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觀潮應制

《酹江月·觀潮應制》是南宋文人吳琚創作的一首應制詞。該詞上片描寫錢塘涌潮到來時的奇觀,甚是奇肆壯麗;下片描述弄潮和觀潮的情景,亦有聲有色,其中還隱寓恢復中原之志,含蓄得體地迎合了統治階級的虛幻心理。全詞詞人以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烘託了皇家的高貴尊嚴,以杭州江山的奇秀景色象徵了京都的太平繁華。該詞反映了南宋統治階級的遊樂生活及其粉飾昇平的心理,既具有於歌頌中暗寓激勵與諷諫的作用,也不失獨特的審美價值。該詞意境壯麗宏偉,詞筆飛動勁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酹江月·觀潮應制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吳琚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酹江月1·觀潮應制2
玉虹遙掛,望青山隱隱,一眉如抹3。忽覺天風吹海立,好似春霆4初發。白馬5凌空,瓊鰲6駕水,日夜朝天闕7。飛龍舞鳳8,郁蔥環拱吳越。
此景天下應無,東南形勝9,偉觀真奇絕。好是吳兒飛彩幟,蹴10起一江秋雪。黃屋11天臨,水犀雲擁12,看擊中流楫13。晚來波靜,海門14飛上明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酹江月:詞牌名,即“念奴嬌”。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
2.觀潮應制:即應皇帝的命令寫觀潮詞。制,指皇帝的命令。
3.一眉如抹:比喻隱隱青山如美人的一抹黛眉。
4.春霆:春雷。
5.白馬:比喻江潮奔騰如白馬。
6.瓊鰲(áo):玉鰲。鰲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相傳天帝命巨鰲承載著海上神山。這裡也是比喻江潮洶湧就好似白色的海龜駕浪而來。
7.朝天闕(què):朝見皇帝。
8.飛龍舞鳳:指盤踞在杭州東南的天龍山、鳳凰山。
9.形勝:地理形勢優越。
10.蹴(cù):踢。
11.黃屋:帝王車蓋,以黃繒為蓋。
12.水犀雲擁:形容吳越江潮的氣勢宏偉。水犀,指水軍。
13.中流楫:祖逖率兵伐苻秦,渡江於中流,敲打著船槳發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罷休。後以此典形容報效國家的壯懷激烈和慷慨志節。
14.海門:縣名。在浙江省黃巖縣東北、靈江口南岸。

白話譯文

潮水來時,望遠處青山若隱若現,一條玉色長虹遙掛在天際。潮頭到時,像是天風突然將海水吹得豎立成牆,又好似春雷初響。洶湧的波濤猶如白馬凌空,玉色的巨鰲浮在水上,日日夜夜向皇宮朝拜。飛濺的浪花好似龍飛鳳舞,拱衛著宋朝的中心地區吳越。
天下沒有這么雄偉的景色,東南的勝景,真是奇絕的壯觀。好似江中弄潮兒手中彩旗飛翻,踢起了一江秋天的白雪。高聳的觀潮台上皇帝的黃傘蓋,仰望如在天上。穿著水犀皮盔甲的軍士流動如雲,看那些戲水的弄潮兒們表演多么精彩。晚上潮退波靜,遙遠的海口處升起了明月。

創作背景

該詞是宋孝宗陪同太上皇觀錢塘江潮時吳琚“應制”面作。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七記載:“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恭請兩殿往浙江亭觀潮。進早膳訖,御輦檐兒及內人車馬,並出候潮門。先命修內司於浙江亭兩旁抓縛席屋五十間,至是並用彩纈幕簾。得旨,從駕百官,各賜酒食,並免侍班,從便觀看。先是澉浦、金山都統司水軍五千人抵江下,至是又命殿司新刺防江水軍、臨安府水軍並行閱試。軍船擺布西興龍山兩岸,近千隻。管軍官於江面分布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奉聖旨,自管軍已下,並行支犒一次。自龍山已下,貴邸豪民彩幕,凡二十餘里。車馬駢闐,幾無行路。西興一帶,亦皆抓縛幕次,彩繡照江,有如鋪錦。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兒、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執十幅彩旗,踏浪爭雄,直至海門迎潮。又有踏混木、水傀儡、撮弄等,各逞技藝,並有支賜。太上喜見顏色,曰:‘錢塘形勝,東南所無。’上起奏曰:‘錢塘江潮,亦天下所無有也。’太上宣諭侍宴官,令各賦《酹江月》一曲,至晚進呈,太上以吳琚為第一。”這段記載既描寫了此次皇家現潮的經過及其盛況,反映了南宋統治階級的遊樂生活及其粉飾昇平的心理,也揭示了吳琚此詞“應制”而作的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詞起三句,先寫環境氣氛。涌潮到來之前,江面開闊平靜,遠望對岸隱隱的青山,如同一抹眉黛。三句寫寧靜的氣氛,以作烘托。“忽覺”二句,寫海潮初起的聲勢。“天風吹海立”,“初發”二字,寫潮聲自遠而近,如春雷隱隱。“白馬凌空,瓊鰲駕水”,兩句形容潮頭波濤洶湧之狀。
“瓊鰲駕水”謂潮水如白馬瓊鰲,“日夜朝天闋”,當有歌頌天恩聖德之意,雖然如此,亦寫出錢塘江潮雄闊的氣象,不失為名句。“飛龍舞鳳,郁蔥環拱吳越”上片收句,筆勢一轉,不再描寫江潮,用意更深一層,可見章法之妙。“飛龍”二語,承上啟下,引出後段感想,筆法氣勢,連成一貫。
“此景”三句,大筆概括。“此景”,既是江潮之景,也是整個錢塘形勝。把太上皇和孝宗的對話用入詞中,有如己出。“應制”如此,可算是得體了。“好是吳兒飛彩幟,蹴起一江秋雪”,由單純寫景轉入描寫人物活動。“蹴起”句,形象生動。與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詞“蹴踏浪花舞”意同而用語更勝。以“秋雪”喻浪花,亦新警。
“黃屋天臨,水犀雲擁”,寫皇帝出行觀潮的盛況。“看擊中流楫”,暗用祖逖之典。該詞用此,也表示恢復中原的遠大抱負。末二語以景語作結,餘味無窮。怒潮過後,海宴無波,飛上一輪明月。意境壯闊靜美,與上文描寫恰成對照。首尾呼應,寫景中寓有歌頌盛世太平之意,亦可見作者的獨具一格。
該詞描繪了錢塘潮的偉觀和吳兒弄潮的英姿,意境壯麗宏偉,詞筆飛動勁健。
詞人將其胸中鬱勃的愛國激情與壯志,藉助於“真奇絕”的壯美景觀表現出來,讓讀者從“飛彩幟”、“蹴起一江秋雪”、“擊中流楫”的吳兒的颯爽英姿中感悟民族的精神與偉力,從而受到巨大的激勵。從藝術的角度看,此詞氣魄之大,筆力之勁,意象之雄奇飛動,都給人一種崇高美的享受,足以同柳永描繪錢塘勝景的名篇《望海潮》(東南形勝)相頡頏。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歐明俊:應制詞中有此雄壯新奇之作,當屬難得。(《豪放詞三百首》)

作者簡介

吳琚,生卒年不詳,字居父,號雲壑,開封(今屬河南)人,高宗吳皇后之侄。乾道九年(1173年),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部使者、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朝,知鄂州,再知慶元府。慶元六年(1200年)以鎮安軍節度使判建康府兼留守。嘉泰二年致仕。卒,謚忠惠。吳琚雖為外戚,然惜名畏義,不以戚畹自驕。尤工翰墨,孝宗常召之論詩作字。又嘗與趙汝愚策立寧宗,韓侂胄起黨事,多所保全。有《雲壑集》。《全宋詞》存其詞六首。張德瀛《詞徵》卷五云:“淳熙十年,駕詣德壽宮。八月十五夜,曾覿進賞月詞,十八日吳琚進觀潮詞,皆為孝宗嘆賞,其恩遇有在柳耆卿之上者。蓋偏安以來,猶有承平和樂之氣象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