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妙祥

釋妙祥

妙祥法師,一九九五年自五台山行腳回至遼寧,後在本溪茅蓬閉關三年。於二〇〇〇年應當地政府及信眾邀請率僧團至大悲寺住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妙祥
  • 別名:妙祥法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個人簡介,大悲寺概況,寺院組織,道場修行,結夏安居,打七,僧團行腳,寺院法會,愛護眾生,免費結緣,妙祥法師法語,

個人簡介

妙祥法師,遼寧海城大悲寺住持,妙祥僧團創始人。年輕時曾參軍,轉業後任某市中心醫院藥劑師。善根成熟,因偶然因緣進入佛門。皈依於營口楞嚴寺體清老和尚。老和尚見師後言:你什麼也不要做,只參究一句“念佛是誰”的話頭即可。妙祥法師居家學佛期間,即過午不食,後來改日中一食,嚴格持五戒。期間並曾依止楞嚴寺另一老和尚能運禪師受學。
後禮安慈法師剃度。
釋妙祥
在山西五台山廣濟茅蓬受三壇大戒。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師攜性空師二人自山西五台山行腳,沿途托缽乞食,不要錢,經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至蓋縣茅蓬。行程3000多里,為大悲寺僧團每年學習二時頭陀的開始。
當時有本溪居士在蓋縣茅蓬打佛七,敬慕師行誼。問師志願,知欲進深山修行,於是言:本溪有山。邀請師至本溪,先住新嶺村柵木溝葡萄園小屋。於九六年春山上雪還未化盡時,師即帶性空師進入本溪南芬區思山嶺鄉甬子峪村深山中,支一簡易棚居住。後本溪居士用泥土、石塊、石棉瓦等建成一簡易房,作為供師閉關之茅蓬。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九日——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師在茅蓬閉關三年。閉關期間主要修楞嚴七,日中一食、常坐不臥、止語,關於楞嚴七詳見《楞嚴經》卷七。
一九九九年後,師雖然居深山中,也有志願男子慕師之日中一食,不捉金錢等戒行,來山請求出家。師思,一人之力弘法太難,應有僧團弘揚此法。應方便攝受他們,講明出關後再行教化。
乃於二月初八,剃度5人。二月十九剃度7人。剃度後,由97年剃度的親藏師父代師帶領他們修行。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九,師出關帶弟子行腳。經本溪、遼陽、鞍山、海城,於九月二十三至營口楞嚴寺。
二〇〇〇年二月初八,應海城市民委、毛祁鎮政府及當地信眾之請,眾望所歸,妙祥法師帶領僧團正式進住大悲寺。

釋妙祥

大悲寺概況

寺院簡介
海城大悲寺,坐落於遼寧省海城市毛祁鎮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環山,山門前有放生水庫,環境清幽,為寂靜修行之處。寺院依傍山勢,建築初具規模,已建成山門、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藥師殿、藏經樓、法堂、禪堂、念佛堂、客堂、齋堂、雲水堂、僧寮等。寺院建築大體是以灰色調為主,青磚灰瓦,沒有絢麗的色彩,沉穩莊重,為修行而建,體現修行原則。
釋妙祥
寺院特點
住持為妙祥法師。妙祥法師一九九五年自山西省五台山行腳回至遼寧,後在本溪茅蓬閉關三年,於二〇〇〇年應當地政府及信眾邀請率僧團至大悲寺常住。
現有僧眾一百二十人(2016年),發心出家及常住護持居士一百多人。另有一下院道源寺,位於海城市接文鎮,有尼眾約二百多人,發心居士約八十多人。
大悲寺僧團遵循佛陀遺囑,以戒為師。修行方式、日常規則都遵照佛制的戒律制定,大悲寺常住有如下八項要求:
一、持不捉金錢戒。(佛制僧人不得儲備使用金錢。全體僧眾不蓄金錢,不接受金錢供養,寺院不設功德箱,禁止放錢,徹底杜絕僧人摸錢隱患,安心辦道。)
二、日中一食。(僧眾每天只吃一頓飯,午後不再飲食,包括茶水、飲料、水果等,藥品除外。在道場內發心出家或護持的居士,也同樣遵守。不別眾食,任何人過齋都食用同樣的食品。)
三、行腳、乞食。(行腳就是行頭陀的意思,遠離鄉里,腳行天下,淡泊人生,脫情捐累。比丘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身命。每年秋季僧團都要例行的二時頭陀,是依照《梵網菩薩戒》中的規定,外出遊化經行,隨緣教化度眾。)
四、不接客僧禮。(常住僧眾不接受外來掛單僧人的禮物,若有供養須上交常住。客堂執事對客僧的禮拜要給予回禮,平等對待。)
五、一切供養歸常住。(僧人所得的一切供養,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據需要統一分配。)
釋妙祥
六、三衣缽不離身(十八種物齊備)。(僧人三衣缽不能離身,三衣必須為壞色。十八種物為《梵網菩薩戒》中所規定,僧人行頭陀時所必須攜帶的物品。)
七、不化緣,不求人。(有求皆苦,無所求,苦才逐漸息滅。恪遵修行原則,不向外化緣,不求人,心不攀緣,方能人心死,道心生。)
八、依教奉行。(依佛所教,放下自我知見,去除分別執著,和合共修。)
以上既是佛陀古制,也是列祖芳規,是在大悲寺修行共住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僧人終身遵守的修行準則。不論是在寺院內,還是寺院外,在各種環境中都要終身奉行。

寺院組織

大悲寺遵照國家宗教法規,叢林傳統清規,以及《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等要求,並結合本寺修行特點,制訂完善了客堂、禪堂、庫房等各項規約。由住持和尚按照叢林請職制度,設立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等僧團執事,組織健全,各負其責,按照規範化、制度化管理,以使僧眾安心辦道,令道場長住久安。
釋妙祥

道場修行

道場奉行男女不共住的原則。依止僧團修行的尼眾寺院,遵守八敬法,每半月前來求請教誡。安居結束,求請見聞疑三事自恣。
大悲寺對禪、淨、密、律、教五宗平等弘揚,沒有門戶之見。僧眾在遵守佛戒的基礎上和合共修。僧眾每天休息四個小時,早二點起床,晚十點休息。寺內有禪堂,懸掛溈仰宗鐘板,僧眾每日坐香五支,每次坐香時間約一小時(念佛的僧眾,每天除隨眾坐第一支香外,其餘坐香時間在念佛堂念佛修行)。僧眾每天集體誦楞嚴咒十遍;每半月依律誦戒。
僧人平日不允許隨意外出,在寺內安心辦道,早晚課誦、坐禪、念佛、聽法、學戒、誦咒、出坡等。佛制規定,日常須穿著灰色為主的壞色染衣,不許穿著華麗、顏色鮮艷的衣服。

結夏安居

每年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大悲寺僧眾都要依照佛制結夏安居。結夏安居是佛教僧團一年中的重要行法,是按佛教律制修行的根本內容之一,是精進修道的一種加行。安居期間,僧眾聚集一處,皎潔其行,精進辦道,無重大事緣不得外出。僧眾安居期間以學習戒律為主,在七月十五日,解夏自恣。在自恣日,僧人互相檢查九旬(九十天)之內是否有犯,犯則如法懺悔,令僧清淨,諸佛歡喜。

打七

釋妙祥
大悲寺僧眾每年一般打三個七:兩個戒七和一個念佛七。戒七,即在打七中,晝夜不停地誦戒,以使人能夠真正地與戒相應,從而達到“心即是戒,戒即是心”。《梵網菩薩戒》云:學誦戒者,日夜六時(即二十四小時),讀誦是戒。比丘第一個戒七誦比丘戒,第二個戒七誦菩薩戒。沙彌於兩個戒七中,誦沙彌戒、毗尼日用切要、佛遺教三經。念佛七與其他道場佛七方式基本相同。

僧團行腳

每年的八月十五後,僧眾集體外出,行二時頭陀,沿途托缽乞食,野外露宿,行走里程約六百多里,歷時十五天左右。這幾年已行走過遼寧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北省、山西省、陝西省、內蒙古等地。
自一九九五年至二〇一六年,僧眾行腳已有二十二年歷史。行腳乞食,可折伏我慢,除去執著,福利群生,令眾生對佛法生淨信心,塑天下僧人形象,佛言:“頭陀行住,佛法亦住。”
釋妙祥

寺院法會

大悲寺只在每年四月初八浴佛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舉辦兩次大法會,並傳授三皈五戒。每次法會有各地居士數千人參加。法會前一天下午進行三皈五戒的開示,使求受者明白皈依受戒的意義。晚課後進行通宵拜懺,令與會者懺悔清淨。次日上午進行法會活動,下午舉辦皈依授五戒儀式,免費發放皈依證。法會期間各項事務由居士發心參與,不收取任何費用。

愛護眾生

寺院內在醒目處放置“注意腳下眾生”、“愛護眾生”等牌子,齋堂對於生蟲的食品,也進行嚴格挑選。大悲寺使用的鼓,鼓面為合成材料,以培育對眾生的平等慈悲心,不使用動物皮。道場內凡含動物成分的食品、藥品,均不使用。不使用帶有動物形象的日常用品,也不食用做成動物形象的素食品,將愛護眾生做到細微處。

免費結緣

大悲寺沒有門票,不搞旅遊,僧人不搞經懺,所有佛事活動不收錢,寺院沒有任何經營買賣行為。流通處的經書佛像等法寶免費結緣。對佛菩薩字號、形象,殘缺的經書不許隨便毀棄,加以妥善保護。為了接引倚重網際網路的現代人,辦有“溯源佛教網”,網站由僧人指導,居士做日常維護。寺院整理製作的“溯源”系列書籍、音像等出版物皆免費流通結緣。
釋妙祥

妙祥法師法語

釋妙祥
內容摘自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微信。
修行容易守戒難,不守戒條魔一般。
守住戒相心坦然,提木叉保解脫船。
願汝成真出家漢,清淨無為虛空般。
高尚品德如青蓮,行解度眾大法船。
——妙祥法師於茅蓬時勸誡某僧所作偈
……
溯本歸源
戒律只有佛能制定。我們現在為什麼要拚命地追求一些佛原始的東西?並不是說我們需要這種相,我們追求這種原始的佛教,是因為更正規,能使我們的身心更體會到佛所制定的這些戒律的內涵。想追溯佛制的本意,我們現在離得還很遠,因為三千多年了,有很多東西它有間斷的地方。——妙祥法師
正道苦行
“以苦行的形象度眾生,是否不太適合時代?”比如我們行腳乞食時,很多人聽說我們不要錢,突然愣住,他從沒有過這種停住的狀態,不知所措,像聽天方夜譚一樣。這世界還有不要錢的?就一個極大反應,特別歡喜。這歡喜不是源於我們不要錢,是源於他心裡,從金錢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妙祥法師
釋妙祥
乞士乞食
出家人是乞士,乞士就是要乞食的,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色身。不能進行乞食的人就不能剃度。作為僧人,每年都要行頭陀,要乞食生活,這已是最低標準了。應該做好時刻進行乞食生活的準備,我們吃飯用缽,就是要時刻做好乞食生活、做好下頓沒飯吃或這頓吃不飽的準備。——妙祥法師
衣缽清淨
一定要把這缽如法,從中國這塊兒傳下去,把釋迦佛的衣缽都變成最如法、最清淨的傳下去。衣缽要是清淨,法就會住世,就會清淨,僧相就能逐漸地都清淨起來。僧相一清淨,佛法就會更加住世。這不是小事,這是個大事情。千萬不要輕視缽,缽就是你的命根子,所以佛說三衣缽不要離身。——妙祥法師
降伏貪心
我們並不是為了要用儉樸來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而是我們要修這個心,不是為了名譽和利,或是達到什麼。因為這種儉樸能降伏我們的貪心,它像鎧甲一樣刀槍不入。你穿著破衣服走道時,那女的看見你就遠遠躲開,認為你太埋汰,別髒了她。就是她跟你說話,她不會給你使什麼表情的,是不是?——妙祥法師
釋妙祥
正道苦行
宣化上人曾講過:“翻遍大藏經,沒有看到一位祖師不進行苦修而成就的。”祖師們都得苦修而成就,何況成佛呢!釋迦牟尼佛都是不斷地捨身、舍肉、舍骨髓,才成就佛道的,所以說成佛必須不斷地破我執。你執著貪吃、貪睡、貪色、貪名、貪利,怎么能成佛?只有去掉這些,才能成佛。——妙祥法師
何處生存
“不摸金錢不足以生存”,這要看我們是想生存在世間裡,還是想生存在佛法里?如果想生存在世間,那確實需要金錢維持生活,需要應付買菜、買鹽、看病等事情。如果想生存在佛法裡,佛法的戒律就是不摸金錢,那不摸錢就是我們的糧食,就是我們需要的一切甘露,就是我們的生命。——妙祥法師
無私無求
要學僧人,終身無所求,沒什麼可求的。我既不求官,我也不求名,也不求利,我啥都不求。我就是為了眾生,為了佛法活著,把正氣留給人間,就完事了。至於什麼地位,這些東西不在乎。但不在乎,並不是不講究方法。越是無我的人,他實際上更有智慧。——妙祥法師
釋妙祥
恆順眾生
恆順眾生指的是度眾生,就是度貪嗔痴。不管從哪個角度,立著或倒過來,都不會改變我們度眾生的心,也就是守戒的心不應改變。不離開佛法,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並不是說眾生需要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什麼叫恆順眾生,那不是恆順眾生,那你本身就是眾生,本身就是墮落。——妙祥法師
正念無邪
你得病它怎么來的?因為正氣不足,邪氣興盛,所以才得病。中醫講正氣內守,邪之何乾?有正氣,邪氣就不可侵了。所以得了病,先扶正氣。正氣在哪?就在正念里。讀經、拜佛,特別是嚴持戒律,會使我們生起正氣。還有放生,慈悲心一起,這個正氣就出來了,裡面的因緣就會改變。——妙祥法師
大小二乘
所謂小乘,只是具體的,是一個基礎的東西。有的人就把基礎的東西稱為了“小”。因為基礎的東西會使你圓滿地得到果實,它不能小。所謂的大,它是無相的,無相的它更沒有大小之別。是凡修大乘的,絕不會說“你這人修的是小乘”。只有本來就心量狹窄的人,才會發現有大小二乘。——妙祥法師
釋妙祥
戒殺吃素
我們多生多世,在各道里輪迴過,我們也當過螞蟻、當過貓、當過狗、當過雞……它們都是我們的父母、姐妹。我們把它殺了,都不知道是在殺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另外,一切眾生相都是自己心中之物,如何可以傷呢?所以吃素不但對我們學佛來講是應該的,就作為人來講也是應該的。——妙祥法師
吃素健康
吃素的人也有病,但有病和有病不一樣。信佛吃素的人,看著病很重,但真正檢查器官上沒什麼損傷,人家說你身體很好。吃肉的人,除非沒病,有病了一檢查就很重,查出病時可能人就快沒了。所以說本質上不一樣。為了自己長壽健康,為了兒女健康,為了所有眾生,我們都應該吃素。——妙祥法師
執著不是佛法,持戒不是執著;
持戒是破執著,不持戒是執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