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災害

酸雨是指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氣降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和機制比較複雜。純淨的大氣降水中,由於溶有大量二氧化碳,通常具有微酸性,其pH值約為5.6;當大氣中含有過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時,遇水汽即生成硫酸、硝酸和亞硝酸,它們溶解在雨水中即形成了酸雨。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硫等主要來自人類生產(特別是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酸雨不是自然天氣現象,而是一種大氣污染的結果。最早提出“酸雨”概念,並對其進行論述的是英國化學家史密斯(P A Smith)。他提出了酸雨的形成因素及其對植物和一些材料的影響,但長期沒得到重視。直到l972年,瑞典政府向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交了《穿越國界的大氣污染:大氣降水中硫對環境的影響報告》後,伴隨世界範圍內酸雨及其影響的不斷擴大,酸雨才受到廣泛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酸雨災害
  • 外文名:acid rain disaster
  •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 釋文:因大氣中降落酸雨造成的災害
危害
酸雨對人類、生態及自然環境產生多種危害,主要包括:①破壞植物生長發育,傷害植物幼芽、嫩葉,影響植被光合作用,導致植物萎縮、畸形,甚至枯死;②破壞土壤,抑制土壤中有機物分解和對氮的固結,造成土壤中鈣、鎂、鉀等營養物質流失,使土壤日益酸化和貧瘠;③破壞水資源和水環境,造成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酸化,影響水生生物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供水水源水質惡化;④腐蝕金屬材料以及一些建築材料和油漆等,破壞橋樑、道路等工程設施以及文物古蹟等。中國酸雨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和江淮流域的一些地區,近年來酸雨的發生頻次、發生範圍呈不斷增長、擴大趨勢。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氣污染、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