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藏書目

醫藏書目

《醫藏書目》作為現存我國第一部醫學目錄,作者殷仲春。他試圖把它寫成佛教化的醫學著作,兩次作序反覆申明這種意圖,家人也寫跋強調此點.書中用佛教術語進行分類,還請僧人作序,使此書表面上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但是經過研究之後便發現他只是掛了個佛教的幌子,絲毫沒涉及佛教的精髓。佛教作為一門學問,內容極其精深,其中也包括醫學,我們稱之為佛教醫學。《醫藏書目》也未涉及佛教醫學的內容。因此可以說。《醫藏書目》是一本純之又純的中國固有醫學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藏書目
  • 類型:醫學目錄
  • 作者:殷仲春
  • 特點:現存我國第一部
創作背景,作者介紹,藝術特色,書目比較,

創作背景

中國佛教到了明朝已經處於衰微時期,出現了在家居士研究佛教的風氣,著名的有宋濂、李贄、袁宏道、瞿汝稷、焦、屠隆等,都撰有佛學著作。由於這些人都是儒家學者.此舉促進儒學界對佛學的融通。到了晚明,整個儒學界才開始對佛學採取融通的態度。現存我國第一部醫學目錄《醫藏書目》與佛教的關係,正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其作者殷仲春作為一名儒醫,不可能不受到此思潮的影響。其著作《醫藏書目》在體例上亦是仿照焦《國史經籍志》的:“我師焦弱侯先生(焦字弱侯--筆者注)纂經籍志.臚列諸類,皆系以小論,明作者之旨,於乎盛哉j我友殷方叔作醫藏目,分若干竹函.函後各著小淪,其體例大略仿焦先生。”

作者介紹

殷仲春,明末儒醫。雖工岐黃,但在地方志里多被收入隱逸欄目。平日弦歌賣藥外,喜購古書,考校頗勤;臨摹古帖,楷書直逼晉唐。殷氏性格淡泊,不喜結交權貴。“惟與禾中高士高松聲、姚士遴、王淑民、釋智舷相過從。載酒問奇,刻燭分韻。”智舷,字葦如,號秋潭。秀水金明寺僧。有黃葉庵集。”
智舷亦以詩僧自居。詩篇明白易懂,為人描寫了一種優遊自得,寂靜恬適的詩境。
自古隱士、僧人多為朋友,殷仲春、智舷即為其中一例。他們性情相投,以詩歌書法,更以淡泊、空靈的心相交。在美酒的陶醉中,共同探討人生及天地哲理,什麼醫學.佛學。那只是人為的劃分,世界原本一體。
殷仲春不但與智舷相交,也與其它僧人交往.從殷氏“泛湖至白蓮寺因登會龍山”這首五言古詩中可以反映出來。僅摘幾句如下:“振衣叩禪關,復直同心哲,晤言析勝義,蓮社欣復結,洄登孤嶼,迅湍分流決,野日澹清暉,林薄映,幽禽響蔥,狎鷗戲清洌,景落判中流,登艫望猶觖,擬將學生無生,相隨詠禪悅。”
另外,由詩中“振衣叩禪關……相隨詠禪悅”,及《醫藏書目》指歸函的小序中“禪家有頓悟、漸解,醫須漸解以及頓悟,頓悟難離漸解”,可以斷定,殷氏所宗為佛教中的禪宗,禪宗是此期佛教中最主要的流派。
在與僧人的頻繁交往中,殷氏耳濡目染,對佛教由欣賞到崇拜,也曾經有過皈依沙門的想法。對佛教經典,殷氏更是推崇備至。認為“世人珍重嚴敬者,莫如內典;廣被獲濟者,亦莫過內典。內典為佛教人士對佛教經典的敬稱。殷氏作為世俗之人,亦這樣稱呼,其對佛教的敬慕,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充分表達對佛學的推崇,殷氏把佛學引進了他的醫學著作《醫藏書目》里,不但用佛學術語為歷代醫著分門別類,各函序里也充盈著佛教用語,使此書帶上濃厚的佛學色彩。

藝術特色

書名.序跋的佛學色彩
關於《醫藏書目》書名中“醫藏”的含義殷仲春的朋友陳懿典作了如下的解釋:“載籍之有藏,自佛乘始也,其多至五千有奇,而括之以三類:曰經、曰律、曰論,後道家仿其意搜演推廣,而有道藏。……我友殷方叔作醫藏目……”亦仿此意。在醫籍中,此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殷氏自序里,把佛教經典認為是拯救生命的無上法。“如來以法藏印證現在,過去、用未來,其諸龍藏內典,真實出世,超凡聖果.此無上法”在“又記”里,進一步解釋為“況佛藏有藥師之經,勤禮懺誦,即得清涼解厄,”另外,亦闡明本書的最顯著特色。“按醫藏錄者,取諸如未法藏,權立其名.以濟度眾生也。”
僧人為醫書作序,可謂鳳毛麟角。詩僧智舷為《醫藏書目》作序,使本書更具有濃郁的佛學色彩。
智舷先敘述了佛教的醫藥觀。“三界眾生,受病於始動中,其病恨幽深固結.非具正偏知覺者不能悉知其病,非發廣大慈悲者不能拔去其根.故諸佛菩薩乘其願力.於三界中現身說法.冀拔去其病苦之根以安樂之者,藥師、如來、藥王、藥上菩薩等是已。”
接下去.又論及中國醫家及醫書。“若然者.則安知夫神農、岐黃、盧扁以來擅醫藥之精者.非諸佛菩薩之所化現乎?其所著書,安知其不從無量佛所親承印證,重習成就。慈悲智慧海中之所滋出乎?”智舷生硬地、主觀地把中國醫家及醫書認為是佛教的重現.其實是欲調和二者的關係.也適應了當時佛教日益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調和的趨勢.相比之下.殷仲春把佛學視為無上高的學問.顯得偏頗、迂腐。
最後.智舷從佛教的角度闡明本書的創作意圖。“此先生之所以撰醫藏書目
欲與世之業醫者同乘此筏.遊子病苦之海.令彼已病、當病未病、憂愁苦惱者同登安樂之彼岸.然後已乎!此先生撰述之本意.聊為拈出。殷仲春之孫殷觀國為重刻《醫藏書目》作跋,亦從佛教的角度闡明了本書的創作意圖,與智舷的序,有異曲同工之妙。殷仲春遍覽朱純宇、饒道尊的群書後,“作而曰:醫家之道廣矣大矣!雖然余不忍獨窺堂奧也.爰分所聞為二十函.每函冠以小論,闡其要義,顏曰《醫藏目》.蓋取象教三乘五宗之旨而實仰體釋迦.老子慈心.廣無上正覺.用惠後學於靡窮也。”
正文中的佛學色彩
《醫藏書目》以前的醫書目錄.通常以醫經、本草、針灸、婦科、兒科等來給歷代醫書分類
《醫藏書日》則別出心裁.用佛教用語來給醫書分類.實際上.仍按以上分類法.只不過換了佛教名同而已。
《醫藏書目》把醫書分為20類,即20函分別稱做:無上函(各科醫書)、正法函(傷寒類)、法流函、結集函、旁通函、散聖函、玄通函(皆為各科醫書)、理窟函(脈學類)、機在函、(眼科類)、秘密函(各科醫書)、普醍函(本草類)、印證函、誦法函、聲聞函(皆各科醫書)、化生函(婦產類)、楊肘浸假函(外科類)、妙竅函(針灸類)、慈保函(兒科類)、指歸函(各科基礎書)、法真函(養生類)。
函名為佛教術語所有:無上(謂無有過於此者)、正法(真正之道法也)、法流(正法相續不絕,如之流也)、結集(佛滅後.諸弟子相會.為防止異見邪說.誦佛陀之說法.舉各自所聞確實者.結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經典)、秘密(秘為秘奧之義.言其法門之深奧也;密為隱密,言不易示人也。佛說諸經各有秘密之法。)、聲聞(梵語.舍羅婆迦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聞佛之聲教,司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子涅者也。是為佛道中之最下根)、化生(四生之.謂依託無所.忽然而生者.如諸天、諸地獄及劫初之人是也)。
其它.還有佛教雜語.如理窟(道理之窟也)。佛教食品.如普醍中的醍即醍醐。另外.印證的“印”,楊肘浸假的“假”.慈保的“慈”等都是佛教術語。
在各函小序里也聞雜有佛教用語,機在函有“佛祖曰金屑雖貴,入眼為塵。”普醍函有“如釋氏醍醐,以清涼味解脫諸煩惱也。”誦法函有“誦法函者,熟其記誦,便於應酬。此皆為鈍根而設也。……此不可無,又不可如釋道咀咒.留連於口吻”。聲聞函有“聲聞者,非謂辟支之謂也。”指歸函有”指示學者得正脈而深明乎妙理,使不雜淆於里,而得聖賢玄奧.如大藏經以般若印心既及楞嚴、華嚴為入悟之漸。”後面還把醫學與佛教的學習方法相比較。“禪家有頓悟、漸解.醫須漸解以及頓悟.頓悟難離漸解.一為修己之性。一為救人之命.故有差別。”
雖然.《醫藏書目》正文裡有不少佛教用語.乍一讀來.覺得此書佛學包彩濃厚。但是細讀之後.便發現此書與一般醫書沒什麼區別。內容是純中國醫學的.是換了件用佛教術語作為點綴的外衣。因此本書的佛學包彩是表面的、形式化的。

書目比較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醫藏書目》佛學色彩的表面化,特做如下比較:儘管《醫藏書目》帶有許多佛學色彩.但它未收一本佛教醫學的專著。其它綜合目錄.如《隋書·經籍志》、《通志》絲毫不帶佛學色彩.卻收有一定數量的佛教醫學專著。
《隋書·經籍志》所收佛教醫學專著有:諸藥異名、單復要驗方、釋道洪方、療百病雜丸方、議論備豫方、論氣治療方、釋僧匡針灸經、龍樹菩薩藥方、西域波羅仙人方、婆羅門諸仙藥方、婆羅門藥方.耆婆所述仙人命論方、乾陀利治鬼方、新錄乾陀利治鬼方、龍樹菩薩養性方、寒食散對療、解寒食散方、胡洽百病方.共l9部。另外,據書中記載.梁代的佛教醫學著作.到了隋朝已經亡佚丁一些.這說明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佛教醫學專著,要多於《隋書·經籍志》所載。
《通志》作者鄭樵在《藝文志》里把所有的醫書劃分為26類.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鄭樵把從國外傳來的方書單獨成類,稱為“胡方。”其中包括從印度傳來或譯自印度的佛教醫方菩作。比《隋書·經籍志》前進了一步。
另外,在脈經、明堂針灸、本草、方書、寒食散、病源、五藏、瘡腫、眼藥、口齒、香薰共1l類里.也收有佛教醫學著作。鄭樵把本草分為本草、本草音、本草圖、本草用藥、採藥、炮炙7類.過於繁瑣。如果它們算做1類的話.26個類目實際只剩20個即在20個類里有11個類收有佛教醫學著作。這說明不論是從中國傳來或譯自印度的佛教醫學著作,還是中國本土的佛教醫學菁作,其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涉及中國因有醫學的半數記憶體。
另外。《舊唐書》、《新害書》、《宋史》、《郡齋讀書志》、《崇文總目》也都收有佛教醫學的專著。官方正史著作收有佛教醫學專著,更能表明佛教醫學已超出寺院的圍牆,走向世俗社會,成為對中國有醫學的有效補充成分。久而久之,也就成為中國醫學的不可分刪的一部分。《醫藏書目》作為現存我國最早的醫學目錄,對佛教醫學這部分內容絲毫未涉及,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也自然降低了它自身的價值。上面所做的比較.是對《醫藏書目》的佛教色彩的一種有力的否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