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稱讚了劉禹錫的才華,對劉禹錫貶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極度不平和無限感慨,抒發了兩人同病相憐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視甚至戕害人才的統治階層。這首詩體現了白居易詩坦率真誠,敢於直言,將各種問題寫入詩中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劉二十八使君:即劉禹錫,劉禹錫在同宗同輩兄弟姊妹之間排行為第二十八,所以稱他為劉二十八。使君,漢代稱呼太守為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⑵引杯添酒:斟滿酒杯。
⑶箸(zhù):筷子。
⑷國手:指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徒為爾:白白努力。
⑸不奈何:無可奈何。
⑹舉:向上抬。
⑺蹉跎(cuō tuó):受挫折,這裡指失意貶官。
⑻合被:應該被。合,應該。是與命中注定相符合的應該。折:折損,損害。
⑼二十三年:劉禹錫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舊曆九月被貶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朗州司馬。十年後,奉詔入京,又復貶任連州刺史,轉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方得回京。預計回到京城時,已達二十三年。

白話譯文

你為我舉起酒杯斟滿酒,咱們一同狂飲,我為你拿著筷子敲碗碟吟唱詩歌。
哪怕你的詩在全國排在前面也沒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頭地也是無可奈何。
放眼別人風風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獨寂寞。滿朝文武都在升遷,只有你卻頻繁遭遇種種不幸。
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說遭受點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這磨難也太多了。

創作背景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寫了這首《醉贈二十八使君》送給劉禹錫。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白居易有兩個好友,年輕的時候跟元稹交往最深,兩人並稱“元白”。而晚年則跟劉禹錫的關係較近,並稱“劉白”。如果沒有二人深厚的友誼,沒有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肯定與欣賞,是不會有這首詩的。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劉白二人相互賞識,也只有這樣才有了無拘無束地把酒言歡、吟詩作樂。“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國手”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對劉禹錫的極盡賞識,但是如此優秀的人才也沒辦法改變命運坎坷的局面。這兩句為下文劉禹錫的坎坷命運做鋪墊。“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一個“國手”遭遇的卻是“長寂寞”,不能不說劉禹錫的命運太“蹉跎”了。作為劉禹錫的好友,詩人感到憤怒、失望,為劉禹錫抱打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詩人一方面讚揚了劉禹錫的才情,另一方面對劉禹錫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這種直率與坦誠絕不是寫給一般人的,只有友誼深厚才有如此言語。詩人在為劉禹錫鳴不平的同時,實際上將矛頭指向了上層統治者,批判了那些不珍視人才,甚至戕害人才的統治階層。
劉禹錫為回贈這首詩,寫下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有意思的是後人對劉禹錫的這首詩評價更高,尤其認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更能體現劉禹錫樂觀、豁達的狀態,相比該詩裏白居易那副抱怨命運的狀態更有意境。不可否認,劉禹錫的詩讀來更加的堅韌與豪放,但白居易詩歌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坦率、真誠,敢於直言,往往將各種問題寫入詩中。

名家點評

中國王維研究會名譽會長師長泰《白居易詩選評》:此詩盛讚劉禹錫的才華,對其坎坷命運深表憤懣,抒寫同病相憐之悲慨,表現二人深摯的情誼。“詩稱國手”幾句,概括了千古才人的共同遭際,故宋代樂史《李翰林別集序》云:“嗚呼!以翰林(李白)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見,而乃飄零如是。白居易贈劉禹錫詩云:‘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斯言不虛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年間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