近兩百所修道院裡擠滿了人,尤其是里斯本的保護神文森特大教堂更是座無虛席,就連中間和兩邊的走道上都站著人,教堂門口的台階上還有人等著入內。
大約在九點二十分,就在主祭神父的問候詞還未說完,突然整個教堂就像巨浪中的船舶搖擺起來。教堂頂部的鐘突然亂響起來,接著一聲巨響,神壇上的蠟燭滾到地上,牆上和矗立著的神像甩出來砸在人的身上,鑲嵌在窗戶上的彩色玻璃砸下來,人們一片驚恐,有的想往外跑,有的本能地下跪祈禱。一個在教堂門口等著進去的英國商人告訴他的家人:“幾分鐘後,大地又開始震顫,教堂裡面的人紛紛往外跑。就在那一瞬間,教堂大門的拱形支柱和旁邊的建築晃動著塌了下來,教堂里所有的人都被埋在下面。”
地震的餘波還在顫動,第三次,第四次,里斯本其他教堂和修道院裡的倖存者驚慌失措地往外跑。神父們試圖阻止他們,告訴他們不要逃命,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的懲罰,因為里斯本人好吃懶做,貪婪成性,淫蕩墮落。他們指出很多跡象,比如說出生的死嬰突然增加,天上出現彗星,有人還看到復仇天使在里斯本的上空遊蕩。
被地震摧毀的嘉模修院遺址地震發生於1755年11月1日諸聖日的早上,現代的研究指出該次地震約持續了三分半鐘至六分鐘,令市中心出現了一條約5米(16英呎)闊的巨大裂縫。人們紛紛逃至如碼頭等的空礦地方,此時岸邊的海水慢慢退去,水位低得露出海床上已沉沒的船隻和貨物,約四十分鐘後,一場海嘯席捲里斯本,摧毀了碼頭和市中心,海浪甚至衝到特茹河。而未受海嘯影響的地區也難逃火災的一劫,大火足足燃燒了五天才被撲滅。不過這場大災難破壞的不只是里斯本,在葡萄牙的南部,特別是在阿爾加威,災難的破壞也是前所未見的。
當時的皇室人員幸運地逃過一劫,國王約瑟一世和及其大臣在早上彌撒後就暫時離開了里斯本。約瑟一世在地震後不敢住在石牆之下,他的大臣則在市郊的阿諸打山(Hills of Ajuda)上搭建了大型的帳篷供他居住。國家顧問 Marquês de Pombal(或 Conde de Oeiras Sebastião José de Carvalho e Melo)也在地震中倖存,且立即提出重建計畫,他派人到城內滅火和移走屍體以防止疫症爆發,他把屍體放進船隻之中並於特茹河口進行海葬,而這種方法並不符合當時教會的習慣。
另外,為了維持城內的秩序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他也在城市附近的高處設定了很多絞刑架以作警示,但也有至少34人因此而被吊死。而軍隊也禁止人們離開市郊的範圍,並挑選強健的人協助清理瓦礫。

帶來影響

地震學的誕生

地震學的誕生
首相馬盧除了進行重建外,還對各個堂區因地震而影響的情況進行了諮詢,問題包括:
地震持續了多久? 地震後出現了多少次餘震? 地震如何產生破壞? 動物的表現有否不正常?水井內有什麼現象發生?
對這些問題的幻網科技還存放於葡萄牙國家檔案館。通過這些數據,現代科學家就能對這次地震進行重組。假如當時馬盧沒有進行諮詢,人們就不能了解這次地震的經過。因為馬盧是第一個對地震的經過和結果進行客觀科學描述的人,他也被認為是現代地震學的先驅。
而這次地震的成因,現代的很多科學家還在爭議之中,但經過與其他涉及隱沒帶和矩震級高於9級的地震比對後,專家也認為里斯本大地震是和大西洋的隱沒帶有關的。
里斯本大地震

對哲學的影響

這次地震令里斯本這個天主教國家的首都幾乎毀於一旦,也摧毀了城內很多重要的教堂,整個18世紀,神學家和哲學家還未能解釋這是否激怒神的結果。而地震也影響了很多歐洲啟蒙運動哲學家和思想家如盧梭和康德,而康德更發表了三篇文章試圖解釋地震的成因。
這個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藝術和文明之地的破壞,觸動了世紀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許多有影響的作家提出這種災難在自然界的位置問題。伏爾泰在其小說《公正》一書中寫下了他觀察里斯本地震後感慨的評論:“如果世界上這個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城市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哲學家盧梭試圖尋找怎樣對付地震最有利。他構想,如果人們回歸自然,生活在空曠的地方,地震就不會傷害他們了。
里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現代“地震學之父”之一的英國工程師米歇爾(JohnMichell)(1724~1793年)靈感的主要源泉。在1760年,雖然他對地震成因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但那時他寫的有關地震的研究報告中已試圖用牛頓的力學原理討論地震動。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幾英里岩體移動引起的波動”。他還把地震波分為兩類:迅速的震顫和接著而來的地面波狀起伏。

關於“天譴論”

耶穌會士提倡的“天譴論”並非中國的影響。事實上天譴之說是在那個時代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在整個天主教會和社會上都被看作是當然的解釋。但基督教的天譴說比中國傳統的天譴說在入世方面要消極得多,有相當根本的區別。天主教的天譴說是針對所有民眾的,而中國傳統的天譴說(特別是儒家)主要是針對政府的,有完全不同的意向。這次地震成了很多啟蒙運動哲學家討論的課題,也漸漸催生了歐洲對地震的科學研究和對自然的科學認識,但這並不是耶穌會士,尤其是其代表Malagrida之所以會特別遭到打擊的原因。他們之所以遭到打擊是由當時葡萄牙很複雜的政治經濟和宗教情勢造成的。
當時里斯本雖是全歐第四大城市,很繁榮,葡萄牙在歐洲卻被普遍認為是個落後的國家,恰恰是這個落後的國家在大地震前後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現代國家的形成過程,這次地震成了這個過程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從一個比較傳統的宗教貴族國家變成一個集權的現代國家。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就是葡萄牙的權臣Pombal。他利用了這次地震來打擊任何在他看來不利於國家集權的對手,其中特別以耶穌會為對象,因為耶穌會不僅擁有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而且和葡萄牙的貴族甚至王家都關係密切,雖然耶穌會在道德和知識各方面都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在後來被認為是科學的先驅,但耶穌會的影響力和實際力量在Pombal看來是對國家獨裁的重要威脅。而當時其實天譴說一直在流行,儘管如此,傾向天譴說的天主教會在地震中還是扮演了最重要的救災和重建的角色。
雖然在確立進一步的國家專制的同時,Pombal又積極救災,他對上帝懲罰說的不滿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怕這種論調影響當時的救災的積極性和進程,但這種不滿並非因為他受到了什麼更科學的理論的影響。他的思想來源也是神學的。現代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Pombal在當時扮演的角色是濫權的獨裁者,而不是有啟蒙思想的新政治家。他利用了一起對葡萄牙國王的謀殺事件。日益代表國家利益的葡萄牙宗教裁判所來對付耶穌會士,用各種手段迫使教皇讓步,將耶穌會士宣布為邪教,並將其中重要人物用酷刑處死,更強化了歐洲各國對葡萄牙的落後的認識。

對里斯本城市規劃

當啟蒙思想家在激烈討論里斯本地震的哲學和神學意義的時候,一個深受他們影響並且致力於實踐啟蒙思想的歷史人物站了出來,他就是當時葡萄牙的首相龐巴爾
里斯本大地震發生後,當時的葡萄牙國王約瑟一世看著完全被摧毀的里斯本絕望得甚至想遷都。他問龐巴爾:“現在該怎么回應上帝公允的制裁?”龐巴爾回答:“埋葬死者,確保生者。”
他抓住了用科學和理性的設計方案來重建一個現代化里斯本最好的機會。他選中了八十歲高齡但是效率極高的邁亞將軍作為總設計師,不出一年,邁亞將軍就拿出了里斯本重建方案。幾乎在每一個細節上,包括挑選設計方案、決定房產主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建築期限、控制工程進度和資金流轉,龐巴爾都要親自過目。尤其是兩項至關重要的決定直接影響了今天裡斯本城市的格局。第一,震前的里斯本的中心是皇宮,龐巴爾則將其改為商業、政府和民居為主,這樣原來的皇宮廣場就成為今天的商業廣場。第二,所有的建築都必須符合規定的標準和風格,尤其是所有房子都必須裝有名為龐巴爾籠子的防震木質結構框架。由於木架對稱而且伸縮性較大,能夠分散地震力量。為了測試模型的性能,龐巴爾調動軍隊在模型附近操練,以模擬地震。這是世界上在城市規劃中使用的抗震建築的最早實例之一。類似這樣的舉措,在里斯本長達二十年的重建過程中,龐巴爾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想法出台。又如,為了提高重建速度,他大力提倡預製,所有的鐵活、木活、瓦片、陶磚以及建築門面(包括教堂和修道院)都是標準尺寸,主要的大街都是60步寬(50步是路,10步是人行道),而且所有的街道都按照當時最先進的城市設計裝有路燈、下水道和廁所。1775年,在慶祝里斯本重建完成的盛大慶典上,國王約瑟一世和他的首相龐巴爾舉杯慶祝他們共同的成就。龐巴爾驕傲地說:“稍有觀察力的外國人都會看到一個無可比擬的廣場,一個超過歐洲任何國家的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