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燜鯽魚

醬燜鯽魚

醬燜鯽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傳統佳肴,主要食材是鯽魚,主要烹飪工藝是燜。做法簡單,鯽魚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醬燜鯽魚
  • 主要食材:鯽魚,大豆醬
  • 分類:家常菜
  • 口味:鹹,辣,鮮
所需食材,製作方法,做法一,做法二,食用須知,營養價值,營養成分,宜食人群,

所需食材

材料:鯽魚:4條 560克 大豆醬:70克
花椒:10粒 八角:3顆 乾辣椒:2顆 姜:3片 蒜:4瓣
料酒:1大匙 油鹽適量

製作方法

做法一

製作步驟
1、鯽魚挖鰓去鱗,拽出腥線,清洗乾淨。加入約1大匙的料酒淋在魚身和魚腹中。醃製十分鐘。
2、炒鍋燒熱,用薑片在鍋內來回擦拭。(煎魚不破皮的妙招)
3、用廚房紙擦去魚身上的水分。
4、鍋內放油,加入鯽魚。兩面煎至金黃撈出待用。
5、用煎魚剩的油爆香薑絲、乾辣椒段、和花椒八角。
6、加入大醬翻炒。
7、加入2碗水。
8、加入煎好的鯽魚大火燒開。小火燉煮15分鐘左右。
9、把燉好的魚撈出裝盤。
10、把蒜末加入剩餘的湯汁中。
11、大火燒開。
12、把湯汁淋到魚身上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
1、用姜擦鍋是為了防止煎魚的過程中魚破皮兒。
2、魚下油鍋煎的時候,不要馬上翻動。魚煎到金黃時再翻動。
3、由於醬已經很鹹了,所以不用額外加鹽了。
4、第11步燒汁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入適當的水澱粉,把湯汁收稠再淋入魚身上。

做法二

製作步驟
1、 把小鯽魚宰殺洗淨,碼上黃酒去腥。
2、 把生薑、大蒜、豆瓣醬切成碎末後,拌在一起,
3、 炒鍋上火後,放菜油燒熱。將小鯽魚在鍋里炸一下,撈起。
4、 把生薑、大蒜、豆瓣醬的碎末混合物放入油鍋里炒香。
5、 將魚放入鍋里,加入冷水,使其剛好沒過魚。
6、 慢火燜煮15分鐘,加入醬油、醋、白糖、料酒、醪糟。
7、 再煮5分鐘後把魚撈起裝盤。
8、 在鍋里加入蔥花,收乾湯後。把鍋里的湯汁淋到魚上即可。

食用須知

營養價值

1.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醬燜鯽魚醬燜鯽魚
2. 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 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營養成分

熱量:724.46大卡
鈉:2760.04毫克
鉀:2108.65毫克
磷:1218.63毫克
膽固醇:728毫克
鈣:496.09毫克
鎂:273.16毫克
胡蘿蔔素:129.5微克
維生素A:109.3微克
蛋白質:105.55克
硒:89.3微克
碳水化合物:41.27克
脂肪:16.07克
煙酸:15.89毫克
碘:13.86微克
維生素E:13.77毫克
鐵:12.55毫克
鋅:11.96毫克
膳食纖維:2.91克
維生素C:2.2毫克
錳:1.59毫克
銅:0.84毫克
維生素B2:0.72毫克
維生素B6:0.56毫克
維生素B1:0.29毫克

宜食人群

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