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代

酒神代

酒神代在月球地質時代里是指由39億2千萬年前至38億5千萬年前的這段時期。這段時期是由酒神海和其他主要盆地的撞擊事件所組成的。從酒神海里被撞擊出來的物質形成了月球高地上的塤石坑地層的上層部份。酒神代地球出現了古細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酒神代
  • 外文名:Dionysus generation
  • 對象月球地質時代
  • 開始時間:39億2千萬年前
  • 結束時間:38億5千萬年前
  • :冥古宙
  • 上一代:原生代
  • 下一代:雨海代
月球地質,地質學,酒神海,岩石,關係,

月球地質

以前酒神代是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開始形成時)至39億2千萬年前(酒神海因隕石碰撞而形成時)的這段時期。前酒神代之後是酒神代。前酒神代的岩石是很稀少的;它們大部份是由月面高地物質所組成,其他的則多已被接下來的碰撞(主要是標示著酒神代約略初始時期的大撞擊後期)給重重地攪動、擊碎和融解掉了。前酒神代高地的主要物質為斜長岩,據猜測可能是因為月球早期地殼形成時發生了廣泛的岩漿海的礦物結晶化。此一地質時代被非正式地分成隱生代盆地群代,但此一分類並沒有被使用在任何一種地質圖內。

地質學

是對地球的起源、歷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為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質。
很早以前,地質學的知識比較零星分散。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如從地中開採金屬、黏土、煤和鹽的一些知識,早已為礦工和有關的人們所知曉,而自然哲學家們則大都脫離這些實踐,獨立形成自己的思辨性的地質理論。
地質學在18世紀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並在19世紀早期達到成熟階段。
18世紀末關於地質形成理論有非常激烈的爭論,這場熱烈的爭論,一方是強調形成地層的水的作用的水成說派,另一方是強調火的作用的火成說派。
1790年至1830年這一段時期被稱為“地質學的英雄時代”。在這個時期,在考察岩層順序以及岩層所含礦物和化石上,人們做了大量工作。工作方法的一大進步表現在用根據化石內容來進行岩層分類。
是地球的表層,薄而堅硬。岩石圈在軟流圈之上,包含部分上部地函和地殼,地殼浮在地函之上,由莫氏不連續面作為分界。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並非整體一塊,而是由許多板塊組成。岩石圈相對於其下的軟流圈,屬於較剛性、脆性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岩體仍然有足夠的強度來累積能量,發生地震。岩石圈的厚度因地而異。一般而言,大陸地殼的岩石圈厚度大於海洋地殼的岩石圈厚度,但是其具體深度存在爭議。

酒神海

酒神海形成的時代是有著一點的爭議的,通常會將其指為39億2千萬年前,但比較不常地,也有指說是38億5千萬年前的。有研究推測酒神海的形成時代實際上可能更古老,遠在41億年前。盆地群代並沒有被任何一個美國地質調查局月球地質圖用來做為一個地質時代。盆地群1至9,以及較早(非正式)的隱生代一起被稱為前酒神。
依蘇阿綠岩帶依蘇阿綠岩帶
創建一個盆地群代分類的原因是為了要將30個前酒神代因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盆地分成9個相對的時代類群。每個類群的第一個盆地的相對時代是基於隕石坑的密度與重疊關係而訂的,而其他的盆地則依較淡的地面來決定包含在哪個時代。盆地群1並沒有正式的時代定義,而盆地群9與酒神代之間的分界則是以酒神海形成的時間來定義的。
因為很少甚至沒有什麼月球前酒神代時的地質資料存留在地球上,前酒神代被至少一個著名的科學工作[4]用來做為區分地球冥古宙的一個準則。早雨海代。第一個可以自行複製RNA分子的生命型態可能早在四十億年前的這個時期便開始演化了。

岩石

在20世紀的最後一個年代,地質學家從格陵蘭西部、加拿大西北部和西澳大利亞州里確認到了某些冥古宙的岩石。現已知最早岩石的結構(依蘇阿綠岩帶)是由格凌蘭有著約38億年歷史的沉積層,混著一點貫穿了岩石的火山岩脈所組成。零散的鋯石結晶沉積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傑克山中的沉積物里,最早的約有四十四億年之久的歷史[1]-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推測時間。格陵蘭的沉積層中含有帶狀鐵礦的地層。裡面可能含有有機碳,且這意味著那時很有可能已經出現可行光合作用的生命了。但已知最古老的化石(於澳大利亞)是在那時的數億年之後了。大撞擊後期發生於冥古宙中,且對地球和月亮產生了影響。
早雨海代早雨海代
在形成地球的物質當中,曾經存在過大量的水。在地球的形成時期,其質量比如今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掙脫重力。據推測,當時氫氣和氦氣在大氣層中持續不斷地逸散,然而,現時大氣中高密度的稀有氣體卻相對缺乏,這表明,在早期大氣層中可能發生過什麼劇變。
有理論認為,在地球的年輕時期,它的一部分曾受過撞擊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後來形成了月球。然而在這種說法下,撞擊應該會令一到兩個大區域融化,現時的組成成份卻與完全融化的假設並不相符,事實上也很難將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並混在一起。 不過相當一部分的物質仍被此次撞擊所蒸發,在這顆年輕的行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由岩石蒸汽組成的大氣層。岩石蒸汽在兩千年間逐漸凝固,留下了高溫的易揮發物,之後有可能形成了一個混有氫氣和水蒸氣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氣層。另外儘管當時表面溫度有230℃,但液態的海洋依然能夠存在,這得益於CO2大氣層帶來的高氣壓。隨著冷凝過程繼續進行,海水通過溶解作用除去了大氣中的大部分CO2,不過其含量水平在新地層和地幔循環出現時產生了激烈的震盪。

關係

因為很少甚至沒有什麼月球前酒神代時的地質資料存留在地球上,前酒神代被至少一個著名的科學工作用來做為區分地球冥古宙的一個準則。
在月球地質時代里,早雨海代發生於38億5千萬年前至38億年前之間,接續於酒神代之後,內太陽系大撞擊後期的結束即在此一時期。形成雨海的撞擊發生在此一時期剛開始的時候,其他占了月球面對地球那一面大部份地區的大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形成的。充滿玄武岩的盆地則大多是在接下來的晚早海代時形成。
埃拉托斯特尼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得出了很精確的結果,他注意到夏至日太陽在塞恩(今亞斯文)地方的天項上,而在亞歷山大城用儀器測得太陽的天項距等於圓周的1/50。他認為這個角度即是兩地的緯度之差,因而地球的周長即是兩地之間距離的50倍。這兩地之間的距離當時認為是5000希臘里,所以地球的周長為25萬希臘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